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史前指纹印,距今五千多年:中国指纹学领先欧洲四千年?
在河南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村,考古学家在这个“仰韶遗址”中有很多惊人的发现,其中一个是:在二块陶器残片上,分别发现一枚指纹印。由于仰韶遗址距今至少有5000年,所以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指纹印。
众所周知,指纹学真正得以发展,是在17世纪之后,得益于近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但在史前石器时代,古人既没有手段鉴别指纹,好像也没有必要使用指纹识别技术,所以这就引申出另一个问题:仰韶遗址的指纹印,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杨拴朝,在对仰韶遗址进行日常巡查时,却有了意外的重大发现,在二块残缺的陶器鋬耳(pàn 器物侧边供手提拿的部分)上,分别发现了一枚指纹印,尤其在一块陶缸残片上,先民指纹印保留的非常完整、规整、细腻、清晰。
这一发现极为重大,因为在此之前,考古学界认可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纹凭证,是周朝一枚印章,正面刻有主人之名,背面印有一个拇指指纹印,条条脊纹清晰可辨。不过,这一枚印章如今在美国芝加哥菲尔特博物馆。
因此,如果证实了仰韶遗址的指纹印,就是古人有意为之的话,那么这将改写中国的指纹学,将指纹学的历史向前推进至少2000年(周朝从公元前10世纪开始)。
客观的说,由于陶器属于手工制品,难免会留下先民的指纹印,但这些指纹往往是无意留下,原因很简单:指纹不在特定部位,印记模糊不清,甚至只有局部指纹,所以专家判断是无意为之,至少不能100%的证明中国先民有指纹思维。
既然如此,仰韶遗址发现的指纹印(如下图,其中一枚清晰的指纹印),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其实,对于这一点的判断并不难,有二点足以证明指纹印是古人有意留下。
第一,仰韶遗址发现的两枚指纹印,都位于陶器鋬耳部位,这显然不是偶然现象。而且,为了不让手指粘起泥土,在鋬耳制作时,往往手上会裹一层布,所以一般不会有指纹印。
第二,其中一枚指纹印清晰可见,条条脊纹纤毫毕现,无意识的指纹印,肯定不会这么清晰。同时,这么清晰说明要控制好按压指纹的力度和时间,否则容易粘起泥土,损害胚体。
总而言之,学者经过多方研究之后,确认仰韶遗址的指纹印,就是古人有意为之,这就改写了中国指纹学的历史,上述学者杨拴朝证实了这一点: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时代,古人以‘按指为印’的制陶方式留下的清晰指纹,再结合彩陶上的指印纹饰,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时期,古人确实在使用指纹。
5000多年前的中国先民,就已经对指纹有了一定的认识,而西方什么时候认识指纹的呢?具体时间如今难以考证,但史书记载了一件事极为重要:851年,阿拉伯商人苏莱曼,在《苏莱曼东游记》中介绍大唐风物时,记载了“唐人在借据上盖指纹”的行为,后来传到西方世界。
因此不难看到,中国先民的指纹学,要领先欧洲4000余年。只是,先民的指纹学在后世却没有什么发展,而西方指纹学却在17世纪之后突飞猛进,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中国在20世纪初引进西方现代指纹学。
另外,在云梦睡虎地秦简中,提到的一次刑事案件勘察报告中,有“内中及穴中外壤上有厀(膝)、手迹,厀(膝)、手各六所”的记载,其中手迹就包含了指纹。到了唐朝,不仅合同借据判决书等上面有指纹,而且唐朝大学士贾公彦,更是在世界上第一个直接提出指纹鉴定的概念。
显然,从仰韶时期使用指纹,到后世确切记载的指纹鉴定和运用,非常明确的证明了中国指纹学5000年的传承。可见,不是先民不聪明,而是后人不努力,这才导致了后世中国落后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