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3004字,阅读约需5分钟。
通 俗 而 不 庸 俗
浅 显 而 不 浅 薄
【潜夫阁易话】之五
伯勤案:兹因《周易义理发微》微信群中的学友提问而有此随机感言,现整理发布,或有助学之用,亦望方家不吝教正。学习《周易》,每个人的方法可以不同,先读谁的书,也大可以自由选择。但以我的经验来看,如果要研究《周易》,最好先懂得一些易例。易例就是关于《周易》卦象及其义理的例行规则。因为《周易》这本经典,它不纯粹是文字,还有64卦的卦爻之象,特别是经文的系辞,全部都是即象言辞、即事言理。如果不懂易例,纯粹从文字去了解,往往是众口不一,不得其解。易例虽然有的已经失传,有的还存在很大争议,特别是易象遗失太多,但毕竟是人们理解《周易》的基本钥匙。王弼《易略例》虽然是易学史上首次集中阐述易例的著作,但内容太少太简。目前来看,对易例收集最多的是唐人李鼎祚《周易集解》,汉人解易家法基本全部包括在内,一共三十五家。但这些家法都分散夹杂在注解当中,需要一家一家进行梳理,才能方便掌握。清朝有很多专门研究汉人解易家法的专著。如张惠言《周易虞氏义》、《周易荀氏九家义》、《周易郑氏义》,惠栋《易例》、《易汉学》,毛奇龄《仲氏易》,孙堂辑《汉魏二十一家易注》等,其中资料大部分都是来自《周易集解》。其实最集中阐明易例的恰恰是《易传》中的《系辞上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还有《文言传》,只是言简意赅,仅仅点到为止,学者往往不得其意。而汉人解易家法恰恰是对这些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和丰富而已。因此,汉人解易家法绝不是一人凭空独造,都是有师承渊源的。宋明以来的易学专著,往往在书前要罗列一些图表,其实恰恰就是为了说明易例,让学者能够先有一个基本遵循。如朱子《周易本义》、朱震《汉上易传》、来知德《周易集注》、方孔炤、方以智父子合著《周易时论合编》等。所以学习《周易》的朋友,选择读谁的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首先明了研读经传的基本顺序。也就是说,在研读《周易》经文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易传》中的《系辞上下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还有《文言传》。总而言之,还要是重视《周易》中的象数之学。比如比卦的卦辞:“原筮,元永贞,无咎”。其中“原筮”二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朱熹就是纯粹从文字训诂的角度,根据《礼记》“末有原”、《周礼》“原蚕”、《汉志》“原庙”中的原,认为这个原就是再的意思,那么“原筮”就是再筮,也就是说,再进行一次卜筮,以显示谨严审慎的态度。可是蒙卦的卦辞中明确指出:“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也就是说,不管是问卦还是问人,首次发问都是比较诚恳的,如果接二连三重复发问,这就是一种亵渎,怎么又能说成是谨严审慎呢?所以朱子的这种解释太牵强附会。程伊川则将这个原解释为推原、究原之原,“原筮”的意思就是进一步推原占决的道理。王夫之认为原就是本,俞樾认为原就是始。这看起来相对比较通顺,但实际上仍然是望文生义,自圆其说。因为卦爻之辞都是即象而言,不是圣人心中先有个成见,随便就说出来的,而是根据卦爻之象来指明的。这就充分体现了《周易》思想体系的圆满周备的特性。我们现在要问,这个“原筮”二字,和比卦的卦象到底有何联系?据我手头这四五十家专门解释《周易》经传的著作,总体上看,只有清人尚秉和的解释相对最可靠。水地比。上坎下坤。尚氏以为,坤象为原,坎象为筮,原即野外,原筮就是在野外或郊外卜筮,这是古代的一种筮礼。因为坤之原象、坎之筮象都失传了,所以“原筮”二字向来不得其解。这些遗失的易象,尚氏则是通过《左传》《国语》中的卜筮记载,特别是焦氏《易林》中的取象,从中对比搜集出来的。他的这种解释当然也不敢说是千古定论,但毕竟是和卦象联系最紧密的一种解释。有些疑难问题只能暂时缺疑,以待后来之人,学者最好不要自作聪明,强为比附。本人的《周易义理发微》系列课程,虽然也涉及少许易例,但其实主要侧重于阐明义理。打算在后面的课程中专门讲讲易例,这样可以方便大家对《周易》经文的理解。