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自己会制造周期

这是我春节期间在小红圈里讲《股价预测系列》结束后,回答圈友提问中的一段摘录——

还有:大量公司的顶部出现所在去年9月初,指数牛中是反复下跌的。其中缘由,请老师指点迷津。

其实谈不上指点迷津,它就是“两收缩一扩张”的问题。

“两收缩”。一个是宏观经济的收缩。我们知道,工业化阶段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大扩张阶段,各行各业都在扩张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属于“增长型竞争”,甲公司的增长不以乙公司的衰退为代价,只是一个增长快一点、大一点,一个增长慢一点、小一点。

但随着这个阶段过去,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就变成了零和竞争,甚至是“负和”竞争。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大量企业趋向衰退、并逐渐走向死亡。盈利和增长向部分行业集中,向部分企业集中(所谓头部企业)。所谓“资产荒”,指的就是这种状况。

还有一个是股市供求关系的收缩。入市资金仍会增长,这一点我们只要看国证A指成交额,就能知道——在扣除2015年3月之后由场外融资带来的成交额暴增因素,目前市场的资金总量至少能和2015年3月前持平,但股票市值却增加了近1倍,流通市值增加了1倍多。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对股票的需求“相对萎缩”了。

一扩张,就是基金的大扩张。单个投资人手握资金大小对他的投资行为是会有重大影响的。给你100万,你会到处乱抓,什么机会都有可能去尝试。给你100亿,你就会老实了,知道有些股票是不能买的。那么哪些股票能买呢?一个是市场容量要足够大,也就是市值规模足够大;一个是公司前景要好。

一方面,能让人确信前景好的公司少了,对股票的需求也相对萎缩了,这本身就要求人们的投资更集中,即所谓“主动缩容”,不能到处乱抓;一方面,资金又趋向集中,从各人拥有100万,到一个人拥有100亿,那就不可避免地加剧了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些股票越涨,买的基金越多,因为它的市场容量增加了;而一些不涨的股票,越不涨,买的越少。这跟美股20世纪70年代的“漂亮50”时代十分相像,而这一点,我们在《大周期》中也讨论过。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应该可以知道,一九、二八、三七、四六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经济和股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所以,改变我们的投资、思维、方法,是摆在我们所有人面前的任务。

但这并不等于说股市不再有周期循环,不再有风水轮转,任何一种趋势,只要走过头,就一定会产生逆转,这就是霍华德·马克斯说的,“市场自己会制造周期”。而这种周期的临界点,按我分析,已近在咫尺了。

事实上,近几周我在整理一些个股,有很多中小市值公司,行业属性不错,属成长型的,至少是我曾讲过的“十年后肯定还在”的公司;且盈利都创出历史新高,只是股价不涨,一直趴在底部而已。

不过我并没有沿着这个话题讲下去,而是又用了一个篇幅,对大盘股指数(880821)和中证500指数(399905)做了一个波浪和形态分析,来回答圈友提出的又一个问题:希望能分析一下为什么“已近在咫尺”了。

昨天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美国90后华裔小伙自建新冠死亡人数模型,准确率击败权威机构》,其中有一段:

顾友阳建立的预测模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简单。他一开始考虑研究新冠检测、住院和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但后来发现各州和联邦政府报告的数据不一致,最可靠的数字似乎是每天的死亡人数。顾友阳说:“其他模型使用了更多的数据来源,但我决定依靠过去的死亡来预测未来的死亡,把它作为唯一的数据输入,有助于过滤掉信号中的杂质。”

股市也一样,最好的价格预测指标就是价格本身。

昨天中午去黎川乡下喝订婚酒,下午一个人在老街转了一圈,上图是张恨水故居旁拍的横岗桥。

黎川是当年中央苏区东大门,也是第五次反围剿第一个失守的要点。1932年底,中革军委周恩来、朱德在横岗桥右手边广场上举行过中央苏区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如今那里已建起了一座体育馆、一个供人们散步的广场、几排住宅。

黎川也是红七军团成立的地方,走完横岗桥和新丰桥后,去寻找红七军团指挥部旧址。资料上写的是篁竹街,但地图上死活找不到篁竹街,却有篁竹村。比对了一下方位后知道,篁竹街已改名了,今天的人民路就是当年的篁竹街,红七军团指挥部旧址就在人民路上。当年闽赣苏维埃政府旧址邓家大院边上的潘家大院就是。

红七军团的历史很短,但从这里走出了三位战将:首任军团长肖劲光,二任军团长寻淮洲,军团参谋长粟裕。

粟裕说,对他的战争艺术帮助最大的,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寻淮洲。

寻淮洲陨落在黄山脚下的谭家桥,粟裕逝世后,遵照他的遗嘱,将一部分骨灰安葬在谭家桥,和战友长伴——

我们去谭家桥那天,正下着蒙蒙细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