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清代还是民国的喜字罐 ?喜字罐属...
如何区分清代还是民国的喜字罐 ?
喜字罐属于非常普通的陈设或陪嫁瓷,它最早出现的年代在行内一直众说纷云,有说明代、有说元代、还有说宋代王安石畅导喜欢的,反正我从事收藏的这三十大几年仅仅见过清朝和民国再就是现在仿的。所以咱就谈一下清代和民国喜字罐的主要区别吧。
第一、器物规整性不一样。清代的喜字罐为纯手工捏胎,很难做到中规中矩 厚薄均匀 整齐划一 ; 而民国时期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窑厂已普遍采用了机械化至少半机械化工艺,包括从采料、练泥、制坯、晾晒、修坯、成型等各个环节均己接近流水作业,所以显得整齐划一厚薄均匀,特别体现在旋削切割上更加利索精准,胎土也愈加细润 且少有铁星。
第二、瓷化程度不同。受工艺尤其是窑火窑温不均之局限,清朝的喜字罐一般较低也较扁塌 ; 而民国时由于均采用了名种类型的隧道窑,特别是广泛使用了煤、气、油等相对高级点的燃料,窑火均勻、窑温提升、器物受火匀称。胎土基本达到瓷化自然不易变形。再就是釉面也伴随着更为光润、胎体进一步坚硬致密,用手一弹 声音明显清脆而且还有余韵。
第三、釉面均勻度与气泡有别。清代的喜字罐纯属手工施釉,釉料的均匀全靠匠人拿捏,所以好多釉面显得施釉不均 ;而民国时的釉料已开始机械或半机械操作,釉面便显得更为均匀明净 、细若凝脂、光亮柔润同时也不甚太刺眼,如用放大镜细观察还能看到大小相同或相近而又排列均匀的气泡。
第四、颜料不同导致花色各异。清代使用的是产自伊朗的进口低锰高铁钴料,花色较浓艳而且深浅不一,最深处呈显黑蓝 浓厚又深沉 。又因含铁量高 因此常出现铁锈色结晶斑和 “ 锡光 ” ,用手摸上去有种凹陷感,其实元至正青花瓷就已经使用开了此种钴料 ;而民国时基本上改为国产料,因为含锰较高 因此颜色多显灰暗。
第五、喜字的书写字体也有变化。咸丰双喜字的字体比较工整,笔道也较细 ;同治时的字体就欠工整了,笔道渐渐宽了起来 ;光绪时期书写的喜字更不工整,不仅笔道宽得太夸张,同时字体也变得模糊不清了;及至宣统尤其民国时期就愈发歪歪扭扭缺少早中期时的美韵了。
然而按照古董的界限划分,1949 年 10 月 1 日以前的物件就是古董,建国后的则统归为仿古工艺品。所以,民国喜字罐再不如清代的漂亮 它也要比现代仿品强一万倍,二者所以无法相提并论,正因它们原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