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风景丨汉阳﹕集家嘴的划子擂倒趟

中南美专在武昌办学的期间(1953-1958年),时逢“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的运动,搞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校领导提出,艺术作品必须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师生们纷纷响应号召,下到工厂、郊区和农村体验生活,寻找新题材、反映新时代。

特别是中国画专业的教师关山月、黎雄才等人,非常积极地深入基层第一线,写生的足迹几乎遍及了武汉三镇。

《汉江流水解冻》(中国画·1954年)关山月

关山月的国画《汉江流水解冻》,就是这个时期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画面上,近景的许多男女正忙着搬运货物,卸在一排停泊的木船里;河中的一艘小火轮突突地冒着黑烟、奋力前行;远景的汉正街河岸一带,樯桅林立。

刚刚解冻的河水挟持着冰团、雪块滚滚而下,呈现了一派春天来临的忙碌景象。

《汉江解冻》写生的角度和地点,位于汉阳集家嘴的码头上。

《汉水河冻写生》(中国画·1954年)关山月

扯起集家嘴,本地宝的瓜众们肯定蛮熟悉。因为有一句流行的歇后语,叫做“集家嘴的划子一一擂倒趟!”

但是,外码子(武汉话:外地人)会有疑问:“集家嘴的划子”是一个么事东东?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扯一下集家嘴。

大约500多年前的明成化年间,自古以来放荡不羁、难以驯服的汉水,改道从龟山的东北注入长江之后,终于安定了下来。

约1880年,汉阳集家嘴与南岸嘴一带,右上方是江水与长江交汇处。

如今的两江交汇处,彩虹桥附近为原集家嘴码头。

约1890年的汉水河口与远处的长江

现在的汉水河口与长江

约1910年的汉阳集家嘴(左下角)

一瓢舀起两江水,半杯清茶三镇香。

汉水的改道,在龟山的东南边冲出了一块突出的陆地,与汉口隔着汉江、与武昌隔着长江遥相对望,一举奠定了武汉城市的两江交汇、三镇鼎立之格局。

龟山脚下的这块陆地(现在统称为南岸嘴)与汉口沿河一带,也成为了明清时期汉江上的交通要津和物资集散地。

清末曾有一首“竹枝词”铆起来(武汉话:用力地)夸赞这一带,说道:“二十里长街八码头”。当然,码头远远不止8个,其中最著名的有鲍家巷、龙王庙和王家巷…等等。

约1890年的汉口宝庆码头

约1890年的汉口龙王庙码头

约1900年汉口龙王庙附近的江面

据说汉阳有一个码头,在明嘉靖元年曾有叫朱厚燠的皇子经过,到了北京之后做了皇帝。于是乎,此码头便被人们称作“接驾咀”。

究竟是否有皇上来过,已不可考了,江湖上的传说总是靠不住的。

瓜众们索性以讹传讹、以歪就歪,按“接驾咀”的谐音叫做“集家嘴”。慢慢的,顺着码头的石阶上去,也形成了一条热闹的街道、俗称“尿巷”。

咦,么样叫这丑的名子呢?源自于一个段子。

过去的汉阳人称汉江为“小河”,沿河的屋舍依坡上下而建。但大多数房子是“吊脚楼”,用长长的木柱撑着,一边在岸上、一边在空中。

靠河边的房间楼板上多有空隙,小孩子要起夜时、大人为了图方便,经常端着他们直接地朝缝隙中拉。

《汉口宝庆码头写生》(速写·1955年)黎雄才

约1920年代从汉口宝庆码头看汉阳南岸嘴

约1920年代汉口的汉水岸边

一对新婚夫妇的洞房花烛夜里,新娘推醒新郎说要屙尿。男的说“要屙自家屙撒”,女的说“不,我要你端”。男的无奈、便端着新娘,女的又说“你不嘘,我屙不出来…。”

不料,楼板下躲着一个偷听洞房的人,禁不住地笑出了声音。

新郎吓得失了手,新娘重重地摔下来将楼板砸开一个大窟窿,恰好落在那个人的头上,二人一起滚进了河里。

这个故事比皇上驾临更有味。

一传十、十传百,集家嘴的“尿巷”之名便不径而走了。

90年代的汉口集家嘴轮渡码头

《汉水晨雾》(水彩画·1961年)白统绪

但也有看官提出异议,认为集家嘴不在汉阳、而在汉口,因那里分明的有一个叫集家嘴的轮渡码头。

本地宝看了会抿嘴的一笑,正搔着了他们的痒处。这是武汉人起地名的一种艺术手法,用设计师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借景”。

