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脑细胞”的万能药出事了 不少患者瘫痪

阳光下总会有阴影!药物为救人性命而诞生,但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副作用,或多或少,或轻微或严重。但无论如何,权衡利弊之后,其获益大于风险,才有资格立足在这世上。

最近,下面这款药——神经节苷脂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被人质疑疗效不确切,还可能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吉兰·巴雷综合征(也称为格林·巴利综合征),一种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脱髓鞘疾病。一旦患上吉兰·巴雷综合征,轻则丧失劳动能力,重则严重瘫痪,甚至呼吸肌和吞咽肌麻痹,丢掉性命,且永无治愈可能。目前,至少有上百人在使用神经节苷脂后诊断这一恐怖的疾病,或许这上百人只是受害者的一部分!

已有上百受害者 不少瘫痪在床家徒四壁
▲▲▲

据了解,神经节苷脂是神经科的万能药,号称可“营养脑细胞”,适应症也非常万金油——“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损伤”。因此,只要与神经损伤沾边的疾病,如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创伤性脑损伤,甚至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都能用得上。

2016年6月,30岁不到的吊车司机李云雷(化名)发生了脑出血,入院手术。

在注射了247支“营养脑细胞”的神经节苷脂后,他忽然血氧下降为零,四肢严重无力,随后被确诊吉兰·巴雷综合征。此后,他这双曾熟练操纵方向盘的手,即便用尽全力,也无法纂成个拳头,睡觉和吃饭全都需要家人协助。

当时,“吉兰·巴雷综合征”这一严重不良反应尚未写进“神经节苷脂”的药物说明书。因此,李云雷在确诊后,仍有89支神经节苷脂先后注射到他体内。

李云雷瘫痪在床5个月后,即在2016年11月,在国家药监部门的要求下,药品说明书上增加了“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警示语。自此,李云雷开始了起诉医院和申请救助基金的漫漫长路。

3年后,2019年7月1日,神经节苷脂又进入了国家卫健委《第一批重点监控合理用药目录》中。李云雷以为,此举能杜绝类似于他的悲剧,但现实打了他一个耳光。重点监控后的近两年内,又有近20位病友陆续加入了他所在的维权群。

王占群的妻子是另外一名受害者。王占群是石家庄市的一名商人,家庭事业都很圆满。2019年4月底,妻子在一场甲状腺癌手术后,“莫名其妙”地瘫痪了,最终被确诊为吉兰·巴雷综合征。

王占群曾向正准备参加高考的儿子许诺,考试后一家人去法国看球赛。而如今,他与儿子日夜在医院陪床,妻子已在ICU中躺了一个多月,康复遥遥无期。

医生告诉他,这种疾病可能是自然发生,也可能药物诱发。如果是自然发生,患病前期会有感冒、腹泻等症状,由于妻子此前并无这些症状,因此基本判断为药物所致。

王占群为了给妻子治病,至今已经花了30多万元,大部分无法报销。另据了解,吉兰·巴雷患者治疗和康复所需费用,少则二三十万,多则上百万。不少患者因此家徒四壁,甚至债台高筑。

王占群说,今后妻子即便出院,也丧失了基本的劳动和生活能力,这款“神药”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的命运。

除了神经科,儿科也是此类药物广泛使用的一大科室。其号称是“早产宝宝神药”,用于发育迟缓的早产宝宝。但神经节苷脂药品说明书上“儿童用药”一栏却标明:“儿童使用该产品的安全性,研究数据尚不充分。”

病友群里有一位宝妈,她五个月的宝宝,被注射了上百支神经节苷脂。

大医院禁用后转战基层 可有的基层医生并不知晓此副作用
▲▲▲

在纳入《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之前,包括神经节苷脂在内的多种营养神经类药物,销量惊人,常年雄居神经类药品销售额榜首。

但在纳入重点监控目录后,很多大医院拒绝销售此类药物。著名儿科专家鲍秀兰教授,2020年多次在网络上提醒家长,“鼠神经生长因子、脑蛋白水解物、神经节苷脂,这些药物是没有治疗作用的,因为这些药物无法通过血脑屏障,也就是说进不到脑子里。国外很早就禁用了。”她还透露,“协和(医院)很早就不用此类药物了。”

有患者从舟山当地医院转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后,一名医生也表示:“浙大一院,不会用这个药。”

但是,大医院禁用后,神经节苷脂类药物有转战基层的趋势。恐怖的是,有的基层医生对此副作用,并不知晓。

维权群内的一位患者的儿子表示:其父亲确诊吉兰·巴雷综合征后,医生始终没有怀疑是用药诱发了疾病。后来经人提醒,上网查询后,他把说明书上的内容告知医生时,“他们都不相信,说不可能的,神经内科主任也告诉我,没有这么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果他知道(不良反应),他会做出反应,紧急停药治疗。”

另有一位患者,则是转到上一级医院才最终确诊吉兰·巴雷综合征。

“万能药”的疗效安全性如何?
▲▲▲

该“万能药”是否有疗效呢?2016年美国《严重创伤性颅脑损伤的管理指南(第4版)》,只字未提GM1的神经保护治疗。

《自发性脑出血诊断治疗中国多学科专家共识 2015》则指出,神经保护剂在脑出血治疗中有确切获益的循证医学证据仍不足。

美国AHA/ASA《自发性脑出血管理指南 2015》及《中国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治指南 2015》均未提及神经保护治疗。

《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治疗指南(2011-标准版)》不建议用于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著名药师冀连梅曾和团队里的另一名药师牟金金,一起对神经节苷脂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结论是:既没有有效的证据,也没有安全性的证据。

《世界卫生组织药物信息》一书则援引了一篇研究中的说法称:“除非有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对神经节苷脂药物的风险有更清晰的认识和界定,各国的监管部门应该考虑到,有大量的患者可能在用药同时面临一种虽然罕见但却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希望相关部们介入 给大家一个可靠的说法
▲▲▲

据了解,神经节苷脂原研药产自巴西、阿根廷。上世纪90年代,因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欧洲各国相继撤市。

但与此同时,神经节苷脂药物进入了中国,还进入了17个省份的地方医保增补目录。之后,除了巴西和阿根廷,这款药物仅在中国上市。

2017年,巴西、阿根廷停售禁用此款药物。但我国仍然在市场上流通,还常年雄踞神经类药品销售额的榜首。

李云雷等100多名维权者,希望这类药从市场上彻底消失,不要让更多家庭受到伤害,尽管这并不能帮助自己再次站起来!

李云雷还在给监管部门写的信中,援引2019年修订的《药品管理法》第81条:“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等紧急控制措施。”

在神经节苷脂类药物纷纷扰扰之际,希望相关部门能及时站出来,给大家一个权威、可靠、可信的说法。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