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读闲扯《金瓶梅》(第八十四回)
陆小曼绘画作品
随读闲扯《金瓶梅》(第八十四回)
回目:吴月娘大闹碧霞宫 普净师化缘雪涧洞
在第七十九回,西门庆病重之时,吴月娘曾对天发愿,许下儿夫好了,要往泰山顶上与娘娘进香,挂袍三年。想来娘娘睡着了,没有听见,西门庆依然死了,月娘本可就此了结还愿之行。何况,远行的安全堪忧,热孝在身,抛头露面又颇违妇道,恰如当初潘姥姥死后,说金莲热孝在身,不允许回家送殡一般。只是,尚可借孝哥儿之名,这是西门家族的希望所在,而自己既发下愿心,为表诚心,进香之行势在必行,这是月娘偏执迷信的性格决定的。于是,这一回开头就说,月娘一面找来吴大舅商议,大舅也表示愿意伴随同行。一面备办香烛纸马祭品,分付孟玉楼、潘金莲、孙雪娥、西门大姐好生看家,如意儿及众丫头好生看顾孝哥儿,仪门早关,休要出外。又分付陈敬济“休要那去”,要同傅伙计好好看顾生意,预计月底时候自己就回来。十五日早辰,月娘烧纸通信——告知阴间西门庆,晚夕辞了西门庆灵位,与众姊妹置酒作别,更把房门、各库房钥匙交付大丫头小玉收管。一切安排妥定,次日五更起程,吴月娘与大舅一道,让玳安、来安跟随,各乘头口,直奔大路而去。时令正是秋深时分,天寒日短,景物荒凉,一行人一日行两程,一天仅走六七十里路,可见古代行路之难,这是《金瓶梅》中少见的一段外景描写,与季候相合,气氛压仰阴郁。行了数日,来到泰安,“望见泰山,端的是天下第一名山,根盘地脚,顶接天心,居齐鲁之邦,有岩岩之气象。”这泰山气象,犹如大明王朝的末日余辉,吴月娘泰山之行,成为小说一大转折,其后的情节便如摧枯拉朽之势,加速了西门大院的灭亡,为小说后半的剧情架构定下了悲悯基调。
吴大舅领月娘一行人,到泰山脚下当日,天晚歇店。次日早起上山,望岱岳庙而来。岱岳庙在山前,乃累朝礼典,历代封禅,世称天下第一庙,亦是一个末日王朝的隐喻。大舅领月娘到正殿上进香,赡拜圣像,庙祝道士在旁念了经文,然后两廊烧化纸钱,吃些斋食。一行人再登四十九盘山路,攀藤揽葛上山顶,这一路磨砺是为考验香客的艰忍诚心。娘娘金殿隐身山顶,在半空云烟深处,望下看,仿佛风云雷雨之中。众人至申时左右方到,只见金殿朱红牌扁,金书“碧霞宫”三字,进入宫内,瞻礼了娘娘金身。香案边站立一个庙祝道士,约四十年纪,五短身材,三溜髭须,明眸皓齿,典型“鼠辈”形象,替月娘宣读了还愿文疏,金炉内炷香,焚化纸马金银,令小童收了祭供。原来“天下乌鸦一般黑”,“碧霞宫”也已经非清修之地,而成荒淫之所。这庙祝道士姓石,双名伯才,是前边岱岳庙金住持的大徒弟,极是贪财好色之辈,趋时揽事之徒。石伯才又与本州知州高廉的妻弟,一个叫殷天锡的太岁勾结,常领许多不务正业的人张弓挟弹,牵架鹰犬,在这上下二宫专一睃看四方烧香妇女,藏奸蓄诈。这石道士见月娘姿容非俗,又戴着孝冠儿,一位苍白髭髯老者(吴大舅形象一直不明,此刻方刻划具体了)和两个家童跟随,猜测若非官户娘子,定是豪家闺眷,便向前稽首,收谢神福,请至方丈室喝茶,大舅本意拒绝,道士说下山还早,不妨一坐。
