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文苑】拜都莲:我的恩师王智德(二)
我的恩师王智德
文 /拜都莲
(二)转变的契机
小学四年级前的学校生活,在我是灰色的。因为学校生活的无趣,甚至孤寂,我对上学持无所谓的态度。我见惯了每天早上被父母拿着棍子驱赶出家门的小伙伴,父母骂骂咧咧地一停步,他便也哼哼唧唧地不走了。待父母做出追赶撵打的姿态,他立马便撒丫子向学校方向跑去。我那时只是觉得不去上学也无事可干,最要命的是不去上学父母不让吃饭,我也就只能去上学了。
恩师进入我的视线,是在我小学四年级下学期的一天,一位高高瘦瘦,戴着眼镜的年轻男老师走进我们的课堂,没过几天,我便喜欢上了他的数学课。那时的恩师,其实只是个刚高中毕业的青年,用现在的眼光看,是书生气十足的,然而那时的我们,看到的却只有青春的快乐。老师斯斯文文,话语不多,像沉静的月亮。然而一上课,他立时便变作了太阳,将知识的光芒投射进我们的稚嫩的心田。他的课不同于以往课堂的沉闷,他那活泼的腔调,轻松的讲解,生动的比方,已经成为吸引我们的磁石。也正是从那时候,上学在我变作一种快乐,我渐渐意识到,我们上学不是为了父母手中的那根棍子,也不是为了校园里玩耍的酣畅和喧闹,而是为了自己头脑日渐充盈的快乐。
那一年夏天,三爸家为盖房拉了许多砖,他要我帮他数砖和计算应该付人家多少钱。高大的砖摞子前,送砖的人和我并排站着,我们算着各自的帐,最后得出一致的结果,我也因此得到了三爸逢人便夸的赞赏,从我一刻,我感受到知识的妙处,从此更加爱上数学,爱上学校和学习。
现在想来,是恩师他给我一个爱上转变的契机,使我的学习有一个良性的开端,这才有了后来进入良性循环的可能。如果把我的学习生涯比作万里长征的话,恩师,他给了我最初的信心。
我清楚地记得,那时班里有几个顽皮的小男生,他们每每看见我,这个头上顶着鸡窝的小女生要进教室的时候,就砰的一声关上门,在里面狠狠地顶着门。这一小小的举动,在他们,也许只是个恶作剧,但在我,那时已然成为困扰,我由惧怕进教室到惧怕上学,甚至冒出了退学的念头。
一次午自习,老师检查早上新课后布置的几道练习题,其中有一个小题难住了大家,我没想到我是当时唯一一个准确无误完成练习的人,老师当场表扬了我,并让我给大家在黑板上验算这道题。我现在已经无法想起那天的激动,我只知道,从那以后,班里的那几个顽皮的小男生远远看见我走向教室,便大开教室门,如迎接贵客一般地恭恭敬敬地欢迎我。而那些口齿伶俐的花喜鹊般的女孩子们,也不再排挤我,一到下课就都争着拉我加入她们一方玩游戏。然而,低情商的我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的课间,我仍旧是默默地进出教室,独自玩着抓七子的游戏,仍旧形只影单,内心却不再寂寞。如果说漫漫求学路是一座无尽的高山,是恩师给了我攀登的信心和勇气。
(三)思念
如同所有悲伤的故事一般都有一个相仿佛的模式一般,在你遇到一个对的人的时候,分离总让人无可选择又在所难免。
小学五年级的秋收后,父亲突然用自行车将我连人带书包载到县城,扔进一所拥挤的小学。父亲说那是县城最好的小学,而我却觉得它像是冰冷的所在,而我的天堂,只在有恩师的那所乡村小校园。
每节课看着不同模样却同样陌生冷面的新老师们,我陷入无尽的思念中。我日日夜夜地思念着我的父母,我的恩师,我的小伙伴们,我的邻里乡亲,甚至于乡间村落里流浪的小猫小狗,根本无心学习。我也是那时候知道了有一个词语叫音容笑貌,我常常在上课期间出神发呆,我用它来再现我熟悉的一切,包括那些曾与我不相亲,不友好的小伙伴们。我更用它来在再现我亲爱的数学老师。
小学五年级毕业前的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让记写一个人,我毫不犹豫地写了我的恩师,我记得很清楚,自己是用思念伴着泪水写完那篇文章的,多年以后,我知道有一个词语叫一气呵成。那大概就是我那天写作文的状态吧。我觉得,那篇文章就是我的思念流成的河。
然而一周后的作文课上,我被语文老师叫到讲桌前,那烫着卷发的斯文的秀气的中年女人,劈头盖脸将我一顿臭骂。大意是嫌我没有用事去写人,没有人物形象,通篇只是抒情。多年后,我也知道了一个词语,叫无病呻吟,我想,语文老师那天大概是想用那个词语来形容我的文章,可她楞没说出来。
那天,我并没有反思自己的作文,我只是很伤心。伤心到从此不再喜欢语文课,这个喜好,一直持续到我师范毕业。命运弄人,我数理化的高材生,美术专业的毕业生,最后走上的,却是语文讲台,然而至此,我仍旧不喜欢语文。在语文讲台上站了几十年后,我不再教语文了,那种厌恶感才渐渐缓解。
那一节语文课多年以来一直在我脑中回响,虽然我很想忘却老师的责骂,但几十年过去了,我却从未能成功忘记。后来我便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世间,规则固然重要,但还有比规则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对于学生而言,知识和成绩固然重要,但比知识和成绩更重要的,是求知欲和一颗向真向善的心。
遇上恩师是我此生的幸运,其影响之深远,足以让我铭记终生。恩师有言:在教育这条路上,你不一定能帮每一个人成才,但切记,不要伤害任何一颗心灵。你做不了恩师,至少能做个仁师。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拜都莲,陕西省大荔县官池镇拜家村人,1974年生,中学语文教师。爱好剪纸、摄影,文字。在文字中回味生活,在生活中感悟生命,将生命累积成文字,以文字承载生命,愿不负生活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