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说诗词第八期
【采桑子 】回眸
从来聚散参缘处,爱在长亭,恨在长亭。饮尽苍凉醉复醒。 经年多少伊人梦,怕近风情,又近风情。散尽清欢与佛听。
填词,特别是填婉约的花间体,不要用描白的笔法太多,写成类似于说明文了,句子间的结构是因为什么,所以又怎么样了,如此,何以成词,何以求得词境词味呢。律诗和绝句也一样,不要用逻辑概念去强化诗句,把一堆因果关系贯穿于诗词的始终,那个不是诗词,是以诗词形式写的说明文!
花间体,忌讳句句间的逻辑严密,忌讳因果关系明朗化,句意之间要似合似离之间,不要紧靠,不要不相关联的完全相脱,要力求句意间的遥遥相望的关系。。。
句意间保持一种藕断丝连的句句关系。。。。
注意句意间的这个结构。
另外就是注意句意间的虚实穿插,实一笔,虚两笔,或者是虚一笔再实一笔,注意下穿插,忌讳一味实笔到底,说白了就是大实话连篇,那个不是词。那样出来会枯燥无味的。。。
围绕着主题去注意句意结构上的安排。花非花,雾非雾,要这个效果。忌讳直白造景遣情,如果写老干了,好有啥味道去品味了。
每个人的行笔习惯以及词观点都是不同的,我说的是我的行笔习惯以及一点心得体会,不是公论,仅供交流参考之。
不管如何起势,也不管你中间如何虚实穿插,如何造景抒情去拟境,作结的时候,花间体,做好用虚笔去作结。为什么,让词味去绕梁三匝去。。。
不要在作结的时候,像你当领导作报告似的,最后来个,总之如何如何了,明明白白的一丝不苟的把你最想表达的东西清清楚楚地放在读者面前,那样会极其无味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这样作结去。
五律的格律虽然我们不必再用齐梁体的四声八病去考究它了,但由于五律的音步照七律少了一步,一步音阶是两个字,所以五律在后面三字上阶前只有一个音步,故此这一步里不是象七律那样首字可平可仄的,也不存在同句内双救的事。如,平平平仄仄,作成,仄平仄平仄,即失粘又失对,属于出律句式。说古人名家有用之,那是古人出律后作为拗句放在那里的,古人名家那么多守律的你不学,为什么偏偏记住并学习他们的出律句式呢,完了还振振有词以此为佐证,为自己出律作强词之举。
如果是初学者拿错误而执拗的搬弄佐证为自己出律狡辩还可以理解,写了多年的近体诗,而且还以五律为自己的主攻课题,如此以错上位正律,你不是在误人吗?
齐梁的谢眺他们在创新永明体时在声律和韵律上探求的四声八病,为律五言而特约的格体,到唐人律格近体时,八病之说作为参考已经在近体格律里继承了其声律和韵律的合理部分了,也就是说近体里已经涵盖了八病中的合理部分了。比如八病的前四病,什么蜂腰鹤膝上尾什么的,在近体格律里就已经作为格律规定下来了,如果再纠结其中不肯出来,你不是古墓那伙的吗,这么说不委屈吧呵呵……
我就发现一般死守八病之说不肯放下的多少近六十或是近七十岁的人据多,说好听点是喜欢古墓守旧派,不好听点就是故弄玄虚喜欢玩深沉神秘,喜欢在众人面前忽悠自己有多博学自以为是那伙的!
就像有的人,填词之说把上古时期的五音七声十二律天天拿出来说事一样,完了还喊若不是按五音七声十二律填出的词就是非正统词。如此腐朽,真是让人无言。
今人填词就几个是为清唱而填的,还五音七声呢? 话说回来了,听过几回所谓的古墓派人的清唱词,听了鸡皮疙瘩冷全身,以为是鬼出墓时的怪叫声呢?
继承与发展,继承优秀的部分,另外看发展,今人填词都是以读取为主了!别沉醉了,醒醒吧?
就如同五律,今人都是以唐人之格在写之,有几个抱齐梁体的八病不放的,有也是古墓人吧?
供稿:泠泠
编辑:夕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