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之一的舜帝,很多人不是很清楚,平凡中彰显大不同

《史记》是由西汉司马迁编著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中描述了上迄4000多年前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书中首篇之作即《五帝本纪》描述的是远古时期关于“五帝”的传说故事。

“五帝”者,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也。“五帝”时期,人类应处于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的父系氏族阶段,黄帝是人类文明的始祖,他统一了华夏各部族,创造了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五帝”中的颛顼、帝喾、尧、舜与后来的夏禹、商汤、周武王姬发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战国七雄等都是黄帝的后代,因此黄帝又是中华儿女的共同祖先。此处我们不作过多赘述,今天我们单说说“五帝”之一的虞舜帝。

虞舜,姓姚,名重华,山东琅琊诸冯人,东夷部落首领。受尧禅让后国号为“虞”,故称“虞舜”。书中记载“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穷蝉为颛顼帝之子),可见虞舜即位前没有什么地位,也没有什么功绩,乃是一介平民,相比其他帝王来说,身份低微。好在那是人人平等的原始社会,并没有放到封建王朝的帝国里,否则永远也没有出头露面的那一天了。

为什么要说虞舜呢?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正是凭借他这种“平凡精神”造就了后来的一代帝王,这也许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一种“和”精神吧。

一、克勤克俭,原为黄帝九世孙

据书中所载,“黄帝生子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叟生虞舜”,由此推算,虞舜乃是黄帝的九世孙、颛顼的七世孙(个人偏好孔氏家谱算法:孙为三世孙,曾孙为四世孙,玄孙为五世孙,以此类推)。虞舜虽为黄帝九世孙,自他祖先穷蝉起到他这代都是平民,故也只能过平民的生活。“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作什器于寿丘,就时于负夏”,就是说舜在历山耕过田,在雷泽打过鱼,在黄河边做过陶器,在寿丘做过陶器,在负夏做过小贩。

在生活中沉淀自己的性格,在平凡中磨练自己的意志。这一点像极了后来的汉昭烈帝刘备,刘备乃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武帝刘彻的六世孙,但到他这一代已经衰落到靠织履贩席为生。后来刘备依靠“人和”优势,桃园三结义结拜关羽、张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招揽天下英雄,在诸葛亮的谋划下联吴抗曹,凭借西蜀之地而三分天下,以光复汉室为己任,终创下了一代伟业。

二、至善至孝,开启孝道之先河

虞舜的身世和经历也算是坎坷的了。他的父亲是个盲人,母亲死后,父亲又娶了一位当他的继母,生子曰象。他的父亲偏爱象,遇到一点小事就责罚舜,还经常想要杀死舜,舜就逃跑避开。书曰“父顽,母嚚,弟傲,能和以孝,烝烝治,不至奸”,即他的父亲心术不正,继母言不及义,弟弟象倨傲无礼,但舜还是谨守孝道、谦逊有礼,能做到家庭和睦,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舜的孝道和德行为天下之先,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

清圣祖康熙的孝道也是出名的。康熙的母亲佟佳氏很早就过世了,父亲顺治专宠董鄂妃,所以康熙从小是由他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抚养长大的。康熙继位后,他每日给孝庄请安,在孝庄重病时,衣不解带地伺候她,甚至领着群臣,顶着寒风,步行到天坛致祭,宁愿减少自己的寿命来给孝庄增寿,在场群臣无不感动流泪。孝庄去世后,康熙伤心过度,不能入食,以至于吐血,可见他的孝心。

三、考核合格,堪当天下之重任

虞舜被作为尧帝的继承人选后,尧帝决定考核一下他的德行。于是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舜饬下二女于妫汭,如妇礼”,舜居然使他们放下尊卑遵守妇道,尧知道后很高兴,就让舜来处理政事,舜也处理得井井有条,四方诸侯宾客无不恭敬从命。舜所居住的地方,“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可见舜的能力还是很强的。于是舜通过了考核,接受尧的禅让成为了舜帝。

历史上关于清世宗雍正的继位,康熙帝也是深思熟虑、几经考察后在临死前才决定的。在康熙的众多儿子中,唯四子胤禛和十四子胤祯最有资格,也最有竞争,康熙还派十四子胤祯到西北任抚远大将军,意在锤炼;四子胤禛留在身边,日积月累之下显得更为沉着稳重、“坚固可托”,后康熙六十一年冬病重时授权四子胤禛行祭天大典,不久后临死前在康熙遗照中做出了最终的选择:“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从继位后雍正皇帝的政绩来看,总的来说雍正帝还是清史里少有的一位务实且很有作为的皇帝。

四、继承帝位,开创政通人和之局面

虞舜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用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善于使用贤能,发挥各自所长来治理国家,实现政通人和、百业兴旺,这是虞舜施行“仁政”所带来的功绩。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政治上励精图治,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经济上,薄赋尚俭,为政谨慎,劝课农桑,休养生息。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褚遂良、魏徵等名臣,武有李勣、李靖、尉迟恭、秦琼、柴绍等名将,最终天下一统、四方宾服,被尊称为“天可汗”,开创了繁荣盛世的“贞观之治”,这也是李世民的“仁政”换来的局面。

五、礼贤让位,传承华夏禅让之风范

舜帝在位共三十九年,经过一番考察后,将帝位禅让于治水有功的禹,后死于南巡途中,苍梧之野。舜继承了尧的禅让美德,最终选择了品德高尚、万民拥戴的禹,这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禅让。

此后步入封建社会下的朝代更迭所谓的种种禅让只不过是披着华丽的外衣下的一种卑劣行径罢了,汉献帝禅让于曹丕、魏元帝禅让于司马炎、晋恭帝禅让刘裕,南朝宋顺帝禅让萧道成、齐和帝禅让萧衍、梁敬帝禅让陈霸先,北朝东魏孝静帝禅让高洋、西魏恭帝禅让宇文觉、北周静帝禅让杨坚等等无不是政权由权臣把握,皇帝在威逼引诱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禅让”。

综合以上,舜帝可分成三个时期来论,前期为出生于平民,历经坎坷,宽厚待人,持家有方,以德报怨,以孝闻名;中期即位后知人善用,虚心纳谏,施行仁政,天下繁荣;后期行禅让,传承文明禅让、礼贤让位的先风,体现了他胸怀若谷,超脱不凡的气度,彰显了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的美德。“修身齐家而后治国平天下”正是虞舜这一生真实的写照。

虞舜的知人善用、宽厚待人体现他的“人和”,家庭孝道、和睦相处体现了他的“家和”,四方宾服、咸来朝贺体现了他的“国和”。子曰:“君子和而不同”,虞舜正是凭借他的“和”精神超脱凡尘、昭和天下。这种“和”精神正是今天我们后辈所学习的榜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