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恋说丨小媒体的大行为
来,咱们换个角度看事件
我有一个小微信群,里面80%的人生活在新西兰,群主是位自媒体人。
前两天群里面聊起在新西兰遇到过的雷锋。
一位群友分享了自己亲历的一件事:
我们在Epsom参加圣诞节聚会,一个朋友忘记关车灯了。9个小时后出来,电池就没有电了,我们都没有连接线,我就沿着马路看看有没有人.......
走了很远,发现有一个年轻洋帅哥在院子里面整理花园。但是他也没有连接线,然后他就对我说:把我车上的电池拆下来,安装到你们的车上。我这两天不出门,你两天之内送回来就可以——他是奔驰车!
群主觉得这个故事很赞,说要编辑出来分享给更多的人。
纽村生活平和,陌生人出手互助的事情我自己也遇到过好几次,有人帮我换过轮胎,有人帮我接过汽车电池。群友说的是她自己亲历的事情,可信度很高。换做是我的话,直接把这个事情复制+粘贴就完了。
然而过了一天,群主在群里说:这个讲述值得推敲呀。一个party开9小时?天黑了小伙子还在打理花园?
群友回答:我们是早上就去朋友家了。出来的时候, 天就快黑了。 车子没有电后, 朋友家先在家里到处找连接线, 没有找到后, 我就顺着马路走, 看看那家看起来像有人。 这个时候看见这个小伙子刚刚打完了草坪, 正在收割草机。
群主依旧不满意:白天去朋友家,怎么会有忘记关车灯这码事呢?
群友答:好像是早上阴天下毛毛雨, 后来阳光明媚了...这都是几年前的好人好事了...
群主说:我写文章做编辑这么多年,见惯了各种挑文章毛病、鸡蛋里挑骨头的读者,所以养成了自己先挑毛病的习惯,相信每个编辑都是这样的,先要说服自己才行。逻辑上要说得通、细节上经得起推敲是最主要的。群里说说是一码事,通过媒体公诸于众是另一码事。
说实话,群主的自媒体虽然调性独特,但是比起几十万、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粉丝的自媒体大号来说,属于一个“小”媒体。不过群主的这份责任感,配得上一个“大”字。
倒是很多大号媒体,缺乏与其体量相当的“大”考量。
比如前一段时间,袁隆平先生仙逝。以袁先生的贡献和为人,毫无疑问是值得纪念和回顾的。但是一些媒体,不求甚解道听途说,只一味的海夸,文章里面谬误不断,无限放大先生的成就。
袁先生一生治学为人,求的就是一个“真”字,所以他敢在人人唯唯诺诺之际,对领袖的指示做出修正。这些媒体的所作所为,和先生的追求南辕北辙;与其说是纪念,倒不如说是抹黑。
求真,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花很多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很可能努力了半天依旧挂一漏万。但是,心里总得有这么一个方向,脚下总是要向这个方向践行,我们才会离“真”更近一些呀。否则,“实事求是”也就只是四个普通的汉字而已。
我是不是对这些媒体抱有太多的幻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