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话·TIBET】|拉萨“祈愿大法会”༼སྨོན་ལམ་ཆེན་མོ།༽与“十五会供”༼བཅོ་ལྔ་མཆོད་པ།༽
缘起
据佛史记载,释迦牟尼经苦行苦学获得了阿罗汉果位后,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实证。
公元前511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释迦牟尼在古印度祇园精舍城,以无比神奇的幻术和多种神变击败了外道六师及其追随者,大获全胜。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在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信徒们尤其是王室和富贵者,每天施舍巨财,供奉佛像,布施僧众,祈愿永世太平,即创立了“大供养法会”。
公元8世纪,吐蕃王朝鼎盛时期,也是佛教在藏地获得王权鼎力支持和弘扬的时期。
随之,佛僧地位受到自上而下的极大尊崇,大众对出家为僧趋之若鹜。
由于此种情况严重影响了社会正常发展,被抑佛者利用、进而打压。
供奉佛僧之风一度衰落,直至逐渐消失。
9世纪中叶,吐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抑佛、灭佛事件。
随着吐蕃王朝的分崩离析,佛教在藏地漠落。
公元10世纪末11世纪初,迎来藏传佛教后弘期,雪域藏地政教格局状态也导致了藏传佛教派生出了各类教派。
15世纪初,经过宗喀巴大师的倾力完善和改革,藏传佛教格鲁派正式创立。
一时间,格鲁派势如破竹,藏传佛教也因此获得了长足发展。
在藏地上层社会和僧侣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下,雪域高原出家为僧者众多,然而社会财富与佛僧供养并不相互匹配。
物质和经费的缺口越来越大,这一现实问题也被摆在了刚刚诞生不久的格鲁派面前。
也成为了宗喀巴大师需要积极面对并解决的现实困难。
然而,这并没有难住大师和格鲁派。
通过一个重大佛事活动,不但解决了物质供养的紧缺问题,同时格鲁派的影响也获得了进一步的扩大。
宗喀巴大师决定按照本篇开头所讲的古印度祇园精舍城“大供养法会”的形式,举行一次规模空前大法会。
这就是著名的“莫朗钦摩”༼སྨོན་ལམ་ཆེན་མོ།༽。
也称“大祈愿法会”、“祈愿大法会”、“传大昭”、“传召大法会”等。
公元1408年秋天始,在当时的帕竹政权以及大量权贵和僧众百姓支持下,宗喀巴大师即启动了“莫朗钦摩”༼སྨོན་ལམ་ཆེན་མོ།༽筹备工作。
包括了对大昭寺殿堂、厩院、转经道、佛像、壁画等进行大规模的修葺、翻新。
尤其是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戴上了金质五佛冠,全身获重新镀金以及更加华丽的披衣,焕然一新。
据说,对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觉沃仁布钦”༼ཇོ་བོ་རིན་པོ་ཆེ།༽的称呼,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公元1409年正月初一,“莫朗钦摩”༼སྨོན་ལམ་ཆེན་མོ།༽按照古印度祇园精舍城“大供养法会”的仪式仪轨,在拉萨大昭寺隆重举行。
这就是拉萨“祈愿大法会”༼སྨོན་ལམ་ཆེན་མོ།༽的由来和诞生。
宗喀巴大师|图片来源:互联网
历程
拉萨“祈愿大法会”༼སྨོན་ལམ་ཆེན་མོ།༽的主要目的是赞颂佛祖功德、弘扬佛法真谛、祈祷政教昌盛、利益众生福报。
整体上对藏传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发挥了主要影响。
1409年,第一次拉萨“祈愿大法会”地点设在大昭寺,时间在“神变月”(藏历正月),且以大昭寺主供佛“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为祈祷对象。
充分体现了宗喀巴大师在创立法会时所尊崇的三大殊胜及其历史文化的厚重。
正是因为如此,宗喀巴大师也被藏民族誉为“继佛祖释迦牟尼之后的第二佛陀”。
经历的挫折
拉萨“祈愿大法会”自创立始,发展过程中也受到西藏政教更替和斗争的很大影响。
公元1493年,帕竹政权座主金俄仁布钦阿吉旺波被明孝宗赐封的诰命和赏赐还没有抵达西藏时,他本人不幸病故。
阿吉旺波年幼的儿子阿旺扎西扎巴还无法承担起即位的重任,政权一时间旁落噶举派红帽系第四世活佛曲扎益西和仁蚌巴诺布桑波之子错杰多吉之手。
这使得格鲁派一度成为了噶举派红帽系联合仁蚌巴贵族世家全力打击的对象。
在仁蚌巴贵族世家的支持下,噶举派为了消弱格鲁派在拉萨地区的势力,在拉萨兴建了两座噶举派寺院,以影响格鲁派哲蚌寺和色拉寺控制下的佛教信众。
同时,规定格鲁派僧人外出路遇噶举派僧人时,必须行礼致敬。
公元1497年,仁蚌巴贵族世家已经以武力控制拉萨,并针对拉萨“祈愿大法会”发布了一项禁令:
