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幸福部分依靠外界环境,部分依靠自身。但幸福的关键因素,取决于我们的内在态度。我在《心想事成:如何成为成功、健康、幸福的人》一书中总结出幸福三要素:宽容、投入、意义,指出“幸福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宽容”和“投入”很好理解。“宽容”的本质就是接纳生命中的不完美,接受这个善恶美丑皆而有之的世界,这样你就可以从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中找到和谐和幸福。“投入”是指沉浸在自己最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做事得心应手,你就会感觉满足,感到幸福。
“意义”似乎很抽象,群友杜海先生希望我能谈一谈有关人生意义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意义”与价值密切相关,它涉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多重关系。人感觉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价值,就会觉得有意义,就会感到幸福。
人通过观察、感受和认识自然,找到人生的意义。人在与自然的接触中,眼、耳、鼻、舌、身、意与世界相联系,产生视、听、嗅、味、触、直觉,觉察到世界的千姿百态,感受到大自然之美,发现自然规律和万物之理,从而内心产生喜悦和满足。
人在与人相遇、交往、相知中找到意义。友谊赋予人生意义,帮助人们顺利度过逆境;爱情赋予人生意义,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生儿育女赋予人生意义,使人体会到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到孩子成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
社交活动的意义在于与其他人建立联系,人参与其中,感觉到自己是团体的一员、社会的一分子,从而心有所依,工作中的相互合作往往比闷头单干更感觉有意义。在与人交往中帮助他人,不但受助者获益,自己也在助人为乐中获得快乐和意义。
人在自我认识、自我成长、自我超越中找到意义。自我认识最难,三岁小孩知道自己的名字,八十老翁未必明白自己是谁。人只有认清自我,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范围,才能树立有价值的目标,并在不断的追求中实现自我成长。
寻求意义最终会上升到自我超越的层次,一个人也许享有福寿全归,也许建立了丰功伟业,也许对人类或历史产生巨大影响,但是他的内心依然可能是彷徨无依,甚至充满苦恼。
人活一辈子,身体会不断老去,但人的精神可以不断升华,由“小我”到“大我”再到“无我”。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我”,很少会顾及他人的感受,往往混成“单枪匹马”,结果一事无成。合力做事的“大我”,个体不再斤斤计较得与失,而是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最高境界是“无我”,它是融合博爱的心态。在遇到问题时,“小我”会与对方争执,把责任推给对方;“大我”会分析问题,承担责任,最终解决问题;“无我”会忘掉自己,爱变得无条件、无国界。意义归属于和致力于自我超越的东西,会给人带来持续的幸福。
如今,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富裕,但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增加,从前提供给人们生存意义的各种联系消失了。
沉迷于虚拟世界,人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渐渐消失了。人们不再欣赏大自然之美,而是天天盯着屏幕(电视、电脑、手机等),知觉被缩减为视觉一种,人们变得越来越自闭。人们不再细嚼慢咽、享受美食,而是满足于单调的快餐;人们不再运动,而是任凭各种电动器械把我们运来动去。
个人主义至上,人栖身其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消失了,友情变得越来越淡薄,离婚率急剧上升;人们不再以助人为乐,而是越来越自我,变得越来越抑郁。
原本需要付出诸多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如今父母轻而易举地给了孩子,也就使得孩子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和方向,从而不再自我提升。
于是乎产生了人人痛心却无力战胜的内心空虚和外在寂寞。身住豪宅,心却感觉无家可归。
虚无主义、个人主义与自由给人类带来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人们变得越来越自私、越来越贪婪。而自私与贪婪恰恰是人们痛苦的根源,人的所有烦恼、伤痛都是因为“我”的存在。自私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总觉得别人欠他的,这样是不会幸福的。幸福的获得,在极大程度上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幸福的人生就是有意义的人生。要幸福,就要重新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多重联系。人必须回归内心,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在与人的友好相处和相互关爱中,在自我提升和不断追求中找到意义和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