例如“汉阳门”不在汉阳,而是在隔江相望、八竿子也打不着的武昌,常常让外码子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情何以堪。

现在,从汉阳的集家嘴到南岸嘴、从汉口的集家嘴到龙王庙,这片汉水与长江交汇的河口区域都被泛泛地称为集家嘴了。

《从汉水望长江》(速写·1954年)黎雄才

约1910年代的汉水岸边及划子

约1910年代的从汉水岸边远眺汉阳及武昌

约1920年代的“大码头”--在龙王庙码头上200米左右。

“划子”,就是摆渡用的小木船。

以前汉江上没有桥,人货来往过江全靠这些小划子。有些是一个船夫单独划的小船、也有些是二、三个船夫合力划的大船。

久而久之,摆渡人成了一种固定的职业。

江湖大了,鱼龙混杂。

看官们都晓得,《水浒传》中有一个外号“浪里白条”的张顺,专门在浔阳江上打劫过往的客商,集家嘴也有过这样的船夫。

“尿巷”里曾经住了一对姓高的夫妻,家道贫寒、无儿无女,全靠男的摆渡为生。

一个冬天的傍晚、风高浪急,河面上几乎没有什么船只。高姓船夫正准备收船回家,码头上下来一个北方汉子,急急忙忙地要去汉口。

他瞄了一眼,客人带着一只沉甸甸的大木箱,顿时心生歹念。当行至河面上时,他故意使小船在风浪中摇晃,把船头上的汉子晃落到水里。

箱子背回家后,他打开一看是满满的一箱白银,夫妻俩都傻了眼。他们不敢动用,只好将箱子埋到地下,一埋就是三十多年。

夫妻俩一直生活在忐忑不安之中。一日前往荣福寺求解,方丈听完他们的叙述后,平静地说了一声:“阿弥佗佛,行善便可化恶。”

夫妇俩回家后把银子悉数取出,修建了一座桥、铺设了一条石板街,后来成为汉阳集家嘴著名的“高公桥”和“高公街”。

其实,方丈就是那个北方汉子的独生子。为了寻找父亲的下落,他出家到汉阳荣福寺做了和尚,苦苦地等待了几十年。

人心叵测、善恶轮回,如同集家嘴河中的漩涡一样难以捉摸。

约1890年代的集家嘴(对面是汉正街)

约1900年代汉江口上的刬子

“擂倒趟”,武汉话的意思就是不停地、用力地划船。

奔流不息的汉江,不但河道狭窄、河水落差大,经过集家嘴附近还形成了一个90度的拐弯,洄流湍急、推波助澜。

摆渡人必须连续不断地奋力摇桨,否则小船很容易被激流冲出河口、带入长江,再想返回汉水、划到对岸的汉口,那可是难上加难了。

南岸嘴的长江风光

关山月、黎雄才的写生,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这一场景,也真实地反映了集家嘴的旧日风貌,同时还呈现出三镇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迁。

集家嘴的划子擂倒趟,实质上折射了一种武汉人的精神:逆水而上、不屈不挠,敢为天下先。

记忆中的风景,总是会让人产生超越时空的艺术共鸣。

注:本文中的故事取自于新浪博客“汉阳老三”,谨致谢意!

(0)

相关推荐

  • 交通故事 | 武汉历史上有三个王家巷码头

    在整治我市水岸线的过程中,倍受关注的当数王家巷码头.王家巷码头历史有125年或121年之说.125年之说源于厚记轮渡公司开创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121年之说源于利记轮渡公司开创于光绪二十六年( ...

  • 鲜为人知的汉口“新河”

    武昌有个新河街,在三层楼地区,原来有一条首尾连通长江,河道呈半月形的小河.这里还有座四周环水的洲屿叫新河洲,洲上有原国棉四厂.国棉五厂以及长江船舶设计院等单位,现填平为马路成为临江大道的一段,与武昌城 ...

  • 武汉:硚口的由来

    硚口这个名字很特别,有很多人问此"硚"和彼"桥"有什么区别呢?这要从早就消失的袁公堤(也就是今天长堤街的前身)说起. 在很久很久以前,硚口依汉水兴起,地域内多河流滩涂.河流多了,桥 ...

