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邱志杰在三源里菜市场写字,五一假期火出圈

这个五一假期,艺术圈最出圈的事情莫过于艺术家邱志杰在北京三源里菜市场做的一场名为“民以食为天”的艺术计划。

5月2日,微博大V东东枪去三源里菜市场买菜,遇上了在菜市场随处可见的邱志杰作品,发了条微博,迅速火出圈,被网友送上热搜。

接下来几天,菜市场来了很多不买菜,拿着相机观展拍照的游客。

三源里菜市场被悬挂空中的,贴在商铺上的各种小楷,魏碑,隶书……所覆盖。

来买菜的,参观的,琳琅满目的菜品和各种有趣的书法作品,一时间目光不知道该聚焦何处。

“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在厨房遇见苏格拉底”、“不敢回忆成都”;

“众口难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乡愁是最好的下酒菜”;

“人是铁,饭是钢”,“笋都被你夺完了”,“一不小心就老了”,“上帝以食物的形式来到饥饿的人面前。God comes to the hungry in the form of food.”……

人们看完这些字条,不由得会心一笑,又或是思考良多。

三源里菜市场位于北京三元东桥,临近使馆区,是北京菜市场的一个异类,也是美食爱好者们的聚集场地。这里很多的明星摊位提供世界各地的食材,也极大的满足了周围生活的老外的不同需求。

因为长时间给这些各种肤色的顾客提供食材,这里的摊位也进化的很有趣,菜品的摆放和食材的选择都显得很有品味。

所以三源里菜市场近些年来一直就是北京的一个网红打卡点。

在这个网红菜市场,出现艺术家的作品,似乎也毫不违和。

邱志杰也表示他在这里布置展览非常顺利,“三源里菜市场的商户,接触的外国人多,见多识广,非常有文化,性格也较为开朗,很有好奇心,我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要求,他们都能接受。”

为什么在菜市场挂书法

这个艺术计划的策展人张维娜近年来专门策划“文人”的书法展览,策划过莫言先生的首次书法展览,作家冯唐和荒木经纬的书道展览。

此前张维娜邀请邱志杰做一个书法展,邱志杰虽然在世界各地做过几十个个展,但从来没有做过书法的个展,于是满心欢喜的答应,但是他有个条件,就是不要在美术馆做,希望找些有意思的场景,菜市场啊饭馆啊庙宇啊……

邱志杰认为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本来就暗含着一种非职业化的思路。书法是从日常的使用的写字慢慢发展成艺术的,在中国古代书法的黄金时代:人人都可能是艺术家,随时随地地搞艺术

“老中医在给人开药方,写着写着就写High了,便有了药房里的人才认得的药方,老师黑板写字,写着写着开始抑扬顿挫起来。
苏东坡给他好朋友赵梦得写一封信,写着写着开始摇头晃脑起来了,那一刻,他也由一个写字的人不知不觉的进入到搞书法的状态。
从来没有用一条线切下来,说这种状态只配叫做日常的实用的“写字”,而那种状态才可以叫做搞'书法艺术’
“中国历来也没有一种叫做美术馆的空间,不会建一个白盒子来展览'书法艺术’。
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木结构建筑有横梁导致我们有匾额这种形式;建筑有立式的柱子,导致我们有了楹联、对联这些形式……
我们的艺术就在我们的建筑上面,就在我们摇着的扇子上面,就在街头的牌坊上面,路边的亭子中间,就在山里面的悬崖石壁上,就在旅游景点那些喝醉的文人提笔留下的涂鸦上……”
邱志杰认为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日常生活能力,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艺术。书法高于艺术,书法应该不屑于沦为艺术。

“20世纪的展览文化造成书写开始进入了一种创作状态,甚至是一种刻意创作的状态。整个目标都集中在如何抢眼球,如何提升表演性。
这种文化,一方面极大地促进了书法的创新和创造,另一方面,也使这个创新和创造被绑架进一些死胡同里面去。”
“艺术是artistic,是人为的,而不管是书法The Law of Writing,还是书道The Tao of Writing,都是高于书艺The Art of Writing的。
'艺’是可以这样或者可以那样的趣味问题,而'法’和'道’,是人为的力量不可以去侵犯的法则和自然规律。”
在邱志杰看来,中国传统书法曾经达到过的那种人人都有机会变成艺术家,随时随地可以开始搞艺术,日常使用的书写状态跟开拓创造的书法状态,平滑过渡无缝连接的状态,早就是一种总体艺术的乌托邦,也就是当代艺术的理想状态。
“我们经常说艺术的震撼,但其实令人震撼的艺术未必见得比润物细无声的艺术更加高级。书法不需要沦为当代艺术,而是相反,当代艺术要尽快进化成书法。”
关于为何走到民间,邱志杰的解释是书法史一直是由两股力量同时推动,民间所启动的野蛮的实验,与上层精英的学习一起推动。
所以苏东坡要写“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金冬心要写“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鲁迅先生要写“我的所爱在山腰”。
向民间学习,学讲大白话,学幼稚中的童真,学粗野中的拙朴,学直接中的率性,这种底层取向在《诗经》时代就开始了。
邱志杰说,学习民间趣味揉入自己的风格是一回事。要获得那种粗朴的力量,莫如直接去人间场景中书写。让自己染尽红尘,在喧嚣的市井中,在粗粝的现实中粉碎,再重新成型。
所以要去菜市场写字,要帮菜市场写字,这是一个书写者的社会服务。
邱志杰记起他的恩师郑玉水先生,曾是漳州市的官员,也是书法家。城市很多的牌子和碑文是他写的。
“过去地方上的书法家要为当地提供非常多实用的社会服务。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把这次活动叫做《民以食为天—邱志杰的市集书写》,我不愿意称之为'展览’,甚至也不愿意称之为'书法’。”

