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风景丨汉口中山公园的大门

《汉口中山公园大门》是一幅水彩画的创作。

看官们第一眼瞥见它的时候,心里不免会犯嘀咕:这是汉口中山公园的大门吗?也难怪,尽管大家的眼神都很好,一般到了公园总是紧盯着美女,当然不会注意大门的细节。

《中山公园大门》(水彩画·2014年)陈勇劲(武汉美术馆藏)

但画家的眼光很刁,仅仅截取了门楼顶上装饰雕塑的部分,作为画面表现的主要内容,实际上在现场是无法看到这个角度的。

顺着画面的方向看,一组矗立于厚实的花岗岩台阶之上的旗帜,分别指向东南西北,旗帜中间是由镰刀、斧头和麦穗构成的图案,最上方还有一个五角星。

画家采取了写实的手法,精致入微地描绘了雕塑的造型及陈旧的水渍。在蓝天的衬托下,给人一种沧桑变化、岁月悠悠的历史感。

目前汉口中山公园的大门

大门,不但是一个入口,也是一幢建筑物或一片区域的功能及身份的标志。

例如,国人习惯上称权贵商贾的豪宅为“朱门”,贫民百姓的住处为“柴门”,和尚道士的寺庙为“山门”…等等,不一而足。

汉口中山公园的大门,始建于上世纪初期。

有意思的是,一百多年以来,它经过了好几次的改建,但每回都是以迥然相异的建筑风格、彰显了完全不同的时代精神。

坐落于解放大道上(原称西满路)的中山公园,1910年至1927年间为汉口巨商刘歆生的私家园林,占地约20多亩,名曰“西园”。

北伐战争结束后,刚成立的国民政府将西园无偿地收归国有,理由大约是刘歆生与前北洋政府有勾结,随后改叫“汉口第一公园”并对公众开放。

1929年公园的面积扩大为170多亩,正式更名为“中山公园”。

1931年被洪水淹没的中山公园大门(图片来自远川研究所)

在1931年汉口发大水的一张照片上,清楚地写着:“汉口中山公园大门被水封没现已没顶”,注明为“湖北水灾急赈会摄”。

从这张老照片中您可以看到,彼时的中山公园大门为传统房舍的样式,椭圆形的门洞,白墙黛瓦、飞檐翘角,呈现出中式园林独特的面貌。

1933年新建的中山公园大门(图片来自7788.com)

1932年,新上任的汉口市长吴国桢决定重修中山公园,成立了由社会贤达和富商组成的公园董事会。他的哥哥吴国炳担任了董事会顾问,全盘主持设计及工程项目。

吴国炳曾留学于英国伦敦大学,主攻土木工程。据说新建的中山公园大门,就是按照伦敦白金汉宫正门的模样所设计的。

据说是吴国炳摄于伦敦白金汉宫大门前(图片来自《人文武汉》)

由此而来,大门一改往日老实巴交、灰头土脸的感觉,一副洋里洋气的造型,直截了当、开门见景,充斥着浓浓的英伦气息。

盖因当时的武汉三镇,正处于“民国黄金十年”的建设时期,几乎所有的建筑及园林,都是以英美的经典形式作为设计的参照。

《汉口中山公园侧门》(水彩画· 1956年) 严云开(湖北美术馆藏)

还有一幅名为《汉口中山公园侧门》的水彩画,把我们引到了1956年的夏天。画面浓郁的绿荫里坐着二个少年,身后是公园的侧门。

中山公园有没有侧门我不知道,因那会儿我未出世呢。但侧门的造型与大门如出一辙、毫无二致,不同的是,时代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约1950年代初,一位军人站在中山公园大门前(图片来自7788.com)。

众所周知,上世纪50年代中期的武汉三镇,掀起了一轮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热潮。长江大桥、武钢高炉和中苏友好宫(后称武汉展览馆)等高大上的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1956年下半年,位于解放大道上的中苏友好宫即将竣工。为了与它的苏式建筑风格相呼应,有关部门提出了改建对面中山公园的大门。

次年,新款的公园大门闪亮登场,其造型设计不但与中苏友好宫遥相辉映,而且大方得体、气宇轩昂,惊艳了那个年代的时光。

1956年竣工时的中山公园大门(图片来自7788.com)

设计师叫蔡德庄,她是福建福州人、出生于1921年,194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建筑系。后一直在武汉建筑设计院工作,历任主任工程师和总建筑师。

一件成功的设计作品,必然是获得了时代的馈赠,同时也受到了时代的局限。

倘若,看官们硬要问我门楼是什么风格,我只能弱弱的回答:这是一种混搭的建筑形式,但有时会让人觉得不土不洋、不中不西。

约1970年代三个男子在中山公园门前(图片来自7788.com)

大门的柱廊

右侧门房墙面上的浮雕“敲锣打鼓庆胜利”(作者不详)

左侧门房墙面上的浮雕“步调一致向前进”(作者不详)

例如,抢眼的圆柱来自古希腊的多立克柱式;8根柱子组成的柱廊出自古罗马万神庙;两侧的方形门房源自古埃及神庙的外形。

门楼上设置了检阅台,门房的外墙上则饰有“工农兵”形象的浮雕,左边内容为“步调一致向前进”,右边内容是“敲锣打鼓庆胜利”。

尤其有趣的是,门房的内侧还偷偷地镶有“宝相花”的浮雕。

门房上“宝相花”的图案浮雕(作者不详)

看官们都知道,宝相花又叫宝仙花、宝莲花。它是佛教传统中的一种吉祥图案,与苏式建筑或革命理想完全风马牛不相及,也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然鹅,正是在这种“不土不洋、不中不西”的建筑风格之中,隐藏着设计师一个小小的心愿。她祈福武汉三镇永远繁荣富足、人们过上美满安康的生活。

1983年中山公园门前的国庆集会(图片来自《汉口中山公园百年回看》作者:刘思佳)

(0)

相关推荐

  • 武汉地铁2号线最挤,汉口火车站、江汉路人流最大

    根据武汉地铁运营公司发布的数据,4月30日至5月4日下午5时,武汉轨道交通线网客运总量为1900万乘次.其中4月30日443.49万乘次,5月1日436.6万乘次,5月2日397.08万乘次,5月3日 ...

