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幽竹枯槎图

北宋政权倾覆,金太宗不论究竟是出于何原因,而声明借鉴北宋党争之害,昭告苏轼、黄庭坚为忠烈。进而在北方大肆搜求苏黄的辞章、墨迹,苏黄等人的文论画论便在金人的宫廷和统治区泛滥开来,何即“苏学北上”。因苏轼文艺全才的造诣和文坛领袖的地位,他所倡导的文论对宫廷文士不能说没有作用,苏黄等人所力推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文人画理论。也使得文人画家能很自信地创作。此后无论文学文风抑或画法画论,因金国统治者推重,使得苏、米一路对金国的文人画的影响甚大。

王庭筠 幽竹枯槎图 绢本水墨 38.1cmx117.7cm 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藏

卷后跋:黄华山真隐,一行涉世,便觉俗状可憎,时拈秃笔作幽竹枯槎,以自料理耳。此跋文承袭米芾多变的笔调但不失严谨,点线丰腴醇厚,笔路熟稔自然。虽用米法,却不过分张扬。

金朝文人画的发达与统治者对绘画的爱好不无关系。受汉文化的浸染,在与宋朝的来往交涉之下金朝的权贵们在舞文弄墨这一面是起足了模范带头作用。
如海陵王完颜亮,诗词雄浑遒劲,气象恢弘高古。时赞:“一吟一咏,冠绝当时”,擅画苏、米一路的墨戏,夏文彦《图绘宝鉴》谓之“尝作墨戏,多善画方竹”。虽后发动南侵攻宋。终因兵败被部下所杀。金显宗完颜允恭善画人马,学李公麟,尤工獐鹿,墨竹自成一家。《绘事备考》著录其画迹《七星鹿图》、《解角鹿图》、《墨竹图》等。完颜璹能诗,工书画,真草师任询,有出蓝之誉,画墨竹自成一格,亦画人物佛像。金国的文化大牛金章宗完颜璟是金国历代皇帝中对汉文化和文人画造诣最深的帝王,自幼习汉籍,好文辞,同样热衷于文人墨戏,擅画墨竹。而在金国上下,普遍蔓延着浓浓的文人写意之味,不论是被动接受或是真心的主动喜欢,墨竹简直是每个贵族的必备技能。尽管如完颜璟书札悉效赵佶“瘦筋体”几可乱真,而没有去效法北宋画院的一丁点写实工致之法。
金朝的文人画家多为汉族文臣,与北宋时无二,是文士且多是业余画家。彼时早期的文人画家有吴激、虞仲文、杨邦基等人,稍后有李山、任询、李仲略、王庭筠、赵秉文、武元直等。
王庭筠,字子端,河东人。因居山东郓城黄华山下而自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长诗文擅书画,善作七言长诗,以造语奇险著称,为世人所推重。时曰“文采风流,照映一时”,“仪观秀伟,善谈笑,外若简贵,人初不敢与接。既见,和气溢于颜间,殷勤慰藉如恐不及,少有可取极口称道,他日虽百负不恨也”。著有《王翰林文集》、《黄华集》卷等。学画初师任询,书法上师二王,下法黄庭坚、米芾。后书法和枯木竹石学米芾,重笔墨意趣,不为成法所囿,上逼古人,以至后人误传其为“米芾之甥”。王庭筠生时米芾已逝近五十年,王庭筠作其重孙都嫌小了还舅舅,自不可信。今存碑刻《博州重修庙学记》、《重修蜀先主庙碑》,画《幽竹枯槎图》。
《幽竹枯槎图》,此画正中一段枯树,上间杂枯叶藤蔓缠绕,数竿修竹在侧。用笔潇洒爽朗,水墨淋漓,画竹笔力挺劲,纵恣奔入。画面极简,幽趣盎然,“写”意无穷。画中的枯搓以淡墨枯笔写就,尽得“枯”之意味,而生意犹存,竹子以浓墨挥就,用笔显见的书法提、挑、撇、捺之意,逸笔草草之味尽出。元好问《王黄华墨竹诗》谓之“千枝万叶何许来,但见醉帖字敬倾”,此卷亦如此。
时值宋室偏安江南,南宋四家接过北宋写实的衣钵,将院体继续开出新的局面。苏、米的文人画风反而在南宋无人继承,却在金国的文人中画中得到了延续。在金国上层权贵间颇为流行的墨竹,而至今日并无一件墨竹画作传世。王庭筠此画可作一管借以窥见其时金国上下盛行的墨竹之一斑。此画毋需有院画画工那种逼似的造型能力和熟练的笔墨技巧,潇洒之意却出在简略拙朴中。画尾有其行书自跋:“黄华山真隐,一行涉世,便觉俗态可憎,时拈笔作幽竹枯搓,以自料理耳”。其如苏轼“写胸中盘郁”之意颇似。
而此卷较之苏、米所作,逸笔之趣不减,清幽之意或更过之。汤垕《画鉴》认为此卷“上逼古人,胸次不在元章之下也”,又说,“……本朝赵子昂、金国王子端,宋南渡二百年间无此作”,可谓评价得当,皆非过誉之辞。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