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乌药毒酒案”:大喜之日,三十七人身亡,仵作验尸才知真相
古今有奇案,明清多奇谈,欲知其中事,需听“”言!
记得前两年有这么一档子事儿,云南勐遮镇一户村民大办喜宴,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席间却突然有人倒地抽搐,虽紧急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还是酿成了五人死亡的悲剧。经查,酒席所用的酒水全是工业酒精的勾兑酒,让本来一桩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悲剧丧宴”,让人无不叹息。
今人常借“人心不古”四个字感世风日下,今时不如往日,认为古人做生意远比今人要讲究良心。
非也!古今中外,“奸商”二字从未断绝,造假酒,卖假货,甚至把脸都可以换成假脸并非今人的专利,古人照样造假,不信且听笔者说个清末旧案,您就知道“奸商造假酒”也是有传统的。
话说清末光绪年间,陕西人杨白伏在咸阳城开设酒坊,因其酒醇味好,因此近悦远来,买卖十分兴隆。
杨白伏酿酒的手艺属于家传,祖上几辈人都以酿酒卖酒为生,虽然不敢说通过这个买卖可以大富大贵,但维持家业,让一家人吃喝不愁,就算买卖没白辛苦。
在其售卖的酒水当中,又以杨记黄酒最有客源,咸阳一地的嗜酒者没有一个不是他家的主顾。
光绪七年十月中旬,老主顾刘海忠来到杨记老号,要为儿子的婚宴置办老酒。
刘海忠的家离着杨记老号不远,几乎每天都来打酒,不喝个一斤半斤就浑身不得劲。
杨白伏跟他关系熟络,待他不同常客,凡有佳酿,必当送给他品尝。刘海忠作为回报,介绍了不少客人来杨记老店买酒,两人之间的关系实则已经超越主顾关系,更像是一对多年相知的老朋友。
刘海忠告知杨白伏,几天之后,他儿子刘宏就要大婚,宴请的宾客当中有不少远道而来的亲戚,还特意请来几位达官贵人,因此酒水务必要好,至于价钱方面不是问题。
杨白伏见这是一笔大买卖,赶紧请刘海忠到后面的酒窖品酒。
刘海忠品了几坛之后,认为这些新酿的酒水味儿不够醇厚,希望要一些更上品的。
杨白伏思量一下,忙说:“有,有。我有珍藏的老酒'福甑’二十坛,香浓醇厚,绝对是上品好酒,本想留着自己用,眼下大侄子喜结连理,我自当全部割爱,成全我大侄子的好事。”
刘海忠一听此言,十分感动,豪言要出高价全部买下。
杨白伏连忙把他的话拦住,说只需按照正常价格就好,不必多费银两,这也是他的一番心意。
刘海忠千恩万谢,留下一笔订金后,回家只等杨记老号把好酒送到家中。
隔了一天之后,二十坛好酒如数送到,刘海忠立即把余额支付,还刻意多给了一些以示感激之情。并且在宴席上留了个上座给杨白伏,请他到时候一定要过来同乐。
说话间就到了大婚之日,宾朋亲友络绎不绝,道贺之声此起彼伏,锣鼓喧天,唢呐刺耳,放眼一片喜气洋洋,都说人生第一美,不如娶媳妇,如此看来,果然不假。
开席之后,大鱼大肉端上来,荤菜素菜摆满桌,醇厚老酒诱馋虫,交杯换盏大口吞。
说来也怪,如此大喜的好日子,刘海忠也早已预留了座位,身为被宴请宾客之一的杨白伏居然没有出现。刘海忠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注意到老朋友杨白伏并未到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突然有人栽倒,本以为是喝醉了酒站不稳所致,哪知一个栽倒,紧跟着一个接连一个栽倒。倒地者全都四肢抽搐,口吐白沫,双眼翻白,不多时便有人一命呜呼。
刘海忠不知何故,惊骇万分,立即让人找来郎中。经过紧急救治,倒地者中只有不善饮酒者得以苏醒,酣畅饮酒者无一人被救活。
中毒者共计六十余人,死三十七人。如此惨剧,亲友家属悲痛之余,自然不能善罢甘休,遂联名向衙门控诉。
好好的一场红事变为白事,刘海忠急火攻心,从此落下个半身不遂的毛病。
如此人命大案,咸阳县令自然不能马虎。亲自带人勘验尸体,还从邻县请来知名仵作帮助检验。仵作验明死者牙根、指甲均出现青黑色,确系中毒所致。
检验菜肴,绝无生猛之物,不过鱼肉鸡鸭等常品而已,全都无毒。
既然菜肴无毒,那么就检验酒水是否有异样。结果一查就查出了端倪,县令让人将剩余的酒水给一头小猪和一条野狗灌下。不多时,猪狗相继毙命。
询问刘家人,酒水从哪家酒坊购买?
答曰:杨记老店,店主人名叫杨白伏。
县令立即命人捉拿杨白伏到现场。
杨白伏懊悔不已,号啕大哭,捶胸顿足大骂自己不是人,不该因为一时贪心而做出蠢事。
原来,杨记老店并无“福甑”老酒,杨白伏贪图银两,不想这单生意泡汤,于是谎称藏有极品佳酿。
等到刘海忠离开后,他立即到野外挖掘许多“土乌药”,背回店里之后,连夜捣碎取其汁水掺入酒水之中。
本想借药汁使新酒的口味变得醇厚,万没想到两者相融居然产生毒性,连累三十七条人命枉死,他悔不当初,甘愿服罪。
至此,一桩“乌药酒毒死三十七命案”完结。借此案,可见商人为利益往往会不择手段,以至于害人害己,所以说只有良心买卖才能长久,这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