自1498年起,全面禁止哲蚌寺和色拉寺两寺的僧人参加一年一度的拉萨“祈愿大法会”。(甘丹寺自1410年开始,每年自行单独举行法会。)
格鲁派因此受到了来自社会和经济两方面的多重打击。
1499年,帕竹年轻的座主阿旺扎西扎巴得以亲政。
经过不断努力,1512年,阿旺扎西扎巴获得明武宗朱厚照赐封,帕竹政权实力有所恢复,并竭力驱逐了仁蚌巴在拉萨的势力。
1518年,拉萨哲蚌寺和色拉寺的僧人在被禁止参加拉萨“祈愿大法会”20年后,这个权利终于获得恢复。
这一年开始,每年法会都由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主持。
阿旺扎西扎巴还将在拉萨柳梧地方的一处名叫“多康恩莫”的别墅赠予了根敦嘉措,同时将别墅改名“甘丹颇章”。
二世达赖喇嘛根敦嘉措对拉萨“祈愿大法会”领经诵经的音调进行了统一和规范。
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坚创立了法会期间的格西学位考试制度。
1642年,五世达赖喇嘛阿旺洛桑嘉措在蒙古和硕特部的武力支持下,掌握了西藏地方政权,该政权的名字也被称为“甘丹颇章”。
“甘丹颇章”政权将拉萨“祈愿大法会”会期修改为正月初三至正月二十四,并且由哲蚌寺全面负责。
法会期间的拉萨市政大权,由哲蚌寺两位铁棒喇嘛接管,经师从哲蚌寺四大扎仓产生,参与的僧人主要由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三大寺院组成。
至此,拉萨“祈愿大法会”的整体形式和规模基本成为这以后的定式。
著名的“觉昂却巴”༼བཅོ་ལྔ་མཆོད་པ།༽
藏历正月十五,是拉萨“祈愿大法会”的高潮,也是最热闹的一天。
这一天,必须摆花添灯,最精彩的莫过于辉煌的夜晚灯火通明下的“却巴”༼མཆོད་པ།༽(供奉神明的祭品)。
是夜,围绕大昭寺的八廓街陈列着30余座“却巴”,每座“却巴”都被系上覆有五彩酥油雕花的皮革。
大“却巴”两旁各设小“却巴”,前置佛像和酥油灯。
酥油灯摆置于类似于祭台的台面,背设木质架子,木架上覆上皮革,皮革上再用五彩酥油和糌粑塑制出各类山川人物、龙蛇鸟兽、花果树木、鱼虫鬼神等精美形象。
此即有名的酥油花。
木架前的祭台上酥油灯被点燃后,灯火通明,非常壮观。
除此之外,各大寺院众僧以及民间艺术家会用五彩酥油制作酥油花盘、千姿百态的天女,以及如连环画般呈现的各类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
精美绝伦!
每一年的正月十五,精彩的酥油花艺术品、多姿多彩的花灯成为吸引千万信徒和游人的重要看点。
人们在花灯之下欢快歌唱、狂欢起舞,彻夜无眠!
因为正值十五,所以被称为“觉昂却巴”༼བཅོ་ལྔ་མཆོད་པ།༽(十五的会供)。
祈愿 |摄影:达叔
遗俗
拉萨祈愿大法会,藏语称“门朗钦莫” ༼སྨོན་ལམ་ཆེན་མོ།༽,自公元1409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按传统定式进行过恢复,其中以1986年最为著名。
在恢复的遗俗中,除了上期分享的“十五酥油灯” ༼བཅོ་ལྔ་མཆོད་པ།༽外,最值得一提的莫过于以下,分享给大家,以了解“门朗钦莫” ༼སྨོན་ལམ་ཆེན་མོ།༽除了纯粹的宗教仪式、仪轨之外的有趣组成。
立经杆
围绕八廓街,在大昭寺的西门外、东北、东南以及诵经场南侧,各有一个大经杆。
按照传统,是在每年祈愿大法会期间更换树立。
具体的日子是藏历正月初三,随着早上第一缕阳光升起,以人力缓缓树立,并根据顺利程度判定整个法会的圆满与否。
如果不顺,树立经杆将被向后延期。
一旦经杆在藏历正月初三立了起来,则被认为是非常吉祥的征兆。
1986年拉萨祈愿大法会,在十世班禅大师的关心下,一度毁坏的两处经杆,得到了重新树立和保护。
鞭笞“井神”
在祈愿大法会期间,僧俗人众上万,八廓街周边的井水,必须保证充盈。
铁棒喇嘛在接管朗孜厦市政大权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选择最有名气的“顶果曲米”(老城区八廓街一处井水的名字),用皮鞭鞭笞井口。
同时念念有词,颂出祈祷语,“命令”井神认真服从法会。
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祈愿老城区各处水井在法会期间水源不断、各厨灶炉火旺盛。
班丹拉姆的“代言人”
在整个法会期间,于各水井和厨灶之间,会时常出现很多盛装妇女背水的身影。
她们就是拉萨城的主护法神“班丹拉姆”的“代言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她们是由21位来自拉萨各大贵族庄园的妇女组成的“背水女”。
数字来源于21度母,她们背水时,会不停地哼唱流行于当时拉萨社会上的各类小曲。
有些唱词含混不清。
这些小曲内容不乏涉及当时的政治内幕、权贵隐私等等。
当她们走在路上,不但令人侧目,更会引人竖耳倾听。
有趣的是,无论内容如何敏感犀利,旁人都不会针对她们。
即便非常恼怒和嗔恨,也只能忍气吞声。
因为“背水女”们会说:“这是班丹拉姆的歌,是护法神教给她们的,唱得什么内容我们也不清楚,也不懂!”