艺术家邱志杰和商户们

为了满足邱志杰第一个书法展览的唯一要求,策展人张维娜找到了三源里菜市场来实现这个艺术计划。

邱志杰很满意这个场所,从到现场看场地,到决定五一节就推出展览,期间只有10天的时间,他在这10天里没日没夜地写字,大大小小的字,写了无法计数的几百张。

五一前从菜市场晚上7点关门到第二天早上2点,完成布展。

2021年5月1日至5日,“民以食为天”在北京三源里菜市场日常呈现。

“菜市场血腥而刺激,热烈而旺盛,同时,文雅而美丽。这里生命以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食物链在这里完整呈现。提醒着书写者,我们都是狩猎采集者的后代。
我们学会栽培和畜牧不过一万年。学会写字也不过几千年。然而写字是生命秘密的聚集,去菜市场写字,尤其如此。”

邱志杰都在菜市场写了什么

邱志杰在三源里菜市场张贴出来的写字,有四类。
第1类,是将菜市场中原有的印刷体的文字换成他的书写。
这里又包含两大类,一类是政府的宣传标语和管理规定,一类是店家的商业招幌。
此外有一些商家自己带有广告性质的内容,比如《农家散养黑土猪》、《靓汤  你来选我来炖》、《刺身、海胆、生蚝》灯箱等,这些他都一一测量了原尺寸,只要店家们愿意接受都进行了替换。实际上,这些店家没有一个不愿意的。
为了明晰的可辨认度,邱志杰把这些字控制在《张迁碑》、《封龙山颂》等比较方正的隶书,或带点魏碑味道的字体。
有一些商家的书写内容很多,比如说卖茶叶的,卖蘑菇的,卖各种豆子和米的店铺,邱志杰就用来自伯3919敦煌写经风格的小楷字体给他们一一标注。
“有时候我小时候临摹得多的《兰亭序》或《智永千字文》的感觉会跑出来。”
第二类是利用菜市场中央的钢梁悬挂用宣纸书写的作品。
这部分悬挂的很高,确保基本上来来往往的人不会碰到,白底黑字的书写感觉更像传统书法展览,也很有氛围感。
这部分书写的内容围绕着“吃”展开。
有一些是古诗词,打油诗,比如苏东坡的《猪肉颂》: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有的是把古诗词、流行歌曲歌词和俗话混在一起。比如:
“都在酒里”,“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在厨房遇见苏格拉底”、“不敢回忆成都”……
《饭桌哲学》---“众口难调,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乡愁是最好的下酒菜;人是铁,饭是钢。”
梁实秋的《馋非罪》:食素使人瘦,无肉令人愁;海上生至味,田间稻麦香;零食可解忧,茶酒自风流。食粟本同天下责,茶杯里的风暴,饭碗中的山河,厨房里的政治,舌尖上的中国。
《吃饭积极分子》---吃饭不积极思想有问题;去重庆吃去南京吃去杭州吃去香港吃去比利时吃去意大利吃去墨西哥吃;南边一点的人们吃的是香喷喷的白米饭,北方一点的老乡跟我一样吃排骨面;走上干饭人的不归路……
有一些直接是写菜名或者菜谱,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比如豆腐:
《心急吃不得热豆腐》:沙锅豆腐、香椿拌豆腐、锅塌豆腐、八宝豆腐、什锦豆腐、银鱼豆腐、文思豆腐、西施豆腐、雪花豆腐、麻婆豆腐、三美豆腐、叉烧豆腐。
桐城好,豆腐十分娇。打盏酱油姜汁拌,秤斤虾米火锅熬,人各两三瓢。
一张豆腐不过瘾,再来一幅《最爱吃豆腐》:鱼生火,肉生痰,豆腐白菜保平安;穷奢极欲,提篮儿买豆腐半斤;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刀子嘴,豆腐心  ;豆腐好吃磨难推。
比如竹笋,
“夜打春雷第一声,满山新笋玉棱棱;买来配煮花猪肉,不问厨娘问老僧。”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邱志杰的菜谱,也有搞怪的。“以前每当有人说:邱老师我是你的粉丝,我为了避免尴尬,总是会说,哦那我岂不是成了肉末,我们加起来就是一盘'蚂蚁上树’。”
再比如说宫爆鸡丁的做法,最后一句说爆炒的时候是很危险的,因为“一不小心就老了”。邱志杰把这一句“一不小心就老了”故意写的很大,在人们看上一眼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份菜单的时候,想到的其实是生活的烟火气对人生的熏染,是“灶台前人渐老”的沧桑。
在菜市场悬挂这些内容,邱志杰认真考虑了菜市场的地形和语句,比如说《都在酒里》,就挂在卖酒的店铺门口。而苏东坡的《猪肉颂》,无论如何是不应该挂在卖清真牛羊肉的店铺门前的。
三源里菜市场最有特点的就是,来这里买菜的外国人多,很多标牌中英文都写,所以邱志杰的第三类书写,是写给外国人看的英文书法。
他选择了写一些关于吃的有意思的谚语或名人名言,
尼泊尔谚语:造嘴巴的神会提供食物。The god who made the mouth will provide the food.
意大利谚语说:上帝给我们送来了肉,但是魔鬼给我们送来了厨师。God sends us the meat, but it is the Devil who sends us cooks. ~ Italian Proverb
如果一个房子里有两个厨师,汤要么太咸,要么太凉。——伊朗箴言 If there are two cooks in one house, the soup is either too salty or too cold. ——Iranian Proverbs
圣雄甘地说:上帝以食物的形式来到饥饿的人面前。God comes to the hungry in the form of food.
耕作始而诸艺随。When tillage begins, other arts follow.
……
第四类,是一批装置和行为作品。

