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不是偏色,怎么调色才专业!
色调是画面里主要的色彩或者占面积比较大的色彩;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诗跟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
我们现在知道的这些色彩理论、基础几乎都来自西方的教育系统,不管是影调、音调还是色调英文都是:tone [təʊn][发音] 你可以读 t ang 带点儿话音,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色调像音调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文章先从剖析一些错误的调色开始,然后讲解了正确的调色知识,大家要耐心一点看完,你会明白调色到底是怎么回事)
偏色:整体偏向一种色彩或高光偏什么、暗部偏什么 。
就像王菲唱的《人间》,风雨过后 不一定有 美好的天 空 ,这几个字唱的时候,唱的声音高度是不一样的。
风的音声最高因为是 5,如果没有节奏这几个字的声音就是一样高的,那就没有节奏了,这些乐谱中的1234567就没用了。 色彩也是一样,如果画面里高光暗部整体都偏向一种色彩,那色彩就没有用了。
偏色没有节奏更不是色彩搭配,在摄影后期行业用这种非常业余的偏色当做调色的人群,占据了98%以上,最典型的偏色就是现在比较流行的 “ins” “橙黄调” 等,能拿着ins风格讲调色的人不懂色彩。
什么是 “偏” ,是跟正常的逻辑不一样才叫 “偏” ,画面如果受环境色、光源色影响导致画面倾向一种色彩这是符合逻辑的,不是随便偏的色彩,这叫受环境色、光源色影响。
我们看一下陈凯歌导演的《妖猫传》
很多朋友觉得画面偏了黄色,这不叫偏色!这是画面光源的颜色,太阳照射到的地方是太阳的颜色,太阳没有照射到的地方还是固有色本身的颜色。在这种光源的情况下色彩就应该是这种颜色,所以不叫偏。
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可能更容易理解
整体色彩都有点青色是因为环境都是青色,在这种情况下整体的色彩都受到了环境色影响。这不是“偏”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是这种色彩。
就像之前讲的同一个空间,人物、环境是互相影响的。
而且我在文章中都讲了,光影特别柔,特别弱的时候画面就会受环境色影响,因为没有强光去吃掉弱光,这时候画面就会以环境色为主,比方前段时间陈漫老师拍的作品。
所以陈漫老师的这张作品不是偏色,是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是这种色彩,偏色是在这种情况下不应该是这种色彩的才叫偏色。
因为电影里经常出现、光源、环境光影响画面的情况,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误以为这是电影色,不管原因硬用到了图片里。
图片跟电影区别很大,摄影跟电影的色彩也有很大区别。不同的电影对色彩的倾向不同,叙事性电影不注重色彩,会把色彩处理的整体偏向电影的气质。
电影没有色彩搭配对电影影响不大,电影还有台词、故事、演员表演、镜头语言等等,如果一张彩色照片的色彩搭配不行那就是灭顶之灾。
像最近流行的 ins色彩风格,我在网络随便找了几张偏色的图,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从高光到暗部都偏向了一种色彩;现在很多样片也是如此,它们称为“ins风格”。
这种不符合逻辑的整体偏色或者高光偏什么、暗部偏什么叫偏色。
现在大部分摄影的调色都只是偏色,不会调色;大家可以冷静的想一下,你看到的片子色彩,是不是高光偏什么色彩、暗部偏什么色彩或者整体偏色? 这叫偏色不是调色。
有的会高光偏一种色彩、暗部偏一种色彩,他们称为 “色调分离” 这种色彩也叫偏色;这样偏色的片子失去视觉原理,失去了色彩的作用。
拿着 “色彩搭配” 讲调色是不懂色彩,色彩不存在什么色跟什么色搭配,所有的色彩都能放在一起。
互补色、邻近色、对比色这些色彩只是初级的设计色彩。我说过很多次了,这些色彩知识只是比较初级的一个训练标准,就像小孩子学走路时的学步车;它只是你学会走路之前一个帮助你成长的道具,你不可能18岁了还推着学步车。
拿着互补色、邻近色、对比色讲色彩的就像还没有学会走路的婴儿。详细讲解大学为什么会教 互补色、邻近色、对比色:对比色不是色彩搭配(包括三原色、邻近色、互补色)
还有很多人讲调色怎么突出人物,降低画面饱和度把人物擦出来,这样人物饱和度高就会比较突出;这样的调色太业余,这样就破坏了画面的大关系,人物不属于这个环境了。还有给画面压暗角,这样人物比较亮也会突出!