迎请宫廷乐班
有一种表演叫嘎鲁(也称嘎尔),平日里主要在布达拉宫进行演出,属于宫廷乐班。
但是,每逢大型宗教活动和仪式,嘎鲁乐团会被以迎请的方式,前往演出。
祈愿大法会期间,嘎鲁乐班也会被迎请到法会现场,活跃气氛以及增加娱乐性。
尤其在迎请佛像、高僧(达赖和班禅)摸顶赐福期间,少不了嘎鲁乐班。
僧人加固拉萨河堤
在法会期间,有那么一天,三大寺的僧人们会参与搬运石头加固拉萨河堤的劳动,这一天就是藏历正月十八。
拉萨河水每年进入汛期,总会上涨并泛滥。
法会期间,正好僧人集结,全体借此机会参加加固河堤、深挖河道的劳动,同时祈愿拉萨河水沿岸百姓平安。
据传,这一习俗起源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时期,被一直延续下来。
1986年,十世班禅大师也参加了此项活动。
格西考试和学位授予仪式
法会期间,每年正月初四至二十,是前16位格西学位获得者产生的日子。
格西学位的授予仪式则是在正月二十四日,根据名次授予不同的证书和奖励、并参与绕八廓街一周的庆祝仪式。
格西中的翘楚——“格西拉让巴”也将在此期间产生。
除以上,法会期间还将进行各类民间体育比赛如:赛马、赛跑、摔跤以及抱石头等,场面热闹祥和。
意义
公元1409年正月初一至初十五,第一次“祈愿大法会”༼སྨོན་ལམ་ཆེན་མོ།༽在拉萨隆重举行。
期间,宗喀巴大师亲自讲经说法,并主持开展其他重要佛事活动。
参加法会的僧俗过万,每天都有很多施主施舍各类财物。
这些施舍,不但获益于参与的各大寺院,同时让参与僧人也得到了可观的供养。
据记载,这次法会所得布施共计黄金921淆、酥油37060克、青稞和糌粑18211克、白茶416条块、黑茶163条块、牛羊肉2172腔、牛羊等牲畜折黄金2073淆,以及藏银等其他大量财物。
以上涉及单位“淆、克、腔”等为藏族传统计量单位,具体换算不详,另解。
在此基础上,由于法会无教派限制,是一次全藏佛教徒空前大集会。
通过法会,宗喀巴大师本人的佛学造诣和地位,获得了各教派全面的认可。
宗喀巴大师的实力和威望陡增,成为公认的藏传佛教领袖。
第二年,即1410年,宗喀巴大师为竣工不久的甘丹寺进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
此后,宗喀巴师徒长住甘丹寺讲经弘法,奠定了显密二宗圆满的教法基础。
藏传佛教格鲁派形成了自己的教法体系,并被藏传佛教界誉为“甘丹学说”,流传四方。
宗喀巴大师讲经弘法的“黄金法座”༼གསེར་ཁྲི།༽成为了格鲁派最高教权的象征。
其法座继承者,在大师圆寂之后,以“甘丹赤巴”༼དགའ་ལྡན་ཁྲི་པ།༽之名传承至今。
——小话·𝘛𝘪𝘣𝘦𝘵 |达叔微藏史
参考资料:
《西藏佛教大祈愿法会史事述略》|周润年 李双剑
《西藏佛教的正月大祈愿法会》|东智才让
《藏传佛教莫朗切默法会田野调查实录》|马良
文字 |达叔
合作微信号:
lanyue-dawa
小话|不失敬畏和尊重
欢迎您关注【小话 TIBET】
尊重原创和知识产权
转载以及相关商业请谨慎
联系方式:17708919564。
点击文顶“小话TIBET”,订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