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画蛇添足和画龙点睛———《有创意地表达》作文课反思
我一直很苦恼。
原因在于我能发现教学中有很多的问题,但是凭借着自己能力却不能很好的解决,或者说都解决不了。
而作文教学便是其中问题最多但也困惑最多的一项。
写作,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
学生作文作为写作中的一种,该如何去作而形成文?结合本次活动的主题———有创意地表达,该如何在有创意的前提下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成文章?这些需要学生有一定直接的生活经验,如若没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也要有间接的通过读书而得来的经验。教师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合的方法指导,学生才能写出像样的文章来。
可是,直接的经验学生很缺,间接的经验倒好一点(部分同学也欠缺)。这就让大部分学生的作品具有了“假、大、空”的特点,加之学生们对于具体的技巧、方法掌握的又不多。这就需要我们语文老师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了。
我执教了第一节课。
因为对学情的估计不足,让我本来准备好的构思(教案)只进行了1/3时间便匆忙的飞逝了,留下了惊愕的学生和错乱的我。
于是,本该是重点的作文方法的具体指导没有呈现,也让学生觉得整节课听起来有些乱,变成了四不像。说是作文课,可是没有具体的指导,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引,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在上作文课;说是平常课,又没有了平时的节奏和形式。糊里糊涂的过了一节课。但是从学生的写作表现来看,还是有进步的,这让我有了少许的安慰。
究其原因,一则学生接触的作文教学太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所以对于一个全新的东西要想在短短的40/45分钟接受、掌握并运用确实很难;二则,老师的引导存在偏差,我在课堂上抓住了最常见的写人物这个点,但是没在具体的写作和讲评中把本节课的重点———有创意地表达联系起来;三则,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既想写好又不知道怎么才能写好或者说怎么写才能好。所以课进行的不大顺利,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说我的课还有点优点的话,那就是我和学生的距离比较近,且不仅仅是空间上的。也因此学生愿意动笔来写。
第二节董老师、第三节丁老师的课我认为属于同类。
即先讲知识点,在逐个分析,运用具体的事例(范文)为引详尽分析,像极了平常我们的课堂形式,用教读的方法带着学生学习,把作文课上成了阅读课,只是附带了作文的形式。
但她们的优点同样突出,即有实在地抓手、有明确地错误指出、有详尽地分析,且能紧贴学生的实际。董老师用的是刚刚结束的第二次模拟考试里的作文题《意外的风景》,丁老师用的是自己学生的作文,让学生感觉到触手可及。
可是,我认为三节课都有一个共同的不足(缺点),那就是都没有实质性的作文方法的指导,没有能够教会学生在作文上遇到具体问题时的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方法指导,没能帮到学生让他们有实质性的收获。
“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一切问题的解决都是需要有基础做保障的。就像学生在作文上遇到了具体的问题,我们只是画蛇添足的指指点点,而学生更需要的是画龙点睛的具体指导。也就是我们老师自己在处理作文时都有问题,都不知道该如何下手,那怎么能去教学生解决问题呢?
还是先把自己的基础打牢、夯实,再去教别人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