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随想》讴歌民族精神
长城随想 阎惠昌;中央民族乐团;闵惠芬 - 民乐宝典(七)
长城随想:二胡协奏曲,2019年韩国音乐会交响乐版 (翻奏: 邓奇奇) 邓奇奇 - 长城随想音乐会版
《长城随想》讴歌民族精神
刘文金历时4年精心创作的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在拓展二胡演奏艺术技巧、探索民族乐器表现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尝试,被誉为中国当代二胡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成为海内外许多著名二胡演奏家和乐团的保留曲目。1984年,这首协奏曲在全国第三届优秀音乐作品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创作《长城随想》有一段令人难忘的特殊情结。刘文金深情地回忆着……
1978年,刘文金随中国艺术团访问美国。在参观联合国大厦时,他看到,在偌大的客厅里,迎面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绣织着万里长城的巨幅彩色壁毯,气势雄伟,光彩夺目。在大洋彼岸的异国他乡突然看到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长城,一种强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应当创作一部以长城为题材的民族音乐作品,抒发中国人民对古老长城的热爱之情,讴歌中华民族光辉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刘文金驻足沉思,浮想联翩。随行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恳求并激励他:老刘,你来创作一部关于长城的二胡协奏曲吧!由我来首演。
回国后,刘文金多次到长城去亲身体验。越来越强烈的创作欲望驱动着他,最后,他决定谱写一部多乐章的大型二胡协奏曲,用擅长抒情的二胡为主奏乐器,用全编制的民族管弦乐队协奏,通过描写长城来赞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展现历史的变迁,描绘时代的画卷,进而抒发对祖国未来和民族振兴的自信与自豪。
为了创作《长城随想》,刘文金倾注了大量心血。虽然身兼要职、事务繁忙,但他还是尽量抽出节假日等空闲时间登临长城,寻找灵感。感情丰富的他沉浸在创作激情里,每次漫步长城都激动不已,头脑中浮出无尽的遐想……
远远望着长城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他似乎看到了数千年的民族历史在这里更迭变幻;漫步古老的烽火台,他仿佛看到烽火连天,硝烟四起,刀光剑影,残阳如血,对那些为保卫中华民族利益而在此捐躯的将士们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1982年“上海之春”音乐会上,刘文金创作的大型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隆重首演。演出由闵惠芬担任二胡独奏,上海民族乐团协奏,瞿春泉指挥,获得了巨大成功。
《长城随想》由《关山行》、《烽火操》、《忠魂祭》、《遥望篇》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各有特色却又是难以分割的整体,虽然长达30分钟,但结构却一气呵成,天衣无缝。音乐风格追求“神似”而非“形似”,这种高境界的创作理念,体现了作曲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全面的艺术功力。
序曲响起,空旷的钟声和朦胧低沉的背景,犹如万里长城在云雾中若隐若现。随之,乐队奏出了响亮的“长城”主题,宽广雄伟,舒展豪放,贯穿全曲。《关山行》中,二胡深沉而庄重的旋律,犹如诗人漫步关山、心潮起伏而发出的无限感慨。二胡独奏部分带有浓厚的沉思和吟咏气氛,富有诗情画意,是对悠远历史的回顾与赞叹,也是对长城内外气象万千的赞美。《烽火操》用激烈而强劲的音乐,生动演绎了古往今来无数将士在烽火台下为保家卫国而浴血奋战的壮烈场面。《忠魂祭》庄严、肃穆而内敛,营造出一派深切祈祷、慰念和颂扬的悲怆氛围,仿佛是对千百年来为保卫疆土而牺牲的无名将士们的默默祭祀。《遥望篇》在行进的节奏背景上,变化再现了第一乐章的主题音调,并在作品展开过程中运用了多种节奏动力演变手段,终曲的音乐形象呈现出生气蓬勃、坚忍不拔和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壮丽场景。
《长城随想》表现了中华民族永恒不灭的精神与灵魂,同时,将中国传统乐器的表现性能和潜力的开发提高到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全曲始终伴随着一种深刻的人文理念和内在的艺术动力,每一个主题,每一个“动机”,每一句旋律,乃至每一个乐句或乐段,都体现了他呕心沥血的创造精神。刘文金几十年来对民族器乐创作的坚持不懈、忘我追求,使《长城随想》产生了浓郁的民族风韵和宏伟的中国气派,在当代民族器乐创作领域独树一帜,同时也带动了一大批二胡新作的相继问世,为繁荣和发展中国二胡艺术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