【大荔文苑】拜都莲:此生若没有遇到你,我的生命只有苍白
此生若没有遇到你,我的生命只有苍白
文/ 拜都莲
一本苏轼诗文集在手,好久了,好像只读进去了这一首《苏轼再游宝山题诗》。
人生在世,经历的苦难多了时,难免生出疑虑,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自己的生存价值又是什么?庸人尚且多愁善感,更何况天生才俊,一路坎坷多波折的苏轼。然而我所熟知的关于苏轼的故事,却少有悲戚,虽然不过三五例,却几乎都是辉煌、洒脱,诙谐、幽默而又富于智慧的。
语文课本中这样介绍,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唐宋八大家。鼎鼎有名的唐宋八大家中,苏家一门父子就占了三个席位!这短短的文学常识,曾激发出我们多少惊叹与敬仰!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培养出这样流传千古的伟大人物啊!如果说课本给我们的是冷硬的文学常识,那么从课外书籍上收获的,则往往是富于温情和人文的趣味小故事,我的语文学习多来自课外书籍。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张饭桌,在这张饭桌上,文人的仕途是正餐,仕途外的生活则属于附餐,而我,不喜欢正餐,偏喜欢附餐。
中学语文课本《核舟记》一文,记写苏子泛赤壁,文中有一段文字“苏黄共阅一手卷......佛印绝类弥勒......神情与苏黄不属”,提到几个人名,苏轼,佛印,黄庭坚。
黄庭坚,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如此重量级别的一个人物,事实上,他是苏轼的弟子。黄庭坚对于苏轼的尊敬,是众所周知的。据说他把苏轼的画像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恭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苏黄名声不相上下,不必如此礼数,黄庭坚听后惶恐地回答,我对于老师而言,不过是个学生罢了。怎敢与老师齐名并称,搞乱师生次序!
佛印是金山寺的一位和尚,据说三岁能吟《论语》,五岁能诵诗三千首,被称为神童。他曾为地方官,二十八时岁出家。虽着佛家僧衣,但其思想融合儒家,佛教,道教,三教兼容,是一位与众不同的世外高人。苏轼还有一位弟子叫秦观(秦少游),他们因为志趣相投,慕名走到一起的,常以文会友,以诗论道。
苏轼是一位名门才子,佛印是一位得道高僧,二人相识之初,就曾有过一段传世的精彩对白。佛印:“贫僧眼中,施主乃我佛如来金身”,东坡:“然以吾观之,大师乃牛屎一堆”,佛印:“佛由心生,心中有佛,所见万物皆佛;心中是牛屎,所见皆化为牛屎。”才子败下阵来,由此认识了一位得道高人,在苏轼贬谪黄州的日子里,两人常相往来,成为莫逆之交。
除了佛法上的交流,两人常相互调侃,自娱自乐。据说,一次二人泛舟扬州瘦西湖,佛印突然将手中印有苏轼诗词的扇子丢在水中,大声吟咏“水流东坡诗(尸)”苏轼一愣,随即指着河岸上正在啃骨头的狗对答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两人相视大笑,打了个平手。
苏轼斗诗的故事很多,然而这众多故事中,小时候的我喜欢听的,还要算是苏轼兄妹二人逗趣的故事。据说苏家有位才华横溢的苏小妹,但相貌却并不突出,尤其是她的前额比较突出。苏轼常拿妹妹突兀的前额开涮,苏轼曾调侃妹妹“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妹妹则回击哥哥皱纹密布的大长脸“天平地阔路三千,遥望双眉云汉间;去年一滴相思泪,至今还未到腮边”。类似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让我在欢笑中认识了这样一对兄妹,他们风趣幽默,自然率性,才华横溢又不拘小节。我想,因着这一份才气、率真和风趣,他们的生活必定比常人多几分快乐。
在民间传说中,苏小妹与苏轼的好友们斗诗的篇章也很多。可以想象,苏轼好友们对这位小妹的喜爱,喜欢逗她开心,被她打趣,那种以文会友,不拘礼节的洒脱,由此可见一斑。
据说一次斗诗中,苏小妹打趣佛印“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佛印以“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对小妹。苏小妹又抛出“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佛印对““一个佳人望月,人间天上两蝉娟”,让人不由拍手叫绝。
