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即刻满足是人性弱点,无法认识自我有三个原因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

想走捷径的人,最终都走了弯路。

  上个世界八十年代,在深圳蛇口树立一个巨大的招牌,上面有两句口号。不过大家对其中一句非常熟悉,这就是“时间就是金钱”。不过后一句对大家影响更大,这就是“效率就是生命”。这两句口号确确确实实改变了中国,让更多的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一些人对这两句话理解产生了偏差,尤其是后一句。把追求效率等于寻找捷径,凡事都想快速,恨不得一口吃成大胖子。

  

  比如,在读大学的时候,看到有同学在新学期第一节课,就直接问老师。这门课程要不要,有没有重点。或者是上课不听,下课就直接找老师拷贝PPT。这种情况比较极端,我们来看看另一个例子。

  李笑来曾经是一位英语老师,在新东方教英语作文。他发现一个矛盾的现象,来上课的绝大多数同学既勤奋又懒惰。他们每个周末起个大早,然后挤公交来上课,然后直到下午五六点才离开教室。显然这一群人要比待在家里玩游戏的人更勤奋,但他们却又展现出懒惰的一面。比如其中有位学生在课后提了一个令李笑来奔溃的问题,这位同学说说:“李老师,你说,如果我把你这本书里的作文全都背下来,在考场上默写一篇,会不会被判雷同呢?”

  

  相信也有有人问类似的问题,答案并不重要。关键是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这些学习英语的同学和前面例子里中的同学本质是一样的,他们想走捷径。李笑来为纠正这一个思维,于是写了一本书,书名正是《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在豆瓣上评分很高,达到了8.5分。其实全书都只是在告诉你一个观点:一切都靠积累。

  接下来,我们从认清现实,自我管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四个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今天和大家分享前面两个部分:认清现实和自我管理。

  

  01 认清现实

速成绝无可能,交换才是硬道理。

  这就是现实,为什么这么说呢?说个真实的案例吧。25岁的湖南小伙陈某在浙江打工,在街边的投注站随手买了两注福利彩票,结果中了1000万的大奖,真正实现了一页暴富。但仅仅不到四年的时间,不仅花光了所有的钱,居然还因欠债进了监狱。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速成绝无可能,但很多人依然渴望速成。这是为什么呢?有三个原因。

  先说第一个原因: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这是一种天性。

  

  上个世纪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经典实验,这就是“棉花糖实验” 。当时研究者对招募来的孩子这样说道:“这里有一颗棉花糖,如果你们马上吃,就只能吃一颗,如果等十五分钟后再吃,我会再奖励一颗,你就可以吃到两颗”,然后研究者就出去了。结果是其中三分之二的孩子选择马上把棉花糖吃掉,只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忍到了最后。后来有研究者在成年人身上也做了类似的实验,只不过把棉花糖换成了钱。结果是一样的,绝大多数人都等不及。其实每个人都有得到满足的欲望,差别仅在程度或者表现上。

  接着来说第二个原因:不懂的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

  通俗的来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母亲从怀上孩子到最后顺利产下孩子,大致需要40周。太早了不还没发育好,容易导致畸形婴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再比如学习一门语言,从入门到精通都有好几年时间,甚至更长。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间,,不管你多聪明,都无法跨越。

  对现状不满这是期望速成的第三个原因。

  

  英国某研究机构发现,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满意程度从15岁左右开始持续下降,直到45岁左右满意度才慢慢提高。在这漫长的三十多年里,人们会因此感觉到一种心理压力。于是极度渴望迅速改变现状,变得浮躁。这种浮躁反过来又加剧了对自己现状不满,又更加浮躁,陷入了恶性循环。一旦看到“速成”的字样,就像抓到了水里的稻草,牢牢抓在手里不放。

  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期望速成的原因,但这是一条死胡同,改变这种心态的方法只有一个:交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具体来说,你在想我要什么的时候,不妨想想我有什么。但常常会发现,你有的不足以换到想要的,那怎么办?答案很简单:积累。具体来说,主要从这三个方面积累:自我管理,学习,思考。接下来将一一为你分享。

  02 自我管理

你就是自己的公司。

  个人成长犹如创建并经营好一家公司,你先想要给自己找到第一桶金。这桶金就是自我管理,你就是最大的金矿。那么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呢?实践出真知,自我管理实际上就是做好一件件事情。李笑来在书里给出了十三点建议,我总结成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准备。万事皆可提前准备,万事皆需提前准备。这个方面大概要做这些事情:估算时间,制定预算,做好计划,制作列表以及预演。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估算以及预演。

  有一个侯世达法则,大致内容是:完成一个任务实际花费的时间总会超过计划的时间,就算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本法则,也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举个例子来说,你计划明天用两个小时完成一篇文章,那么很有可能超过两个小时。因此,你在估算和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这点,从而给自己留出足够的缓冲时间。

  预演这个概念很清楚,意思是说做一件事之前在大脑里过一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就曾提过任何事情都是两次创造而成,先在大脑里创造才可以成为现实。比如,你要参加一次演讲,那么在演讲之前可以在大脑里预想一下演讲的情景。

  接着说行动,这是第二个方面。具体来说,不回避困难,及时行动。按照流程,记录时间开销。

  

  言之易,行之难。很多人做一件事最容易犯得问题就是拖延,明明已经焦虑的不行,就是迟迟不开始行动。最根本原因是恐惧,一方面恐惧自己犯错,做不好,一方面是恐惧别人对自己的不好评价。拖延后,这些恐惧都可以用自己不去行动去掩盖。比如领导让你写一篇文章,其实你完全可以用一天的时间就能完成,但一拖再拖,原因是担心这篇文章写出来后被领导挑毛病。

  流程很重要,他能大大提高你的效率以及降低出错的风险。比如出门检查手机,钥匙,钱包这就是一个简单的流程。几乎绝大多数事情都可以做成流程,因为我们面临的任务大多数都是重复。要想提高效率,又减少失误,按照流程去做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在前面提到估算时间,那么现在你需要记录时间。这样一来,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实际与预想之前的差距,进而能够提高你对时间的感知度。但记录时间这件事情很难坚持,很多时候往往会太专注做一件事而忽略掉。因此我并不建议大家每天都记录时间,可以把跨度缩小,选择一周进行记录。以小见大,从中找到自己的时间去向。另外对于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记录。

  

  接着来说这就是自我管理的第三个方面:收尾。做事情不要虎头蛇尾,而应该善始善终。要想有一个好的积累,必须做好收尾工作。具体包括:验收、总结。所谓验收,就是反馈。最常见的验收机制就是考试,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但从学校走来之后,很多人却忽略了这一点。这是导致做事半途而废,不了了之的根本原因。

  比如,你打算学一门外语。希望是很好的,但如果缺乏一个验收机制,那么久很难实现。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培训机构把课程分成很多等级,每个等级结束都有一个测试的原因。

  除了验收,还有总结。总结不只是自我批评,更重要的是总结经验。比如你完成了一个任务,那么看看与预期有什么不同。时间多了还是少了,那一部分做的好,那一部分可以进一步优化等等。这就是总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