这样讲的人是不明白画面的视觉中心,人脸本身就是画面的视觉中心,没有必要多此一举、画蛇添足。
孤立的看色彩在一张作品中的效果,或者提炼是没有意义的;像很多拿着电影里的色彩讲色彩搭配,这种行为是非常错误的。(如下图)
看一下我推荐的日本摄影师
你会发现画面色彩非常多,但是你感觉很美,这就是色彩的魅力,摄影师通过色彩面积、布局、形态、填、破让画面有了和谐的美感,这叫色彩搭配,一幅画面也不是色彩越多越好,也不是有几种色彩最好,当然也不是越少也好,关键是要符合画面,经常看到有人讲一张片子不要超过四种色彩还是几种,穿衣搭配不要超过几种,都是无稽之谈。
一幅画面什么时候该表现色彩、什么时候不该表现色彩非常重要,如果该表现的时候没有表现给我们的视觉感就会差强人意,如果不该表现的时候表现了画蛇添足。
前段时间我分析过陈漫老师作品的色彩有很多是因为后期不懂影响了视觉效果,让画面很乱。我们来讲一下什么时候该用色彩、什么时候不该用。
拿到一张片子找准方向非常重要,什么时候表现光影、固有色、环境色彩,把这个方向找到了,画面的轮廓就撑住了;这个方向搞错了,那怎么调都是错的,俗话说 驴唇不对马嘴。
看下面的图,这是昨天给学员讲课时讲操作步骤、方法时的截图,为了节省时间稍微做了一下,不太细致。
原图环境、人物服装色彩很乱,无论表现哪里的色彩,怎么调都不会出彩,像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去表现一下光影,得到视觉比较好的画面。
前段时间我分析过陈漫老师作品的色彩有很多是因为后期不懂影响了视觉效果,让画面很乱。我们来讲一下什么时候该用色彩、什么时候不该用。
1. 什么时候该表现色彩?先看几张图:画家梵高、画家杰拉德·布洛姆、摄影师蜷川实花
上面是几位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大师作品,他们都擅长用色彩表现画面,想要表现画面的装饰感就要放弃光影,这是美术史曾经讨论过的话题,也就是说想要表现画面的固有色,就要把光打平,或者说让画面尽量的没有阴影。
如果一副画面要表现画面的固有色,那就要放弃光影,也就是说没有光影的画面,或者说光影比较平的画面才合适表现色彩,大家可以结合生活仔细想一下,强光吃弱光,只要光打在一块地方非常均匀,这里才能显示物体的固有色。
2. 什么时候不该表现色彩,如果画面有比较大的光影,高光跟暗部会砸掉画面的细节,(像卡拉瓦乔、伦布朗)就算光影不是很强,固有色会损失很多不那么容易显示出来,同时因为光源、泛光源、环境色的影响,画面会有一些光源色、泛光源色、环境色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不会超过光影的影响,就像萨金特的作品
3. 光影特别柔,特别弱的时候画面就会受环境色影响,因为没有强光去吃掉弱光,这时候画面就会以环境色为主,比方前段时间陈漫老师拍的作品。
就像陈凯歌导演讲的真实,真实不是说一定要是真的,而是讲的要符合逻辑,很多人说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就不真实,虽然他不是真的,但是符合逻辑;就像周星驰的电影是荒诞的无厘头的,但是电影里所有的设定都是无厘头那就是符合逻辑了,所以巩俐说自己演秋香的时候无法融入那个氛围。
就像一些神话剧、武侠剧,这部武侠剧里的东西都是属于那个氛围里面的东西,这就是符合逻辑。
就像调色,色彩要符合在这个空间的合理性、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