这是邱志杰来菜市场踩点的时候,看到各样的物品激发出来的想象。
他买来一批空白的纸箱子在上面仿照书写食品包装的模样,还夹带了开玩笑式的私货,比如《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有机绿色》,《传统工艺手工制作——蛋壳乾坤,泥丸世界,有机》,来做出对安迪·沃霍的回应。
“他的商品是用印刷术机械复制的结果,我的箱子是拿农业时代的工具一个个写出来的,每一个都生动而有趣。”
他特意制作的推车轮子上刻着“谁在食物链的顶端笑”的翻转的字样,推着手推车在菜市场里面走,路过水洼的时候,会在地上留下字迹来。
他还给肉铺特制了6块砧板,上面写着“心如刀割”,“中原”,“立地成佛”,“人为刀俎 我为鱼肉”,“无肉不欢”,菜刀上则是用腐蚀的方式,做了一些下凹的字样,“弱肉强食”,“天理·天恩”,“专啃硬骨头”,“你好”,“痛快·痛快”、“命运·历史”,“对不起”……
他还从“一字一石经供养塔”的日本传统中得到灵感,在蛋上写字叫做《一蛋一字》,在每个鸡蛋上写一个字加起来是一篇文章,让不同的人买走,当人们敲碎蛋壳,这个文章就消失了。
结果等他把蛋交给一家卖蛋的商铺后,商铺老板开始坐地起价。这些鸡蛋最后被艺术爱好者整套地给买走了。
邱志杰给每个商户发了一个围裙,上面写他们售卖的摊位食品,如,肉,菜,粮,鱼,果,等等。
不仅如此,他给商铺的门板也都写上了字,当整个菜市场每天关门的时候,这些帘子被拉上,里面的字展示出来,会形成了一个没有观众会看到的书法展。
这些“日进斗金,财源滚滚,大吉大利,百毒不侵”的吉祥字,商户都很满意。
邱志杰本来还有在牛骨上刻字的《甲骨文》和在鱼肚子里面放字条的《鱼肠字》计划,但是都因为条件限制没有完成。
但是已经有的项目,已经热闹非凡了。
商户们一边忙着自家的生意,一边不时的回答游客关于艺术家的作品问题。
各家商户只要给邱志杰提出请求,都会得到艺术家为他们创作的一幅书法。
门口贴膜的老板很高兴的展示了自己鼓起勇气获得的艺术家书法,引来周边商户的羡慕。他也礼尚往来,给邱志杰赠送了一套手机贴膜。
“菜市场鲜活生猛的环境,显然非常受到大家喜欢,好多好久没联系的朋友,都专门发来信息夸奖。早上开张,中午我发了3条朋友圈,到了晚上发现就有七八百条点赞,每条朋友圈都有两三百条点赞。
这样搞书法,蹭生活本身的活力,蹭菜市场为大家带来的那种幸福感,真是占了不小的便宜。
下午田霏宇和郭小彦来的时候,我们回忆起当年2002年做长征的时候,我和卢杰在广西的菜市场抢占一个摊位在地摊上放上摄影作品,拿小石头压着就开始办展览。绿绿说,感觉到了一种2000年前后的气息,那是艺术还没腐败的时代。”
邱志杰在他的展览总结中写到,他也感谢了帮助他展览的人,以及三源里市场的各大老板。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