请至方丈室,只见里面糊的雪白,正面放一张芝麻花坐床,柳黄锦帐,香几上方供养一幅吕洞宾戏白牡丹图画,左右一联对书着:“两袖清风舞鹤,一轩明月谈经。”这段文字貌似纯环境白描,尤其是一幅对联,颇为清雅脱俗,实为藏污纳垢之所,极具反讽力。石伯才方问吴大舅上姓,大舅说在下姓吴——中国礼仪讲究的是上问下答,舍妹吴氏为夫主来还香愿,不当取扰上官。互相打过招呼,伯才便叫徒弟看茶。两个小道士上来摆茶食,皆才16岁,生的标致,青段道髻,青绢道服,凉鞋净袜,浑身香气袭人,是石道士晚来背地里解馋填馅之男宠。斋茶之后,又摆上来大盘大碗肴馔,尽是鸡鹅鱼鸭,琥珀银镶盏里满泛金波。吴月娘是虔诚的佛教徒,也是儒家的妇女代表,见这道教圣地出来的酒肉,本能有一份危机意识,且应变能力相当老练,立马起身,叫玳安近前,用红漆盘托出一匹大布,二两白金,与石道士作告别致谢之礼,大舅也在旁圆话,说不劳见赐酒食,天色晚来,还要赶下山去。石伯才哪肯轻易放过到手的美色,辞谢再三,方令徒弟收下,再留月娘和吴大舅好歹坐片时,略饮三杯,尽小道一点薄情。吴大舅感觉款留恳切,不得已和月娘又坐下。
不一时,热菜热饭上来,石道士分付徒弟,另打开昨日徐知府老爹送的那一坛透瓶香荷花酒筛热上来,先满斟一杯,双手递与月娘。月娘不肯接,大舅说舍妹天性不用酒,伯才道:老夫人一路风霜,用此何害,好歹浅用些。石道士特别提到与徐知府的渊源,加之每句话恳切通透,滴水不漏,让月娘和大舅不得不受。伯才倒去半钟,再次递与月娘,又斟一杯与大舅,道:试用之后,当知其味如何?吴大舅饮了一口,只觉香甜绝美,味道深长,说此酒甚好。伯才便开始吹牛逼,说徐知府老爹连同老夫人、小姐、公子如何年年来岱岳庙烧香建醮,与小道相交极厚,小姐不但寄名在娘娘位下,又见小道殷勤香火,一味至诚,甚是敬爱小道,连同岱岳庙上下二宫钱粮,过去有一半征收入库,近年多亏恩主徐知府老爹题奏,也不再征收,全放常住用度,侍奉娘娘香火,余者用来接待四方香客。石道士在这里用话缠磨,下边玳安、平安,以及跟从的轿夫,被徒弟打发另外坐处,汤饭点心,大盘大碗的酒肉,都吃了个饱。
吴大舅饮了几杯,见天晚,就要起身告辞,伯才再次挽留,说日色将落,已经赶不下山去,倘不弃,在小道方丈室权宿一宵,明早下山也从容些。大舅说无奈有些小行李在店内,诚恐一时闲人啰唣。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一个闲字,在不同文化境遇里就有正负不同含义,比如文人知识分子讲究“清闲是福”,似乎是一种人生难得的极高境界,而在民间市井人眼里,闲人就是没有正经职业的人,犹如懒汉盗贼,是一种堕落的生活。啰唣指骚扰。伯才笑称无须挂意,谁听得是这里的进香客,不拘村坊店面,闻风害怕,“好不好把店家拿来本州夹打,就叫他寻贼人下落。”这话仿佛当年西门庆的口头禅,张竹坡夹批“步步是势利”,而法律为权力所用,更见底层社会被压迫的苦难情状,难怪中国历史多的是暴力反抗。吴大舅听说,就又坐住。伯才一心要灌醉大舅,拿大钟斟上酒来,而大舅久混官场,见酒利害,推醉更衣,往后边阁上观看随喜去了,伯才把房门拽上,也去了外边。月娘觉身子乏困,便在床上侧歪着。昏睡之间,忽听响亮一声,床背后纸门内跳出一个人来,丑不拉几,也是一身道士打扮,双手抱住月娘,自称叫殷天锡,乃高太守妻弟,久闻娘子是官豪宅眷,天然国色,思慕如渴,今既接英标,三生有幸,倘蒙见怜,死生难忘也。这些话仿佛演员在戏台上的念白,台词味儿太浓,可能是兰陵笑笑生随手在哪个戏本上抄来,增加了反讽性。