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阴火病机的探讨

  目前,多数人认为阴火系气虚发热,但对其具体发病机理纷争难休。其实,古代医家早有争论,以朱丹溪、薛立斋、赵养葵等的观点较具代表性。如《格致余论·相火论》说:“相火易起,五性厥阴之火相扇,则妄动矣。……故曰:相火,元气之贼也。”这种“离位相火”论得到任应秋主编的《中医各家学说》的首肯,指出:李杲所说的阴火,实际上是相火。相火与元气是相互对立的,元气充沛,则相火戢降,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元气不足,则相火妄动而发生病变。并认为:李东垣所指的阴火,系由于饮食劳倦失于调节致伤脾胃,脾胃中元气下陷导致肾肝相火离位,上乘脾胃,干扰心包,所以谓之阴火。这些论点似将“阴火”纳入“阴虚火旺”的范畴,难与李杲“脾胃气衰”的观点吻合。另外尚有“元气虚,心肝火旺”、“阴火上冲系血虚发热”、“脾虚下陷、心胃阴火上冲”等观点,各抒己见。

  裘沛然主编的《中医历代各家学说》认为:元气不足,阴火鸱张;元气充盛,阴火戢敛。这与《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证》所论相符:“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足见阴火病机的关键是元气的盛衰。故有必要从《脾胃论》出发,追溯金元及以前的历史背景,剖析李杲所云“元气”的内涵。

  《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说:“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非胃气不能滋之。”李杲所指的元气,具推动、激发作用是可以肯定的,见诸《脾胃论》、《兰室秘藏》、《内外伤辨惑》等,毋须赘言。但其中是否含“元阴之气”,很少有人问津。

  元气之说,肇源于《难经》,如《难经·八难》:“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认为原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对各脏腑经脉具有推动、激发作用。至宋代,元气已有功能和物质二方面涵义,宋·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第十七卷“养胎大论”中说:“父母交会之初,子假父母精血,投识于其间,然后成妊。元气,质始之谓也。”金人刘完素进一步深化了“元气”的涵义,他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夫太乙天真元气,非阴非阳,非寒非热也。是从精中生气,气中生神,神能御其形也。由是精为神气之本,形体之充固,则众邪难伤,衰则诸疾易染,何止言元气虚而为寒尔!”他认为“元气”即“太一真气”,并突出元气中阴精部分。金元·张元素之《医学启源》中有胡芦巴治“元气虚寒”、麦门冬治“元气不足”、五味子“使人精神之气两足”等记载,似表明张元素也认为元气有阴阳二部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李杲“元气”之说明显受前人思想渗透,他说:“真气又名元气”,与刘完素观点如出一辙。《脾胃论·脾胃虚弱随时为病随病制方》曰:“夏宜补者,补天元真气,非补热火也,令入夏宜食寒是也,为热伤元气,以人参、麦冬、五味子生脉,脉者,元气也。”其受张元素师承影响跃然纸上。《脾胃论·论饮酒过伤》曰:“……真阴及有形阴血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弱,阳毒之热火旺,反增其阴火,是从元气消耗……”,可见李杲所论的元气亦涵有阴精成分。

  既然李杲所云元气涵括“阴”和“阳”,则《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证》中“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所描述的病机模式反映的阴火病机是综合性的,以脾胃气衰最著,元气失于滋养,元阳、元阴皆虚,元阴不足而生阴火,阴火更伤脾胃、元阳之气,且再耗阴,如此恶性循环。气虚是主要矛盾,同时含阴虚的一面,既非“阴虚火旺”,也不“纯属气虚”。

  《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调经论》曰:“病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又云:“阴虚则生内热,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为内热。脾胃一伤,五乱互作,其始病,遍身壮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为热所伤,元气不能运用,故四肢困怠如此。

  气虚“和”阴虚“论者各执一词。通过对”元气“的剖析,则不难理解。

  李杲反复强调脾胃滋养元气的作用,对元气不足、阴火上冲者主张甘温补益脾胃为大法,但时而也施以滋阴降火法,如《兰室秘藏·饮食劳倦门》中论及调中益气汤时说:“如时显热燥,是下元阴火蒸蒸然发也,加生地黄二分,黄柏三分。”这便反证了“阴火”包括“阴虚”的一面,只不过以脾胃气衰为主,此为次而已。

  必须指出,该“病机模式”属阴火中较重要的一则病机,阴火还有其他病机(如七情引起的心火亢盛,谷气下流酿成湿热等),则不能用此模式。这些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0)

相关推荐

  • 我对“阴火论”的理解

    ●非专业中医请勿使用 前言 东垣创"脾胃学说",提出"内伤热中证","阴火论"等,这些论点开创了脾胃内伤学说,是对<黄帝内经>理 ...

  • 阴火病机的再认识

    气虚是阴火产生的原始病机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它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反映,也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足则身康体健,气衰则诸病由生.而气的生成有赖于全身各脏腑组织的综合作用,脾胃尤为重要.脾胃为 ...

  • 李东垣阴火病机及其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通过深入探究东垣原著,以期明了东垣阴火病机种类及其范围;同时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东垣与当代学者治疗阴火证治方药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探明东垣阴火证治疗用药规律及其与当代学者阴火证治疗用药之间的关系, ...

  • #了不起的医生#从阴火理论探讨肺间质纤维...

    #了不起的医生#从阴火理论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发病机制 01阴火的致病特点 阴火的病位涵盖了五脏,范围广泛.脾胃气虚者,<内外伤辨惑论·辨阴证阳证>中有"惟阴火独旺,上乘阳分,故荣卫 ...

  • 地支巳  巳火意象:  五行:阴火  方...

    地支巳 巳火意象: 五行:阴火 方位:南偏东 地支巳火 已火:为孟夏,农历四月,乾卦.巳火更旺.为大驿(人烟密集.道路通达之地).已里藏丙火.戊土,加之巳下面的一个地支又是午马). 1.对应类象:汇聚 ...

  • 关于阴火本质 李东垣“阴火”理论

    李东垣"阴火"理论探析 李东垣以 <黄帝内经>理论为基础, 总结前人的 经验, 又根据他本人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体验, 以 脾胃立论, 创脾胃学说, 为内伤发热证治提供了 ...

  • 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的“阴火”,该如何理解

    在<脾胃论>中,李东垣有这样的论述:"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喜.怒.忧.恐,损耗元气.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 ...

  • 李东垣“阴火理论”之甘温除大热,泻阴火

    继而上一篇文章我们探讨了李东垣之补中益气汤,其药类法象,以人法天地. 在补中益气汤方后加减中,有一条:心烦而乱,少加黄柏以救肾水,能泻阴中之伏火.如烦犹不止,少加生地黄补肾水.水旺而心火自降. 气虚之 ...

  • 中医人必须懂:阴火和阳火!(附:论火不归原治法)

    火的病证,为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其治疗方法与理论的阐述,在中医学文献中有极为丰富的记载. 火病的种类虽多,简言之,不外虚实两类.实火属于邪实,一般用清解之法治之:虚火属于正气的不足,一般用温补和滋补之 ...

  • 中医讨论:秘谈阴火学说!(中医思维)

    山人传道 今天 "脾胃内伤"学说是李杲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而"阴火"学说."甘温除热法"以及在方药配伍上重补益阳气与升阳散火相结合,是李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