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寿带侬兜马路#黄陂南路上那些人和事

我们先看看老地图:

   天祥里和恒庆里。粗线条以外是在世博会期间已经拆除的部分,细的线条是原来三条弄堂区分的位置。

永年路上天祥里大家应该熟悉,其实天祥里走到弄堂底西侧的门牌号是黄陂南路847弄,而东侧则是顺昌路612弄,这弄堂里面的建筑风格一致,石库门的门头都相当统一,现在看上去好像是一条弄堂,实际上从老地图上可以看出端倪,早年这条弄堂的北面是叫天祥里,而西南面靠近徐家汇路黄陂南路的是恒庆里(目前的门牌号码是黄陂南路847弄),东南侧是(以顺昌路612弄为门牌号码)的信陵邨。(在这里“里”和“邨”并没有等级上的区分)。

2021年看到的永年路周边。

上述仅是从1947年的上海百业指南老地图来做的推测,而曾长期居住于此的丁夏先生(丁聪的侄子)回忆起伯父丁聪讲起,天祥里26年造好时是到他家这里和往北一排房子,开始都叫天祥里,后来又往南造了三排房子,造完后就把徐家汇路往南的这五排房子叫恒庆里了。由于这段历史过于久远,究竟是弄堂产权变动还是其他因素造成改名?就不得而知了。

原来的恒庆里弄堂口

随着世博会期间徐家汇路和黄陂南路的拓宽,恒庆里南面被拆除了整整四排房子,西面也缩进了7个门牌号。于是早年黄陂南路847弄口有一个类似于永年路149弄的标志性弄堂口也消失了。

现在的天祥里弄堂后半段(原来的恒庆里)最后第二排的石库门弄堂里就是我国著名的漫画家丁氏家族的寓所,这里还是漫画会的旧址(注1),丁氏家族是金山枫泾人,最早在上海老城厢里住过,后来又居住过牯岭路,从丁悚这一代开始丁家人就长期生活在这里了。

将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丁悚.四十年艺坛回忆录》中著名评论家顾铮把他称之为“民国视觉文化巨人丁悚”,丁悚,字慕琴,1891年出生于民国辖属浙江省金山枫泾(今上海市金山区),1969年在上海去世。

以上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丁悚的漫画作品

丁悚上世纪三十年代在自家晒台上

丁悚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自家石库门天井里

上世纪五十年代丁悚夫妇俩

上世纪六十年代丁悚与第三代的合影

《丁悚.四十年艺坛回忆录》中描述了不少他讲述的上海美专历史和美专里接触到的人,接触到的事以及当时美术界的各种趣闻,丁悚又是上海美专的创始人之一,从乍浦路老校区开始就是第一任教务长,并从事西洋画教学,当时弄堂里一起居住的还有张光宇、叶浅予等同时期驰骋上海滩美术界的同好和大咖,选择恒庆里居住肯定也是便于教学和朋友间的沟通。

叶浅予曾经居住天祥里的过街楼上

张光宇曾经居住的天祥里54号

由于丁悚活跃的时期是在民国时期,所以他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熟悉程度不高,那么丁悚的下一代丁聪就是我们这代人相当熟悉的一位漫画家了。(注2)