  • 人文武汉公开课 | 第八讲 吴国柄与汉口市政建设

    作为武汉人,对于吴国桢应该是知晓的,1932年出任汉口市长至1938年武汉沦陷前,吴国桢的哥哥吴国柄的知名度显然小一点:对于中山公园肯定是熟悉的,中山公园是由吴国柄主持扩建的,这一点恐怕知道的并不多, ...

  • 百年航空路,仍在少年时

    这一页航空路的心事 便是百年汉口的往事 老武汉人,你还记得自己的童年是在单元楼里么?   6至8层的楼梯,邻里的饭菜香,午后陀螺球还在打转,摸了摸口袋拿出大大泡泡糖,一声"回家吃饭" ...

  • 老照片 | 胜利门 中山公园消失了的打卡处

    1945年抗战胜利后,中山公园有两处与抗战相关的建筑,一处是大家熟悉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受降堂,还有一处为消失了的纪念抗战胜利的胜利门. 受降堂1946年<新武汉指南> 朱汉昌藏书 受降堂 ...

  • 上联:过去节日逛汉口公园,下联:今朝放假游黄陂景区,横批:木兰真牛!

    前言: 从腊月30到大年初三,4天的时间里,武汉黄陂某景区(为避免广告嫌疑,这里就不说出具体名称了)接待了3万多游客(日均接近万人),初三那天,整个黄陂到处拥堵,旅游的人和车辆太多了. 逢年过节,大批 ...

  • 老照片 | 86年前时尚汉口的防空展览会

    中山路上的时髦女郎 十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互联网上浏览到一组照片,有120张之多,粗略看了一下,由照片上"武汉横渡长江第二届游泳竞赛大会"和 "防空展览会" ...

  • 【习作】内蒙古|李悦铭:美丽的中山公园

    作者:李悦铭 [内蒙古阿左旗逸夫回民小学四年级4班]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美丽的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是一个树木茂盛.风景优美的好地方.也是我们玩耍.休闲的好去处. 八月的一个下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汉口中山公园的亭台水榭

    <汉口中山公园(湖心亭)>是著名水彩画家麦柏森的作品.他1933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县,1956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学院美术系,后来一直在湖北省美术院担任专业的画家. <汉口中山公园(湖心亭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翟雅阁的国际范儿

    随着武汉三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崛起为一个"国际化中心大都市",各种时髦的文艺场所如博物馆.美术馆和画廊等,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因而,国际化也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 ...

  • 记忆中的风景丨老武汉的警钟楼与奥略楼

    周日得空,去一趟三官殿,看了正在举行的"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 不料,其中有一张水彩画,引起了我的注意. 画面小小的,仅约4x4篇幅.画家名叫严云开,题目为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汉阳晴川阁的烟火味

    大约在1956年前后,湖北人民出版社发行了一组"武汉风光"四条屏的年画,内容为看官们熟知的一些本地景观,如东湖.宝通寺.孔明灯-等等. 作品的形式为水彩画写生,作者有中南美术专科学 ...

  • 【图文】记忆中的风景丨武昌鼓楼洞与司门口

    日前的省美术馆,正在举行"记忆中的风景:湖北美术馆藏小幅绘画作品展". 当踱到田少鹏的油画<古楼洞>前,我的眼球被画面上浓郁的色彩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一时间仿 ...

  • 记忆中的风景丨“不靠谱”的汉阳古琴台

    一般来说,风景画是以风光景致为题材的绘画. 但自17世纪西方蛮夷的风景画独立成科以来,很多画家偏爱描绘由历史古迹形成的人文景观,如德国画家A·丢勒.荷兰画家J·雷斯达尔和J·霍贝玛等人的作品. 曾经在 ...

  • 记忆中的风景丨黄兴铜像如何从蛇山跑到龟山

    随着网络世界的兴旺发达,越来越多奇奇怪怪的老照片浮出了水面. 有图有真相,泛黄的历史场面使人触景生情.记忆犹新,不由得让喜欢扯蛋近代美术史的笔者,也忙得不可开交.不亦乐乎. 近日在乱翻武昌古城的文件夹 ...

  • 记忆中的风景丨芳草萋萋鹦鹉洲

    闲暇无聊,翻看了一下黎雄才的画集,发现其中有二张鹦鹉洲的写生. <汉阳鹦鹉洲所见>(中国画·1955年3月11日)黎雄才 提起鹦鹉洲,看官们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因为,著名诗词< ...

  • 记忆中的风景丨汉阳﹕集家嘴的划子擂倒趟

    中南美专在武昌办学的期间(1953-1958年),时逢"三面红旗"(人民公社.大跃进.总路线)的运动,搞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校领导提出,艺术作品必须表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