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影节越热闹,我的心就越冷
作者 | 逗逗龙
关于白玉兰奖的讨论算过去了,有些不合时宜的话终于可以说了。
每一场电影节结束,照例有一个全网讨论和粉丝互骂的流程,围绕几个永恒的话题:
总有一个获奖演员“不配”;
总有一个惜败对象“全民心疼”;
总有一些蛛丝马迹,让人怀疑获奖者“早有预谋”。
一年又一年,铁打的骂战是网友们独特的狂欢。
有人觉得哪里不对吗?
国内影视圈,只有夸奖称赞,没有批评的声音。
中国影视圈68个奖,金鹰、百花、华表、金马……
其中67个都是好人,负责颁发班级内「好学生奖项」。
只有唯一一个“恶人”,年年哑着嗓子督促差生,批评退步者,强拖着一口气工作,可是大家不喜欢他,群众也忘了他。他快撑不住了。
这是旧话题了,但它应该在此时被提及——金扫帚奖,中国影视圈差评制度担当,多少人记得它、关注它、重视它?
01
最惨淡的「烂片颁奖」
金扫帚奖,诞生于2009年。那一年,中国电影烂片一部接一部:
葛优拍的《气喘吁吁》被称为“从影以来最差劲作品”;
成龙和张一山主演的《寻找成龙》让一批老艺术家“晚节不保”;
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叫座不叫好,“悬疑类荒诞喜闹剧”让观众莫名其妙。
一众烂片刺激了一个叫程青松的电影人。
程青松,68年生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是导演、作家、编剧、监制、制片人、策划。他在知乎上写过自己对于09年的感受:“我觉得真的必须有一个评选烂片的奖了。要不然,很多观众走进电影院都会被气死。”
他也看不惯媒体的做派,“几乎所有媒体都开始被红包所收买,只要给钱,就可以指鹿为马,把烂片吹嘘成好片。”
于是他创办了“金扫帚奖”,主办方是他主编的《青年电影手册》,每年选出最令人失望的作品、导演、演员和编剧。如今这个奖办了12届,混成了业内资深活动,却没混出影响力。
你知道2021年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影片”是哪三部吗?
很多人都知道今年白玉兰奖群英荟萃,《觉醒年代》大获全胜,热依扎惜败最佳女主角,没几个人知道金扫帚奖的最令人失望影片是《喜宝》、《荞麦疯长》和《月半爱丽丝》。
都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明星”+“文艺”+“恶评”的联合话题本该天雷勾地火,激起千层浪,可金扫帚愣是没流量。
不但没流量,也没人捧场。金扫帚第一届的颁奖典礼上,嘉宾宣布:最令人失望导演是张艺谋;最令人失望影片是《三枪拍案惊奇》;最令人失望演员是小沈阳、林志玲。
你要是张艺谋、林志玲,你不会去领奖吧。
所以第一届活动没人领奖。往后,第二届、第三届,都没人领奖。第四届,程青松放出话,再没人领奖就停办!幸好这届有人“救场”,《疯狂的蠢贼》制片人李明阳前去领奖,24岁的年轻人,没有名气和包袱。
“没有明星领奖”成了金扫帚的“特色”,这样的局面维持了八年。
2018年,王宝强凭借《大闹天竺》获得第九届金扫帚“最令人失望导演奖”。他走上台,成为第一个亲自领金扫帚奖的一线明星。媒体争相报道,成了佳话。
坏事变好事,大家都说,王宝强真是老实人。金扫帚奖也跟着出圈,场面红火了很多。其实那年他们连赞助都没拉到,差点办不下去。而在此之前,2013年、2014年、2016年,金扫帚都出现过“濒临停办”。
没人赞助、缺人捧场、没有流量,金扫帚奖似乎无人关心。事实上,如果从实用角度出发,中国压根儿不需要金扫帚奖。
02
影视圈玩不起「金扫帚」
影视圈太多人讨厌、抵制金扫帚。批评能使人进步,但是大部分人并不想进步。极个别想进步、想配合的人,也会被阻止,甚至群嘲。
演员讨厌金扫帚。2018年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女演员”是刘亦菲,经纪人接到电话后很不开心直接拒绝。
2020年,“最令人失望女演员”孟美岐获奖后,团队失联;
“最令人失望男演员”肖战的经纪人说他不在北京。
导演抵触金扫帚。2010年,金扫帚把“最令人失望导演”奖颁给冯小刚,冯导马上发微博“阴阳”:“谁也别跟我争!我的目标是往后十年我都预定了!蝉联了!年年最烂!”
个别不太知名、有心进步的导演重视金扫帚,想配合一下,架不住团队拉胯。
2012年,《B区32号》导演吕建民想去金扫帚现场领奖,公司阻拦,未遂;2020年,“最令人失望导演”滕华涛表示认可奖项,可是公司不希望他接受采访。
给金扫帚当评委都会让人尴尬。第一届金扫帚奖结束时,有一位评委找到程青松,表示不会再来了——因为评委和某位导演关系密切,不太方便。
爱凑热闹、搞事的媒体们满口讽刺。2011年,《电影画刊》都刊载过一篇短评——《金扫帚是颗好玩的流星》,说这个奖注定没人领奖,开涮优秀导演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2020年,有不知来历的自媒体编辑曾在网上发文《“金扫帚奖”,蹭热度蹭的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搞不明白了,一个专业的策划,撰稿人,颁奖礼的导演,怎么就可以设置如此奇葩的奖项?”