根据学友提问,本人推荐下列几种易著,大家可以一卦一卦地同时参照阅读,比如三天或一周或半月读一卦。先列十种:《周易正义》《周易折中》《周易述义》《周易集解》《汉上易传》《周易集注》《周易尚氏学》《周易述》《六十四卦经解》《周易恒解》。这个书目仅供参考!现代人写的易学著作,也可以参考,但必须和古人的著作对照起来看。一对照,就可以看出差距来!因为有些人连《周易》基本原理的边都不沾,只在外围打擦边球,写出的文字到底有多少道理呢?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并不是说现代人不聪明,而是因为传统文化师承之道曾经彻底断绝了,再加上现代人喜欢随便引用西方哲学思想来解释古典,这就导致古今思想之间形成巨大的间隔。也就是说,我们作为中国人,我们自己连老祖宗的话是什么原意都不知道了!因此对待经典,我们先要继承,然后再谈有所发扬。反正我是非常反感“理论创新”四个字的。创新指的是在实践中创新,理论怎么能够随便创新呢?须知理论是万古不变的天地人生的道理,是用来指导我们实践的。如果天天喊理论创新,等于是否定了传统的理论,结果就会导致人人摸着石头过河,这就彻底进入黑暗时代了。《周易》正是借助卦象向人们更好地揭示这些天地人生的道理而已。我们常常讲读书明理,明的就是这个理。这个理高度概括起来,不过就是中正仁义而已,展开来则是非常丰富而具体的,在《周易》中,正是运用64卦384爻一一进行或正或反、或正反结合的阐明。《周易》讲占卜,讲预测,一律是以天地人生的道理为根本。如果离开了这些道理,所谓的占卜预测就成了纯粹的游戏,比如射覆之类。事实上,基于天地人生基本道理的预测判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在随时随地进行着,这本来是非常平易的事。人们根据这些天地人生的基本道理,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必要的规划和展望,对自己生活事业当中碰到的事进行必要的预测和判断,从而决定自己的进退取舍,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是对于天地人生基本道理的掌握,每个人有深有浅,有偏有全。学习《周易》,正是为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掌握这些道理。那种不问道理只管机械预测的算卦先生,其实与玩游戏没有什么本质区别。至于用占卜去吓唬恐吓欺骗别人,那更是良心大坏。古人讲易教洁静精微,其失也贼,学者不可不察也。我之所以说这段话,其实也正反映了很多朋友研读《周易》的思维方式和这种预测方式是一致的,因此把一本非常有道理的《周易》变成了没有道理可言的机械预测的《周易》。须知六十四卦,只是以符号的形式来表达这些天地人生的道理,圣人只是系辞作传予以阐明而已。我们只有尽最大可能地掌握天地人生的种种道理,然后才可以驾驭现实,把握未来。我们扪心自问,现实生活事业中的很多事之所以没有做好,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其中的道理。如果我们事先掌握了其中的道理,那么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因此,这个世界上,事前诸葛亮非常少,而事后诸葛亮太多了!可是事后诸葛亮有多大用处呢?而要做事前诸葛亮,那就必须要明白宇宙人生的种种道理。这些道理古人通过几千年早就总结出来了,我们只有在学习中去继承,在实践中去创新,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因此,所谓理论创新纯粹是个伪命题。须知理论是可以丰富和完善的,但绝对不能创新,至多只是换个说法而已。古人讲“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那指的都是遵照万古不变的天地人生的道理,让自己的心灵境界、人生面貌、事业状况日日有所创造更新,以应对现实之需,以预防不测之变,但绝不是指天天搞理论创新。
敬 畏 天 地
敬 畏 圣 贤
敬 畏 文 字
作者简介:何伯勤,乌鲁木齐传统文化学者,华夏文化促进会专家。
请 长 按 识 别 或 让 朋 友 扫 码 关 注
伯勤国学读书会
您 的 转 发 就 是 最 大 的 支 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