在这众多的斗诗逗趣故事中,我最动心的,还要算苏轼力促妹妹与好友秦少游的爱情故事。秦观,北宋婉约派重要的词作家之一,苏轼的好友兼弟子。秦观歌咏七夕的《鹊桥仙》是为世人所熟知的,尤其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句。据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记载,苏轼促成了妹妹与弟子兼好友的秦少游的婚事,在新婚之夜,苏小妹出对三难新郎官。然而所谓的三难,在民间传说中,有很多个版本,合起来,别说三难,十三难都有了。印象最深刻也最喜欢的,是苏小妹难倒夫婿的那个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任秦少游左思右想,就是对不出下句来。急坏了在一旁观看的好友、老师兼妻哥的苏轼,他于是向湖中投下一粒石子,在苏轼的启发下,秦少游终于以“投石冲开水底天”妙对过了苏小妹的最后一关。才子佳人故事,结局自然是皆大欢喜,让我们这些读者在喜笑颜开中由衷赞佩才子佳人的智慧、幽默与几多情趣。
生为才俊,已经令人羡慕不已,他们的爱情故事,比起他们的诗歌来,更容易流传开去,这大概是因为爱情故事比诗文才华本身更具有人情味,烟火味儿。苏小妹的爱情最后是个什么结局,我并不很在意,因为我看重的是那个过程,那个有才气的女子和一个才子相知相爱的过程。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文学的美好被打破,就像童话是童年的专属福利一样,成人还有几个再去看童话的?长大后,翻遍苏轼的诗文,并不曾找到关于苏小妹的只言片语,按理说,有这么一个调皮可爱,才华过人的妹妹,生命里总会有一些痕迹的,然而,我却未曾找到一丝痕迹。或许,正如某些学者所言,现实中并不曾有过苏小妹这么个人物的存在,那不过是民间故事对机智、幽默、诙谐而又富于才情的苏轼的改编,是对乐于和好友、弟子作诗打趣的苏轼的再创造。就像当年祝英台对梁山伯说,我有个妹妹叫九妹,和我一般的才学,一般的情趣,我把她介绍于你,你可愿意?友情相合到一定程度,或许真的会生出一分“我若有个妹妹,一定嫁给你”的遗憾与感慨。
我时时地在想,苏轼仕途不顺,屡遭贬谪,在出世与入世间长久地犹豫徘徊,如果苏轼有个妹妹,她未必像极了苏轼的诙谐,逗趣,但她一定能给哥哥苦涩的生命增添几多的温情与快乐。如果说苏轼的妹妹是民间虚构出来的,那苏轼的妻子,苏轼的弟弟这些亲人则是切切实实温暖过苏轼的心了。我们从“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里读到思念对人心的灼伤,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里我们感受到诗歌力透纸背的感染力,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读到人生的无奈与悲戚。然而,我们仍需坚强地走下去,因为我们还热爱这世界,热爱这苍生,还有这身欲弃不能的皮囊。
从支离破碎的文字片段中,我走近一代名家,了解他的人生理想,解读他的心路历程,感悟他的悲欢离合。不管苏小妹有没有存在过,她在我的心里爱过,与一个叫秦少游的才子。不管苏轼的仕途顺不顺利,在我心里,他努力过,坚持过,洒脱过,失意过,困惑过,终于豁然了,这就足够了。生命,本来就是一个过程,在对喜怒哀乐的品味中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
我看过最烂的电影里(实在搞不懂)有一句最经典的台词:我看重的不是我们的结局,而是你我的相知过程。生命诚可贵,面对生命,我们会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面对不完美,我们会说,与其如此痛苦的怀念,不如我们不曾相遇,只要你还好好地活在人世间。不完美的结局,留给当事人的是一段深沉苦痛的情感体验,没有人会为结局而懊悔,就像三毛不会为遇见荷西而后悔。因为,此生若没有遇到你,我的生命只有苍白。
课堂上,老师更多引领我们了解的,是苏轼坎坷的人生经历,由此而引发的情感变化,以及这些情感在诗文中的体现。然而不经世事的少年人对历经沧桑之人的嗟叹,始终是浮于表皮的,即便这嗟叹里有深长的理解,由衷的敬佩和诚挚的同情。成年之后的我们,再回过头来读苏轼的诗文,读到动情处,唯有内心柔软处的稀里哗啦,却道不出一个字来。因为孤寂与寥落,是一种寂静无声的情绪。就像花落时的那一滴泪,离别时的那一声鸟鸣。
生命,于少数人是一段奢华的享受,于大多数人,是一个单调乏味的历程。于个别人,则是一种痛苦而美丽的磨难。就像河蚌体内的那一粒沙子,没有分分秒秒的磨难,便没有最可宝贵的成长。想来,生命可不就是一剂中药,每一种成分也许并不苦,但熬制成的生活汁液,浸满了苦涩的味道。好在,这苦涩中尚有友情的滋养,亲情的呵护,爱情的润泽。
作者简介:拜都莲,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拜家村人,1974年生,中学语文教师。爱好剪纸、摄影,文字。在文字中回味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生命,将生命累积成文字,以文字承载生命,愿不负生活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