我们熟悉的小丁。

我们再看为《丁悚.四十年艺坛回忆录》作序的张伟先生是怎样描述丁悚一家居住在天祥里时的状态:丁悚……,他从小在乡下就喜东涂西抹,并能代人经记账目,被乡邻夸为“画神像神,画鬼像鬼”的“神童”。1902年到上海老北门内昌泰典当行当学徒,仍一心钟情美术。初师承周湘,后又刻苦自学,晚清时即发表漫画,针砭时弊,笔调清秀,颇受读者欢迎。2004年,国家图书馆出版《丁悚漫画集》,搜集到作品几竟500幅。丁悚以漫画起家,擅长写生、素描,凭此得以跻身海上艺坛,并成为20年代上海漫画界的中心人物和组织者。他是上海美专的第一任教务长,也曾在同济、晏摩氏、神州、进德等多所学校教授美术,桃李满天下。他还曾受聘于上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广告部,从事招贴画创作,是广告界的前辈。他的《丁悚百美图》《丁悚百美图外集》《上海时装百美图咏》等作品当年曾风靡一时,引领一时社会风尚。他在天祥里31号(今黄陂南路847弄)的家绝不亚于北平北总部胡同3号院里林徽因的太太客厅,堪称海上沙龙。按照丁聪的回忆:弄堂那个过街楼,叶浅予当年就住在二楼,楼下住过陆志庠,特伟住在后面,张光宇住的是19号。丁悚的31号则是群贤毕集的大本营,(注:弄堂内门牌号有过调整)无论身份地位,绝无繁文缛节,也没有固定主题、更不会规定钟点,丁氏沙龙里有的只是海阔天空的聊天和不分彼此的灵魂交流每天各界俊杰进出,说事聊天,八卦散心,甚至蹭吃蹭喝,一时天下豪杰云集,就是忙坏了丁师母。

现在可以在黄陂南路上直接看到847弄9号(右侧那家)

黄陂南路847弄9号是一栋单开间三层楼的石库门建筑,从结构上来看还是属于早期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子,下面的开间比较大,到了三楼开始往后缩进,仔细看还能辨认出三楼部位有木板结构的外墙。

丁家入住时大约有六、七人,当时还有保姆,总共不会超过10人。从外观上来看这样的单开间三层楼石库门总共居住面积大约在100平米左右,由于民国时期文人的稿酬都比较高,因此丁家父子俩的稿酬基本上可以维持一家人的开销(丁聪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1940年至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美术师,已经是著名漫画家和美术师)。

我写过天祥里(详情敬请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天祥里)分析过天祥里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此处居住过的文化名人。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恒庆里或天祥里都已经靠近后面曾经的河道(肇嘉浜通往陆家浜),从居民的构成来看中等收入的外企员工和文人较多。

早年黄陂南路最北端有贝家老宅和张镜人的诊所

现在看上去是这样滴

最繁华的路段是淮海中路口

黄陂南路中段曾经是上海人居住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黄陂南路因为有了红色印迹而开始被人关注。

从大的范围讲早年的法租界东段都是结构较差的石库门建筑群,而要到淡水路向西才会有花园洋房和公寓式建筑。这就是我在淡水路花园公寓文章中讲到当时法租界当局的规定(详情可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花园公寓),因此我们延伸开整条黄陂南路来看,它的北面才是曾经较为高端的住宅区。早年的贝勒路(现在的黄陂南路)25弄5号就是我在写南阳路贝公馆时提到的贝家老宅,曾经是贝家的祖宅(详情可点击:#老寿眼中的上海#还南阳路170号贝公馆的本来面目),而马路对面我们又可以看到曾经写过的北京西路中医世家的后人张镜人的诊所(详情可点击:#老寿带你弄堂游#上海一代名医张骧云“张聋甏”故居),如果没有贝勒路树德里76号曾经的一次重要的历史性会议,这条路和相邻的马当路或顺昌路一样在上海属于相当普通的一条小马路。

因为有了新天地黄陂南路的城市肌理被迅速改变

正是因为上述的因素又加上试验性的石库门改造,新天地一旦属于改造成功的先例,周边就开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红色记忆的建筑其他统统拆除,造湖、填湖也都围绕着一个主题。

右侧新的建筑就是翠湖天地,红框内是被保留的黄陂南路瑞华里,红框外拆迁基地中因为有红色印记被局部保留。

同时周边区域开始高档住宅的开发,翠湖天地成为沿着黄陂南路逐步拓展的一个地标性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复兴中路周边旧改时还算手下留情,保留了瑞华里,可是目前再往南的旧改中建筑的等级越来越差,保留的价值也就越来越低。可以预计今后十年间原来的黄陂南路将不复存在,城市变得越来越美好,也会变得越来越陌生。

你还记得黄陂南路上这些街景吗?