殷天锡按着月娘在床上,唬的月娘慌做一团,却不乏勇气,高声大叫: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没事把良人妻室强霸拦在此做甚!真是反讽之极,所谓清平世界不清平,一片末世景象,西门庆自然更非良人,一生淫乱而死,此刻老婆被人劫色,倒像是报应不爽。月娘夺门而走,殷天锡扺死拦挡,甚至下跪,希望月娘禁声,恳求怜允。月娘不依,越发高声叫“救人”的紧,平安、玳安听见是月娘声音,慌张走去后边阁上叫来大舅,那里推得开门,只听月娘在里边高声训斥,吴大舅只得拿石头把门砸开。殷天锡见有人来,撇开手,打石道士床背后暗道一溜烟走了。大舅问得月娘只受惊吓,未被玷污,便寻找石道士,伯才早躲去一边,只叫徒弟来应付。大舅一怒之下,喝令手下跟随与玳安、来安儿一道,把石道士门窗户扇都打碎了,一面保月娘出离碧霞宫,上轿赶下山。
黄昏起身,走了半夜,方才赶到山下客店。店小二听说惹了殷太岁,叫苦连声,担心受牵连报复,吴大舅便多与他一两店钱,取了行李,保定月娘轿子,急急如丧家之犬奔逃而去。正如所料,殷天锡这厮溜走后,越想越气不舍,率领二三十闲汉,各执腰刀短棍追下山来。这阵仗在古典说唱文中常见,更见于《水浒传》等早期公案小说套路,想来应该是古代官匪勾结的社会常态。再说吴大舅一行,两程做一程,约四更时分,终于赶到一山凹里,只见远处树丛中有灯光,走近却是一座石洞,一老僧秉烛念经。原来此是岱岳东峰,这洞名唤雪涧洞,贫僧叫雪洞禅师,法名普净,在此修行二三十年。普净称你今遇我,实乃有缘,休往前去,山下狼虫虎豹极多,明日早行,一直大道就是清河县。大舅还怕强人追来,普净把眼一观,似用神力洞穿山川海岳,说无妨,强人赶至半山,已经回去了。又问月娘姓氏,大舅介绍:吾妹乃西门庆之妻,因应夫主还愿,来此进香,得遇老师答救,恩有重报,不敢有忘。于是,众人得以在洞内歇了一夜。次日天不亮,月娘拿出一匹大布辞谢老师,普净不受,说贫僧只化你亲生一子作个徒弟,你意下何如?大舅抢先做答,说吾妹止生一子,指望承继家业。月娘有所回旋,说小儿今才不到一周儿,如何来得?普净道:你只许下,过十五年才问你要。月娘自有打算,心想暂且敷衍,过十五年再作理会,遂含糊许下,一面作辞,奔清河县大道而来。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吴月娘因缘际会,遗腹子孝哥儿后来得以出家,为西门庆的恶行赎罪。纵观吴月娘一生,见识短浅,性格也不讨喜,但大节始终不亏,所谓人无完人,自有上天好德怜悯,化险为夷,得以享有天年,自然终老。或许这就是世事无常中的有常,偶然中的必然,这种没有谁能参透明了的天道,多少体现了兰陵笑笑生相当矛盾的宗教思想。
此一回合的结尾,词话本与绣像本不同,词话本多了一段“宋公明义释清风寨”的情节,说吴月娘一行逃至清风山,被清风寨山贼所劫,头领之一王英更强逼月娘做压寨夫人,恰宋江因杀了阎婆惜逃躲在此,见月娘缟素衣服,举止端庄,说话哀惋动人,生出慈憐之心,劝得诸头领释放归家,强化了“善恶因果”思想,呈现了《金瓶梅》与《水浒传》的渊源,将一个所谓“清平世界”做了更进一步的颠覆。
前情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