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东方式”的母亲,活着活着就没了自我

对于我这种不爱追剧的人来说,《你好,李焕英》是我今年追过的一部超好看的剧了。剧中的角色和情节让我哭的不能自已。

80年代在国营厂区的工人的琐事,由母爱作为底线,让我们重温了母亲这个角色的伟大。看到了那个年代女性之间的相处模式,还有那个年代的母亲性格特点。

01、李焕英代表了80年代的女性

8年代的女性,男尊女卑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她们以写诗、插秧、种植水稻和拾荒为主,业余生活还没那么丰富,但也有自己的小爱好。

剧中李焕英打排球比赛的事情,虽然是贾玲策划的,而且李焕英所在的“打铁娘子队”并没有获胜,不过我们却可以看出,那个时代女性的团队精神。当然了,贾玲劝说大家去打排球,用了激将法,一下子被识破了,也把剧情推向了搞笑的热点,有人说,颇有星爷无厘头的搞笑特点呢!

不过,不得不说,80年代的女性,人缘都很好,都有很多朋友。我的妈妈也是80年代的人,每年年底小姐妹聚会,都是两大桌子,30多个人。有些阿姨可能不方便过来,也会现场连线,送上诚挚的祝福。

反观现在的我们,身边可以说话的朋友少之甚少,年底聚会有三五个好友,已经很满足了。就连同学聚会,也成了攀比、炫富的场所,比不了她们多年建立的真挚情感。

02、李焕英是“东方式”妈妈

“东方式”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呢?我的妈妈就是这样的。为了我们兄妹能吃好、穿暖、能按时去十里外的镇上上学。妈妈每天早上5点钟准时起床,收拾、做饭,5:30喊我们起床,6点准时送我们去上学。

有次我问妈妈,你吃早饭了吗?妈妈笑着说,我也不上学,不吃也没事儿。而她多年的胃病,正是这样一点点累积出来的。

我们吃饭的时候,妈妈帮忙整理被褥、检查书包、文具,给我们准备上学穿的衣服,哪有功夫吃饭呢?等送完我们上学,回来就要忙活农活了。她的一天,没有早餐,只有对孩子的爱。

直到我们上了大学,住校了,妈妈还是会早早起床,为要早起锻炼身体的爸爸准备早饭,自己依然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我问她怎么不吃?她云淡风轻的说习惯了。我知道,她是忘了自己,忘了自己也需要吃早餐的。

剧中的李焕英呢,一句“我的女儿,我就要她健康快乐就行”看哭了多少观众,而贾玲听完这句台词后,眼泪直接从眼角飞奔而下,表情让人心疼。

贾玲真的很思念自己的妈妈,而且,也通过剧情,实现了跟“妈妈”的对话。如果妈妈能看到,应该也很欣慰吧!是啊,这就是“东方式”妈妈,也叫“中国式”妈妈。她们看起来没有自我,但却是这样的母亲,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儿。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妈”的单词,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深谙各国语言,可以现在尝试看看了,我说的对不对?这种世界通用语言,也说明了每个人的母亲虽然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母爱的伟大,几乎是相似的。

有网友说:贾晓玲坐在妈妈李焕英的自行车后座上遭遇车祸,李焕英昏迷,贾晓玲趴在病床前失声痛哭,一瞬间,我第一次没绷住。

我看到了深深的不甘、委屈和悔恨,“我还没赚大钱,你怎么就不陪我了”、“要是我再努力一点儿,是不是就不会这样了”。

第二次没绷住,是贾晓玲“穿越”后,和年轻的李焕英喝酒,从李焕英嘴里听到,“我就希望我女儿健康快乐”。

第三次没绷住,是真相大白,贾晓玲一边嚎哭一边奔跑,回溯着时间理清了整件事的全部。

是啊,这部电影里的情感流露,是一点点完成的。从愤怒到失落,再到释然,这是一个女儿和妈妈的和解,又何尝不是,一个女儿和自己的和解呢?

《今生今世》当中写到: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是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是在你生命的告终。

作为儿女,我们可能有时候很难理解母亲,或者说很难释怀。但成年后或当你自己有了孩子,才会慢慢的明白,母爱到底有多伟大,母亲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到底有多重要?

我去观影的现场感受,分享给大家:

在影片结束后,有一个小孩哭着找妈妈,当时一下子把电影院的人都逗笑了。但其实,你想想看,这么小的孩子都能有那么深,那么本能的失去妈妈的恐惧,我们成人何尝不是呢?只是我们不善于表露出来。而这,也是这部剧要传递给我们的重要主题。爱,就要表达出来。

枕边育儿寄语:

或许你会说,我对妈妈已经很好了。但我想说的是,对妈妈再好点吧!我们现在为妈妈付出再多的爱,也很难弥补早在几十年前妈妈生我们的时候,,遭受的痛苦和这一路走来付出的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