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个语文老师
(纪念张雨生逝世二十周年)
假如我是个语文老师
好多朋友说我特别适合做个老师,原因呢?就因为我戴个眼镜,文质彬彬?
我前段时间,还真的联系了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应聘初中语文老师,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我曾特别认真的想过这件事。
假如我是个语文老师,我说假如。
1、假如我是个语文老师,除了应试的部分,我还能教给他们什么?
我想教给他们的第一件事是,对所有的说教保持警惕,训练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遇到过一位老师,她经常在课堂上强调“文科思维”,不区分文理科的同学,而是所有人应该用有温度的文史角度去考虑问题。在我的理解里,她所谓的“文科思维”,也许就是“解放思想,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具备独立人格”。
对“思想”的控制,古有嬴政“焚书坑儒”,近代有清朝长达250多年的“文字狱”。
王小波在自己的杂文里,说起过这样一个现象。文革刚结束的时候,大部分中国的父母在孩子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特别谨慎,尽量避免选择文史哲类的专业。那大概就是时代束缚在心底留下的阴影。
请相信,杀不死的东西,只会让它更加强大。
第二件我想教给他们的是,养成阅读的习惯。
年轻人好动,愿意充满好奇的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这当然是丰富灵魂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就是安静的阅读。
印象中,我正式的阅读经历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的,源于一本在路上捡的半本作文书。那时如获至宝,最后书都翻烂了。这也跟我小时候能接触的书有限有关系,那时候把能找到的书都看了,甚至连我爸的婚前手册我都看了一遍。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它还是我爸拿给我看的,现在想想那时读小学的我,性教育也是够早的。
很多出身书香门第的名家,小时候都是家里有藏书,可以随便翻阅,文化底蕴深厚。我们这群曾经的孩子如今也渐渐为人父母,除了物质上的满足,我想,如果有条件也应该在家里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作为语文老师,我可能会给他们列一个书单,书单里会有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也会有契诃夫和卡尔维诺的短篇小说,也许还会有《红楼梦》。
在我看来,读书是没有年龄限制的,无所谓早与晚,当心里愿意接触的时候,自然也就读进去了。我小学的时候身边就有《红楼梦》,但直到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才真正的看进去。那时在晓庄图书馆一楼的典藏馆倒腾出一套1988年出版的繁体竖版《红楼梦》,直到毕业我也没看完,只看到63回。最近想着,看看能不能在旧书市场把它们买回来接着看呢。
我想告诉他们的第三件事是,学会独处。
独处是一项需要终生去训练的技能。
人群中的热闹固然精彩,当人去酒空,剩下的多是空虚和无法自处的焦虑。或许那时就应该学着独处了。
我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多,面对安静的周遭,我常常会跟自己说话,计划一些事情做。独处的最大好处是能跳出熟悉的人群与环境,冷静的反思。
2、假如我是个语文老师,我该与这些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如何相处?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想象过这样的情景。
一对一的语文教学,第一天的时候,我会做一个倒计时本,记录着我与他/她相处的每一天都在减少;
同时会让他/她在第一天写下自己的梦想,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会还给他/她。梦想说起来虚无缥缈,但一定要有,一定要考虑,哪怕这梦想非常离谱或可笑,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课程结束的时候,我会送给他/她一个定制的藏书章。
以上,都是我的想象,如果未来真的有机会,我会去试试的。
3、假如我是个语文老师,我会不断怀疑自己是否合格。
所谓“教学相长”,意思大概是老师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年轻的孩子们。他们的好奇心,他们的荷尔蒙,他们的叛逆,都会与老师碰撞出精彩的火花。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有时候甚至会超过学生。
面对他们,不要轻易的否定。记得面试的时候,吴老师问过我一个问题:“你会挑学生吗?”
我理解她说的意思,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们首先是个“人”,其次才是“学生”,如果站在这个角度就不会出问题了,我们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假如我是个语文老师,只是假如。
嗯,我也就想想,以上就是我突如其来的胡言乱语。也许你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抛弃现在的工作,现在的身份,你想成为什么?
假如你是个。。。,你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