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你如何看待挨揍教育?怎样惩罚才有效?

刚过去的国际不打小孩日,大家又开始议论纷纷,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该打还得打,有的父母坚决不打,但实在忍不住怎么办?

1、

古话说:严师出高徒,棍棒出孝子。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人并不在少数,只是今天,我们已无法再苛责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对,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做父母,更别说在那个流行棍棒教育的年代。

古语虽然珍贵,但是古语也有说错的地方,真的不能以偏概全地用在教育孩子这件大工程上。

所以,我不打孩子,也不允许孩子他爸打孩子,因为我不想成为孩子惧怕的父母,也希望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向我们敞开心扉说上一两句,别什么都闷在心里。

2、

有忍不住想揍孩子的冲动吗?

我有,但是从未发生过。

我打印了那首小诗《妈妈,不要对我发火》,认真朗读;把《不吼不叫》的音频拿出来听,把这本书按照目录拆解,我希望我可以变得温和一点。

有那么一点点作用,更多的是内疚,我意识到,真正让我发火的是自己的情绪底色,是自己没法做完的工作,这些都会让我很烦,孩子又恰好触碰到了。

于是,工作量一减再减,心情也好很多了,孩子的状态也跟着好了起来,没那么烦躁,天天都是屁颠屁颠儿的,做梦都在笑。

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需要成长的不只是孩子。

3、

怎样的惩罚才有效?

我一直记得有网友曾经问我:

“你不打孩子?”

“不打,”

“你就等着后悔吧!”

孩子三四岁,我比他大三十岁,且不说年龄,真要是打了,我觉得这就是在欺负弱小。

而且,我觉得,没有什么是一定要通过打才能让孩子长记性的;不打,也可以教育的很好。

我时常记得,当孩子和我讲话时,他抬头看我的那个神情,那一句句稚嫩的“爸爸妈妈......”,我都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应该多蹲下来,和孩子平视?

我也时常会看着他的样子,回想起他三岁的时候,满地跑的情景;他两岁的时候,正牙牙学语的阶段;他一岁的时候,还在我怀里吃奶的模样。

是那么的可爱,有什么理由打他?总体来说,他是那种很好带的孩子,没有多么的不可理喻、撒泼打滚的现象。

也有人会说,打一顿就老实了,不打才是溺爱,其实,被打骂的孩子只是变得更顺从了,更听话了,更长眼色了,打骂也会成为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

在两者之间,我们可以站在观察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小生命,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再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行为,或许,这才是善意的养育。

在孩子眼里,我们本来就是高人一等的,但他又不得不依赖我们长大,这之间需要很多的磨合。

教育孩子不是摆架子,非要把孩子收拾的服服帖帖,像对待朋友那样,多尊重和理解自己的孩子;像探索未知一样,陪孩子一起长大;像对待童年的自己一样,多一些善意。

比打骂更重要的是,也要教他当他被欺负了应该怎么办,善良,也要披件外衣。

孩子就像一只洁净的玻璃杯,拿过它的人会在上面留下手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脏,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还有少数父母将孩子的童年摧毁成不可收拾的碎片。——米奇·阿尔博姆

我希望我只是把被子弄脏了。

养育孩子,我们都是发过火的,善待孩子,愿每一天都是不打小孩日。


图|网络

文|盛夏书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