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生育问题实际是中年生存焦虑的延续
育邻梦
人们常以“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形容处境尴尬或生活无依靠。21世纪,我国人均寿命已越过70岁大关,与此同时城镇化率也已过半。基于此,社会人均劳动时间自主支配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越来越多人必须依靠社会中的“大企业”生存。然而,社会资本逐利的本性也造就了一种尴尬的就业奇观——中年人群就业危机。
中年人是谁?中年人是社会中抚育未成年子女的主力、是上有双亲已经退休需要被赡养、是青年时光刚刚从身边溜走的一群人。2021年青年节【5月4日】,人民日报客户端以《谈35岁焦虑,我们在担忧什么?》开始关注2亿以上中年人的职场生存危机。那么,为什么现代社会中年人会遭遇职场危机?
人均寿命延长加剧中年生存焦虑
一、社会消费财富配给管道效应凸显
工业革命之前,土地是人类维持生计的主要来源,只要占有土地使用权就能够确保衣食无忧。工业革命之后,货币逐渐成为人类社会分工协作的主导力量,掌握货币配给渠道便利的极少数人成为掌握社会财富流通的管道【企事业单位】,绝大多数人只能依附于管道生存。因此,管道越来越大、离开管道生存难度也越来越大、管道对社会的控制权利也越来越大,雇佣权、工时调配权、薪酬配给权等等几乎都被管道单向控制。35岁之后不能报考公务员、35岁如果不能被晋升就要被下岗、35岁以后的求职简历几乎没人看......年富力强的中年人正遭遇财富流通管道的“年轮”歧视。
二、劳动能效降低
观看植物生命我们很容易发现,幼苗长势最旺、生长能效最高、修剪起来最容易。然而,苗木一旦进入中年,它们的生长速度就会明显降低,而且对外部营养供给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因此,正常情况下苗圃都更愿意卖掉中年苗木、培植幼苗+修养大树。
农业时代的中年人正是劳动能手,有体力、有种植经验。但是,进入工业信息时代,中年人的体力和经验都在无形中成为了就业劣势,比如中年人虽然体力尚存,但却早已远不如30岁以下的小伙、中年人有劳动生产经验,但工业信息时代工厂生产更新换代快,中年人具备的经验很可能早已成为昨日黄花。年轻人【30岁以下】往往为了给未来的事业打好基础+没有家庭抚育负担的情况下有更多精力能够投入到工作中,而中年人却不得不分出精力照顾家中幼小+老孺。
中年“衣食无忧”才有精力抚养孩子+赡养老人
三、财富掌控力低
社会人均寿命延长,在社会财富配给层面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社会消费财富扭转速度降低。假如人类社会都以代际轮替完成消费财富扭转,那么新中国建立之初的扭转速度是40年左右、现在是70年以上,相当于社会消费财富扭转速度降低到原来的一半。因此,中年人群对全社会消费财富的掌控力大约减少了一半。
童年怀揣着无限的成才希望,因此人见人爱;老年带着昔日荣光、与世无争,国家供养。人到中年着实是个坎儿,向下有幼小的孩子需要抚养、向上有年迈的父母需要赡养。所以,社会人口生育问题实际是中年生存焦虑的延续,试想自己生活都无法“自给自足”的情况下谁还有闲心生儿育女呢?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