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肠胃第一方,根治慢性胃炎、老胃病,胃溃疡、胃胀反酸全应效

给大家分享经典名方:

有个方子是打造胸怀天下的,人为什么不能胸怀天下,因为心中有疙瘩,而这个疙瘩就是痰气交阻的产物。

这个方子呢,张仲景用它治疗心下痞,就是上腹部痞痛、或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等,这就是古代所说的痞症。

这个方子是什么?半夏泻心汤。自古以来就是治疗心胸中有团气痞满的第一方!

心下就是胃周围,心以下周围,老觉得呢,有团东西堵在那里。

痞就是痞塞,堵住的意思,引起的这个胃痛、反酸、肋痛、肋胀、肚子痛、肚胀、消化不良,这些症状,只要有一个心下痞满,把这个痞满疏通开来,其他症状全部消解。

胃病是中国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如现代疾病中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

而半夏泻心汤是治疗所有慢性肠胃病的最经典的经方,几乎所有的胃病治疗,都离不开半夏泻心汤的影子。

近年来有关半夏泻心汤治疗胃炎的报道较多,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半夏泻心汤还是幽门螺杆菌的专方专药,因为幽门螺杆菌特别喜欢在寒热错综复杂且并随着痰湿的胃里生存。

半夏泻心汤:半夏12克,黄芩、干姜、人参(党参)、炙甘草各9克,黄连3克、大枣12枚。

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及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功能正常,则清气得升,浊阴得降。

脾胃功能失常,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清浊交阻就会形成心下痞。在上则为呃逆、反酸、嗳气等,在中则为腹痛、腹胀等,在下则为肠鸣、下利等。

清代名医黄元御说:“人之心下虚空者,清阳升而浊阴降也,升降清浊之权在乎中气。

下伤中气,升降失职,浊气上逆则生缜胀。”

所以脾胃要好有三大条件:第一、浊气要能降;第二、清气要能升;第三、体力气力要足。

张仲景手定之经方,不仅凝聚了医圣之心血,其中所蕴藏的方义更足以启发来者。

方中黄芩、黄连降浊气。干姜往上升,黄芩黄连往下降,一升一降,脾胃的升降气机就恢复了。

半夏的作用在于把胃里面的痰饮以及痞块化掉,然后以摧枯拉朽之势一路往下降,从胃降到小肠,从小肠降到大肠,最后以大便的形式排出去。

有些人说:“我这个胃呀,好奇怪,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吃点热的就上火,吃点冷的就肚子痛,吃点热的煎炸的就烦躁受不了。”这个是寒热胃。

寒热胃怎么办呢?用寒药,胃痛;用热药呢,烦躁。那就寒温并用,寒热并用。所以这时候黄连跟干姜一起连用,黄连味苦,能去除胃里的火气,干姜能温阳。

胃病,它的症状不外乎就是胃寒点或者胃热点,我们用药不外乎就是温多一点还是寒多一点。

所以随着寒热的轻重,去调黄连干姜的剂量。这样治疗胃病,几乎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半夏泻心汤里头还有人参、大枣、甘草。人参、大枣、甘草可不得了,号称“药食同源,补益人体中焦脾胃,健脾益力气的三剑客”!

一个人体虚再没有力,这三个合在一起,就会变得好有力。有句话叫参无姜枣草不久,意思是人参没有生姜、大枣、甘草,药力不久。

甘草还能调和诸药,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缓其力,寒热夹杂亦用之,调和其性无攻击。

这七味药有升有降有补。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那踏板有踩下去有升上来,中间又能够给油,你踩下去又有力量的时候,这个车子就灵活了。

汉代医圣张仲景认为无论什么样的病,到后面就是寒热错杂。现在的人胃病,单纯的胃寒胃热很少,因为现在的很多人是一边吃麻辣一边喝冰镇啤酒,这样就使得胃同时受寒热的双重打击。

所以,半夏泻心汤最适合什么样的人用呢?适合那种胃里面寒热错综复杂,受寒了不行受热了也不行,且伴随着很多上逆症状比如吐酸、打嗝、胃胀、反流等这样的人服用。

半夏泻心汤,是专拨心胸中的痰浊乌云的。心中有执着,痞在这个心下,只要把心中的那个顽痰、顽执化掉以后,心胸立马变得开阔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讲半夏泻心汤是胸怀天下的方子。

热议:中医不是科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