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3号矿坑的前世今生 - 中国矿业网

可可托海3号矿坑的前世今生

2016-11-30 17:10:57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景泽被

可可托海位于阿尔泰山中部富蕴县城北东直线距离32千米,公路里程51千米。可可托海蒙语意为“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意是“绿色丛林”。

从丁文江、翁文灏、曾世英编纂的《中国分省新图(战后订正五版)》55页可以看到可可托海之地名。

可可托海“3号矿脉”素以“地质矿产博物馆”而享誉中外。上世纪六七十年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的部分外债,并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研制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3号矿脉的全称为“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3号矿脉”。其中产出的稀有金属与《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中所指的锂(Li)、铷(Rb)、铯(Cs)、铍(Be)、铌(Nb)、钽(Ta)、锆(Zr)、铪(Hf)完全一致,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型稀有金属矿床,属于重熔岩浆分异成因伟晶岩是世界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的典型代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已扬名中外。

超大型的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3号矿脉,在世界各国矿床学教科书中可以找到它的的身影。

可可托海3号矿

3号矿坑“成长史”

可可托海3号矿坑共经历了3个时期——民国时期、中苏合营时期、新疆有色金属公司时期。

1930年,当地牧民阿牙阔孜拜发现被剥蚀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即可可托海3号稀有金属伟晶岩脉中,含有色彩艳丽的矿物(海蓝绿柱石和碧玺),随后自发开采并加工成装饰品使用。

民国时期(1935~1949年),以苏联人为主的开发与勘探阶段,其特点是采矿、探矿、找矿相结合,但以采矿为主,带有掠夺的性质。

1935年苏联政府派出以B·N涅赫舍夫为首的地质调查团到阿尔泰、富蕴一带进行1∶50万路线地质填图与找矿,发现了包括可可托海花岗伟晶岩矿床在内的8处绿柱石产地,牧民阿牙阔孜拜发现的可可托海3号矿脉也在其中,并圈出了几个矿化点。

1940年起开始在可可托海矿床1、2、3号矿脉进行勘探和开采,将采出的绿柱石及钽铌铁矿运往苏联。到1949年9月26日,新疆和平解放,新疆有色金属工业解开了新的篇章。

中苏合营时期(1950~1954年)1950年3月27日,中国、苏联两国政府《关于在新疆创办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协定》在莫斯科签订,也是当时苏联援建我国156项大型项目之一。

新疆有色金属公司时期(1955年1月1日到至今),偏僻的可可托海村建成了现代的工业城镇,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基地。

3号矿脉的历史贡献

可可托海3号矿坑历史功勋众多,受到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

《红旗》杂志1964年9期刊登《中共中央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九日给苏共中央的信》。信中指出:“到1962年为止,我们向苏联供应的粮油和其他食品价值21亿新卢布……在同时期内,我们向苏联供应的矿产品和五金价值14亿卢布,其中重要的有:锂砂10万吨,铍砂3万4000吨,硼砂51000吨,钨砂27万吨,压电石英32.9万吨,水晶7730吨,钽铌砂39吨,钼砂37000千吨,锡18万吨等等。这些矿产品中,有许多是发展尖端科学、制造火箭和核武器必不可少的原料。

上述锂砂、钽铌砂的全部,铍砂的大部分产自可可托海3号矿脉(其中铍砂为折合量)。

1951~1962年12年间,向苏联出口稀有和有色金属矿产品总量创外汇为3.67亿卢布。(其中可可托海矿为3.10亿卢布)占《给苏共中央信》中35亿卢布的10.5个百分点(10.49%)可可托海矿约为9个百分点(8.86%)这就是3号矿脉偿还苏联部分外债的历史贡献。

据悉,《有色金属工业志》有这样一段话:1950~1962年间,新疆所产的锂精矿全部出口苏联,新疆供应苏联锂精矿共计10万吨,为苏联热核武器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从1963年起,新疆生产的锂产品满足了我国军事生产的需要。

同时, 3号矿坑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和“两弹一星”成功发射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贡献,其中包括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日试爆成功。

可可托海三号矿坑是一条特殊链条的起点。富含铍元素的绿柱石从这里出发,其后经历湖南水口山,宁夏石嘴山,几经冶炼变为铍珠……最终成为罗布泊升腾的蘑菇云,成为从西昌、酒泉腾飞的火箭……这就是被称为大国重器的“两弹一星”。

可可托海的矿石被视为基本保障。自1956年算起,近50年的时间中,可可托海的铍矿是中国唯一的铍矿来源——是我国铍工业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

1950年9月29日,中苏金属公司在乌鲁木齐成立。同年12月30日,由新疆省人民政府批准,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从此,开启了新疆现代有色及稀有金属工业的发展时代。稀有金属的开发,建设了世界著名的可可托海3号矿脉现代化大型露天采矿场和国内最大的稀有锂、铍、钽、铌选矿厂,选矿工艺先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可可托海因此成为我国以锂为主稀有金属工业的重要的发源地。

1958年12月,建成我国首座锂冶炼厂,使新疆成为以锂为主的采、选、冶配套的完整锂工业和稀有金属工业基地。

据《有色金属工业》记载:“1962年以前生产的锂精矿全部出口苏联,从1963年起,新疆生产的锂产品满足了我国军工生产的需要。”

1963年,可可托海3号矿脉开采的锂矿石经选矿后的锂精矿,由新疆锂盐厂产出了用于核武器级的优质单水氢氧化锂产品,送二机部所属厂提取同位素锂-6再生产出氘化锂用于制氢弹的主要装料,保证了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第一颗人造卫星播送的《东方红》乐曲响遍全球,也是从这天起,中国航天事业从近地空间到深空,从无人到载人,一步步走向辉煌。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所用的控制器-铯原子钟(300年时差仅1秒钟)所用的关键部件-高纯金属铯,也是由3号矿脉生产出来的铯榴石加工而成的。另外,我们生产的钽铌做成的耐高温合金被用在航天设备的某些部件中。

3号矿坑留下无形的财富

美丽的可可托海,可爱的可可托海,不仅是闻名遐迩的地名,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精神!这里是新疆有色金属工业的摇篮。在这个被誉为“北疆明珠”的地方,新疆有色创业者、建设者,可可托海职工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在开采稀有金属矿物产品创造出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更形成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这独具魅力的精神财富成为新疆有色人代代传承、发扬光大的精神动力。

2015年7月,中国航天基金会在著名的可可托海三号矿脉举行仪式,授予可可托海全国:“两弹一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可可托海早已为人们熟悉的地方,如今富蕴县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第一个以典型矿床和矿山遗址为主体景观的国家地质公园,加上独特的可可托海3号矿坑,有“世界地震博物馆”之称的卡拉先格尔地震带,全长170千米,各种破坏形迹极为发育壮观,至今保存完好。使这个地质公园具有更加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美学意义。这些地质遗产具有世界罕见的珍稀价值,构成了新疆环准噶尔旅游线上耀眼的风景线。

2015年9月21日~11月30日,由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的《在祖国的怀抱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成就展》中,可可托海3号矿脉名列其中。在可可托海3号矿脉展板图片下有这样的论述:“可可托海'3号矿脉’素以地质博物馆享誉中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为国家偿还了前苏联的部分外债,并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以及人造卫星研制成功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