注1:这里转引作者黄可2008-08-31发表在新民晚报漫画会和《上海漫画》中的部分章节:

上海是中国近现代漫画的发祥地。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有全国影响的第一代和第二代漫画家,几乎都是在上海成长起来的。从辛亥革命及此后的五四运动,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上海一直是中国漫画艺术的中心。

  笔者应上海图书馆之邀,正参与编写《老上海漫画图志》一书。书中,自然涉及1926年12月8日在上海成立的中国第一个漫画家团体“漫画会”,以及漫画会于1928年4月21日创办《上海漫画》周刊。今年,恰逢《上海漫画》创刊80周年。

壹 漫画会的长者和智囊

1926年漫画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漫画家第一次有组织地联合起来,从而更好地推动漫画艺术的发展,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漫画会成立时成员有:丁悚、张光宇、张正宇、王敦庆、黄文农、鲁少飞、叶浅予、季小波、胡旭光。漫画会成立后,又有张眉孙、蔡输丹、陆志庠、曹涵美、万籁鸣、陈秋草、方雪鸪、胡亚光、胡同光、徐进、沈逸千、黄士英、陈杜也、郑光汉、陈浩雄、徐咏莲、鲁了了、冯士英等入会。

 漫画会成立的原因有二:一是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期间出现第一次漫画创作高潮后转向低潮,需要重振漫画。二是1925年“五卅”惨案激起并形成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高潮,也激发了画家们重燃漫画创作热情,觉得需要有一个漫画专门团体,来组织和保持漫画创作力量。于是,在漫画艺术元老之一丁悚的鼓励下,一群年轻的有志于漫画艺术的画家,发起成立漫画会。

漫画会成立时,在组织形式上,没有经过选举正副会长和理事等的程序。在漫画会年轻一辈心目中,有两位长者:一是漫画艺术的元老之一丁悚(1891-1969),另一是艺术素养比较高,年岁长于多数人,有“老大哥”之称的张光宇(1900-1965)。他们两人被尊为漫画会的领头人。所以,丁悚和张光宇实际上就是漫画会的负责人。当时,丁悚和张光宇都在上海的外资企业英美烟草公司美术广告室从事香烟牌画及广告设计绘制工作,职业稳定,工薪较高,生活富裕,住房宽敞,所以漫画会的活动常在他们两人家里进行。漫画会初址设于宁波路65号三楼40室。后来,漫画会的招牌挂在贝勒路(今黄陂南路)天祥里的丁悚家门口,丁悚家实际上也就是漫画会的会址。

下面选等一批著名漫画家丁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作品:

注2:丁聪(1916年—2009年5月26日10时54分)自称小丁。

中国著名漫画家,舞台美术家。1916年生于上海,祖籍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笔名小丁。擅长漫画、插图。2009年5月26日病逝,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自幼受家庭影响,在上海清心中学读书时就开始发表漫画。抗日战争后为《救亡漫画》杂志作画,编辑《良友》、《大地》、《今日中国》等画报。1940年至重庆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美术师,曾为话剧《雾重庆》设计布景。1942年在桂林、重庆、成都、昆明等地,担任《钦差大臣》、《正气歌》、《北京人》等美术设计,同时在重庆举办个人画展。抗战胜利回到上海,继续从事讽刺漫画的创作和舞台美术设计。1947年去香港,参加人间画会的活动。1949年出席第一届青年代表大会。全国文代会,后历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全国青联常委、全国政协委员,《装饰》杂志主编等。主要作品有《阿Q正传插图》、《四世同堂插图》等,出版有《丁聪漫画选》。

再插一段《丁悚.四十年艺坛回忆录》中著名评论家顾铮写的序:

丁悚热衷于新事物,而摄影在他当时是一等一的最新成像手段,他当然不会轻易放过。丁悚既经常身挎照相机,随时为身边红男绿女朋友们“影相”,也以创作心态拍摄各种事物,涉及题材广泛,包括都市景观、家庭肖像、人体摄影等。尤其是他的这些摄影“创作”,使他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摄影史上的一个不可忽略的人物。而友朋间相互交换照片,作为一种当时的社交方式,也使得珍重友情的丁慕琴先生得以保存许多珍贵的赠照。幸运的是,这些照片,在经历了历史的大动荡后,穿越历史风云幸存下来,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目睹了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无论是他拍摄的照片还是他珍藏的照片,我们都可从各式人等的身上穿着窥见民国时尚之一斑,也可见当时人物的心气与精神。所有这一切,在在跃如(相)纸上。后人如欲考订当时人物形象,这些照片也成为重要线索(可与其它照片交相印证相貌)与证据(一些在场与相互交游关系的证据)。

读完是否对《丁悚.四十年艺坛回忆录》一书有所期待?