顺便讽刺王宝强:“去年获奖人,王宝强,居然还去领奖了,真是心大。”
批评金扫帚蹭热度已经成了媒体的一贯口径,杨丽颖、杨幂被提名,媒体说金扫帚蹭流量花旦热度,肖战被提名,金扫帚就是蹭肖战热度。
如果批评流量演员就是蹭热度,批评大导演就是不尊重,流量演员和大导演大概没机会接受批评。
批评使人进步,可是大家既不接受批评,也不想批评,可见大部分人并不想进步。报喜不报忧,可以让世界更美好,或许也是行业规则。
但这些情况都是表象,并非金扫帚维持艰难的真正原因。
学生不思进取,班主任听之任之,最大的原因是学生家长管教不严。金主爸爸有能力阻碍影视圈健康发展。
程青松分析现在烂片多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被资本收买了。大家都想着拼命抢钱,而不是把产品生产好,有点小成本电影甚至十来天就拍完了。很多大片的成本、票房虽然高,但是靠忽悠得来的。”
前些天,互联网平台某领导说,现在网络中发布的剪辑视频是给用户喂“猪食”。
“吃猪食”可以说是很贴切的形容,可并不是新鲜事,可我们早就吃了多少年“猪食”了?
看了这么多年,烂片越来越多。
03
观众忽略了「金扫帚」
中国观众意识不到自己需要金扫帚,因为很多人觉得这个奖并不真诚。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说:“金扫帚奖是与观众平行的一个奖,不受雇佣,不媚权势,不论亲疏。”可是今年,网上流出知名编剧汪海林的微信群聊天截图,上面的故事明明白白:
杨幂拜托程青松,愿以“购买一万本《青年电影手册》”为条件,拿掉入围名单上自己的名字”。程当场拒绝,但之后公布的名单里确实没有杨幂。
有人怀疑这是构陷,杨幂今年没作品,名单上本就不会有她的名字,何来交易?
真相如何,不得而知。
还有去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包揽了几乎所有金扫帚奖项,导演、编剧、女演员全部“令人失望”,唯独男主杨洋没拿奖。
有人说,因为杨洋和程青松关系好。
还有人说,王俊凯因为演了张艺谋电影《长城》中一个小皇帝,出境三分钟,就被金扫帚提名,是因为他得罪过程青松。
诸如此类的话很多,很难听。
所以观众们对金扫帚充满怀疑,对这个奖评选出的结果持保留态度。
同时,大家也说,金扫帚奖总给一些得罪得起、失败得起的电影和电影人颁奖,真正的烂片从不上榜。
难怪观众不满意,一个缺少话题和权威感,反而充满争议的影视差评奖,颁奖结果还让自己不满,谁愿意关注。
其实程青松的苦心,细想也能明白,既然要批评,那就让精英先挨批评,他们失败一次顶得住,不会被批评到爬不起来。如果他们态度配合,还能为后面的同行起好带头作用。
可惜大家都没配合,还阴阳怪气的。
金扫帚奖办得失败。它的失败在于,同行得罪了,却得罪得畏畏缩缩,无人支持,独木难支。
04
观众需要很多「烂片评奖」
其实,“金扫帚”这个名字本身就有问题。
带着“金”字,总让人觉得有些客气,黄金做的扫帚怎么可能把地扫干净,无非是摆设罢了。观众无感,片方不怕。
不光是「扫把奖」,观众需要每一场电影节都设立对立面,办金鸡百花电影节时,多颁一个「臭鱼烂虾奖」,为金马奖设立一个「铁驴奖」,为金像奖加设一个「土鳖奖」。
名字越难听,烂片的批评感越到位,必须去领奖,面子挂不住,哪个导演愿意当「年度臭鱼烂虾」导演?哪个观众愿意看他的电影?
几十个奖一起批评,几十把扫帚、拖把一起扫地拖地,不信扫不出点脏东西。
最好,把敢说真话的人聚在一起,让他们一起去得罪权威,比如编剧宋方金,就是个人才。
他参加《吐槽大会》,把影视圈底裤都扒下来了,吓得节目组剪了他的镜头。这种人很适合给烂片写点评,够狠。他说于正和郭敬明抄袭他的作品,气得他不写剧本了,那正好做点别的事业。
当唱反调的人成了气候,观众们才会意识到,自己不需要这样好脾气,一声不吭地看烂片,还为烂片埋单。自己的审美和三观不该被随意冒犯,被当成烂泥一样碾压。
年纪小的观众总看到专业的差评,也会慢慢理解差评到底该怎么给,偶像应该怎么追。
中国影视差评机制应该存在,必须存在,并得到持续完善。
建立生态更加健康的影视圈,从增加「臭鱼烂虾奖」做起没毛病。
但前提是,监管部门得支持,好片不出门,坏片传千里。
帮观众合理避雷拔草,让烂片无法生存。
文学中有句老话,已经被说烂了: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毫无意义。
而对于影视圈来说,若批评不被重视,那赞美也会被质疑。
有些事,得罪人也要做,我们需要更多「金扫帚奖」,需要更多人敢当“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