  • 汉口后襄河公园夕照

    (20201011摄影原创) 后襄河公园 "后襄河位于青年路和常青路之间,东与武汉市博物馆相邻.古时为襄河古道,为沼泽之地,泛称后湖.因清末筑张公堤,截断清水源头,逐渐干涸,形成湖塘.洼地, ...

  • 寻寻觅觅 穿行在大街小巷

    一个人与一条街 但凡一个人上了一些岁数,人生最大的感悟:莫过于感叹岁月像流水般的飞速过去,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们切切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分钟,努力创造出为人一生的价值,为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 在汉口土生 ...

  • 【汉口史话】第一难行大码头,汉口大码头在哪里?

    码头文化乃500年汉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廿里长街八码头,陆多车轿水多舟. 清代汉口沿岸分布着八大码头,上自硚口下至河口长江边, 有艾家嘴.关圣祠.五圣庙.老官庙.接驾嘴.大码头.四宫殿.花楼等码头. ...

  • 集家嘴的划子擂到荡

    划子,曾经是江城武汉的主要交通工具,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半个多世纪了,在一些公园里还有划子,成为人们的娱乐工具,电动的.脚踩的,用木桨划的已不多见. 从汉口汉水码头看汉阳码头 "廿里长街八码头 ...

  • 武汉老行当四十一 木划子人

    武汉有歇后语"集稼嘴的划子--擂着淌".说的是在汉水的集稼嘴过渡到汉阳或到武昌,由于水流速快,不用力划船,到不了对岸.比喻做事不能耽误,要抓紧时间. 武汉市区的木划子,是从划渡开始 ...

  • 汉江似锦桥似虹

    公元822年,农历九月初三,白居易在前往杭州任刺史途中,見红日西沉,晚霞尽染江天,新月初升,清露如珠的暮江景色.这是农耕时代古朴清新,和谐宁静的秋江之景.他写下了这首美丽的诗:七绝(暮江吟) 一道残阳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汉阳晴川阁的烟火味

    大约在1956年前后,湖北人民出版社发行了一组"武汉风光"四条屏的年画,内容为看官们熟知的一些本地景观,如东湖.宝通寺.孔明灯-等等. 作品的形式为水彩画写生,作者有中南美术专科学 ...

  • 记忆中的风景丨“不靠谱”的汉阳古琴台

    一般来说,风景画是以风光景致为题材的绘画. 但自17世纪西方蛮夷的风景画独立成科以来,很多画家偏爱描绘由历史古迹形成的人文景观,如德国画家A·丢勒.荷兰画家J·雷斯达尔和J·霍贝玛等人的作品. 曾经在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翟雅阁的国际范儿

    随着武汉三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崛起为一个"国际化中心大都市",各种时髦的文艺场所如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等,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因而,国际化也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 ...

  • 记忆中的风景丨老武汉的警钟楼与奥略楼

    周日得空,去一趟三官殿,看了正在举行的"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 不料,其中有一张水彩画,引起了我的注意. 画面小小的,仅约4x4篇幅.画家名叫严云开,题目为 ...

  • 【图文】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鼓楼洞与司门口

    日前的省美术馆,正在举行"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 当踱到田少鹏的油画<古楼洞>前,我的眼球被画面上浓郁的色彩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一时间仿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汉口中山公园的大门

    <汉口中山公园大门>是一幅水彩画的创作. 看官们第一眼瞥见它的时候,心里不免会犯嘀咕:这是汉口中山公园的大门吗?也难怪,尽管大家的眼神都很好,一般到了公园总是紧盯着美女,当然不会注意大门的 ...

  • 记忆中的风景丨黄兴铜像如何从蛇山跑到龟山

    随着网络世界的兴旺发达,越来越多奇奇怪怪的老照片浮出了水面. 有图有真相,泛黄的历史场面使人触景生情.记忆犹新,不由得让喜欢扯蛋近代美术史的笔者,也忙得不可开交.不亦乐乎. 近日在乱翻武昌古城的文件夹 ...

  • 记忆中的风景丨芳草萋萋鹦鹉洲

    闲暇无聊,翻看了一下黎雄才的画集,发现其中有二张鹦鹉洲的写生. <汉阳鹦鹉洲所见>(中国画·1955年3月11日)黎雄才 提起鹦鹉洲,看官们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因为,著名诗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