此文写作中得到了丁夏先生提供的大量信息及照片,在此表示感谢!

(0)

相关推荐

  • 【鉴赏】张光宇:“大闹天宫”造梦者

    上世纪60年代,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影响了数代人,即便搁在全世界也闻名遐迩.不过,却鲜少人知晓这些动画人物的设计者正是张光宇.京剧脸谱.民间泥人.年画.剪纸给 ...

  • 叶浅予:画过大上海的霓虹,却爱上苗家姑娘的笑容

    虽然如此类比很不科学,甚至是毫无道理,但叶浅予的艺术转变似乎是很多喜欢服饰的人同样有过的心路历程-- 对于叶浅予,本号的关注者大多对他的时装画比较有印象.他早期结缘于云裳公司,就是上海滩第一家专卖女子 ...

  • “西游漫记”张光宇艺术作品展

    "西游漫记"张光宇艺术作品展 壹五年五月,上海嘉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举办了<西游漫记--张光宇艺术作品展>.展览展出张光宇先生水墨画珍品<金钱 ...

  • 宫崎骏崇拜的大师,黄永玉叫他狗杂种

    版权声明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但需保留以上版权声明 再过12个小时就是猴年 2016,大圣很忙 这一年会有9部电影上映 <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西游降魔篇2>.<大唐玄奘 ...

  • 黄陂南路腾城酒家往事

    早晨经过复兴路黄陂路路口时,突然发现,曾经矗立在此的腾城酒家已经拆平,类似酒家上海千千万不足为奇,墙头的题字倒是颇有来头. 腾城酒家,摄于2020年3月13日 红色圆圈就是刚开业的腾城酒家,陆杰摄于1 ...

  • 有趣的灵魂(上)

    日前去嘉德艺术中心看了一个展览 <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 去之前没抱什么期许 只是受友相邀 而且 对展览的主角可以说毫无了解 没想到 竟然邂逅了一个有趣的灵魂 张光宇简介 张光宇是 ...

  • 《大闹天宫》作者,被遗忘的美术大师!

    当年张光宇的名字是我常念的经,他妈狗杂种真神人也. --黄永玉 张光宇 "孩儿们,操练起来!" 伴随着孙悟空的一声令下, 一群小猴子们欢呼雀跃,舞刀弄棒, 场面好不热闹. 1962 ...

  • 曾住“一大”会址旁

    家在"一大"会址旁,一住三十多年,这片充满红色传奇的土地,闪耀着信仰的光芒. 迎着初夏湿润的风,一早从浦东乘地铁前往一大会址.当我走出一大会址·新天地站,踏上这片曾经是我长大的地方 ...

  • 黄陂南路“茗庐”何许也?

    上周经过黄陂南路合肥路时,突然发现阳平商务楼在出租仓库,正好之前有朋友托我打听. 原本"一天世界"的小楼如今收拾得井然有序,隔天带朋友来看,很疙瘩的一个人,竟然一眼就相中,周末就将 ...

  • 老虎尾巴书房 | 叶冈的漫坛忆旧

    叶冈兄长  叶浅予 叶冈的漫坛忆旧 文 | 谢其章 我出过的三十本书里有两本书是"蚀本"的(<梦影集>和<漫画漫话>),却未能浇灭搜求老影刊老漫刊的热情,只 ...

  • 【注意】上海地铁4线两座换乘车站更名!

    不少细心的乘客今天发现,上海地铁1号线黄陂南路站的站名发生了变动,在站台层上的站名图上更新为了"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 记者从申通地铁获悉,接市交通主管部门通知,自2021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