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诗人>>陈映霞 · 致力于抒写“读后有所思”的诗歌
空白
走近陈映霞
输入
陈映霞,广东梅州市人,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广东省佛山市作协会员。
自幼酷爱文学和写作,1989年开始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诗歌。2017年4月份,出版诗集《缤纷的风》,受到一致好评。国内外有四位诗歌评论家撰文点评该诗集,诗歌评论分别刊登于《羊城晚报》《佛山日报》和《珠江时报》;该诗集荣获2017年佛山市青年产业工人年度创作大奖。11月,小说《故乡的月光》荣获第二届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大赛小说银奖。诗歌作品发表于《山东诗人》《天津诗人》《佛山日报》《天狼星》等文学杂志和报刊。作品登载于《中国诗歌网》《在线作家》《南海读书人》等网络平台。
写作是陈映霞的生活和思考方式。在诗歌里,有她真挚的追求和美好的向往,也有刻骨铭心的伤痛。一幅图画,一片洒落庭院的月光,一个不经意的笑容,都让她心怀感恩,凝聚成诗,更有人生道路上无数的相逢和别离,都让她柔肠寸断,泪洒衣襟。
写作是孤独的工作。写作需要一颗平静,诚实和强大的心灵。作为女性作者,她关注更多的是情感,她一直致力于抒写让读者“读后有所思”的诗歌和小说。崇尚文风严肃,文以载道。讴歌人生,描述情与怨,揭示人性本来的赤诚、美丽与丑恶。
诗歌精选
◎轮回
把黎明遣回夜
睡眠像一只倦飞的小鸟
掉进黑白分明的巢
能不飞的时候
我想栖息在你怀里
有一条古老的道路
已经启程
诚然,爱需要一场
灵魂的救赎
在这多灾多难的人间
过往所有的思念
像一场下在身体的雪
从你皑皑的白头
下到我茫茫的心头
◎四季
寒冬之船载着
命中注定你给我的冷
登陆上岸
远在我故乡的迷茫
其实,你和一场秋雨
早已登船
沉甸甸的思念
提前摇动
我一树的皱纹和白发
你火热的青春
像倒流的一江春水
把伤痕留在远去的船舱
在我如此苍凉的码头
你卸下了满船星辉
◎命运
霜雪重了
柿子就软下来
挂在枝头
像一轮绯红的月亮
等疼惜它的人
藏进怀里
可是它多半等来
啄食的乌鸦
◎路过
高傲的电线杆
似你,从不低头看我
忽明忽暗的路灯
似你,对我三分钟热血
这条大街,流淌着我带雨的惆怅
如今,再没有风起云涌的造访
没有冬去春来的盼望
我像个盗贼,轻手轻脚走过这条大街
唯恐踩痛了脚下的大理石板
唯恐被人发现我在行窃
我偷走这条大街的许多月光
和月光下的一个身影
爱上孤独
◎缺席
歌声如此虚无
我在人群中隐身
像一只孤独的飞蛾
星星独自走远了
它舍弃
沙滩上热闹的烟花
人群何故狂欢
木头何故燃烧
这些突发事件
海,给不出任何解释
我张开脆弱的翅膀
在夜幕低垂的浪花里
喘息
只有海风知道
在这狂欢之夜
我一直缺席
编者有话说
每一个诗人的相遇,或许仅仅是路过,却总会留下了一些诗意,温暖这个现实得疼痛的世界。在此停留,只是想为了让路过的时光变得更长久一些。请继续欣赏诗人眼中的诗人——陈映霞。
“诗与远方”是什么?
文/陈希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歌和远方”,是近年广为转引的最红流行励志语。人们多以为此流行语出自某音乐人,但实际上化用海子《远方》中的“诗和远方的田野”和王小波《万寿寺》中的“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诗与远方”引起关注和评论,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狂欢浪潮,并且延伸至日常生活。
远方是什么?远方意味着召唤和出发,实际上是对现实的超越。小时候,活泼好动的儿童向往户外,那里可以尽情嬉戏打闹。而大人们不放心孩子自己出去玩耍,户外便成了孩子的远方。后来长大上学,开始认识社会,了解历史,思考未来,远方出现新的定义。陈映霞诗集《缤纷的风》的出版即是她对“诗与远方”的不懈追求结果。
陈映霞出生在粤东农村,于是城市生活成为远方。“匆匆的别离,/像是一条长路遇见了远方”(《光阴的故事》),走出山野,向往城市生活成为青年的理想。大学毕业在珠三角城市工作生活20多年,她开始不满城市的喧嚣拥挤,厌倦套路和世故,“城市有什么好,/天不蓝水不绿”。(《母亲!母亲!》)乡村和山野反而成为远方,成为牵挂和期盼的对象。诗意何来,远方究竟有多远?远方象征着希望,孕育着成功。远方不是永远,遥不可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向远方的路一直在脚下,“请踏着海浪来看我,/我飞舞在浪花之巅”(《海岛情歌之二》),而诗歌就是通向远方的路,就是踏浪高歌的风。
在瞬息万变的浮躁时代,诗意地生活,并不是青睐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自得,也不是羡慕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率性洒脱,而是立足当下,拥抱现实,热爱生活,开辟一方心灵田园。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快乐是一首诗,悲伤也是一首诗。真诚面对人生的点点滴滴,把生活当作一首诗去读、去悟。用自己纯净的内心构筑唯美的精神世界,用自己的良知讴歌人世间的真善美。
陈映霞诗歌最大的特质是原生性和质朴化。诗歌审美触角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自然转化、升华为诗美。《土豆》具有个人经验和个性化表述:“我的爱情,/是埋在泥地里的土豆。/悄然扎根,/只有风雨知晓,/圆润,丰满”。从描述直接的生活经验和客观的原生存在看,陈映霞具有“民间写作”的立场;从诗歌精神和责任担当来看,无疑属于“知识分子写作”的价值取向。相对于纷繁复杂、异彩纷呈的当下诗歌实践,她不是观念性写作,没有受到新诗潮、新概念、新方法的冲击和影响,也没有过多的介入、修饰和技巧,拥有的是足够的真诚和易感的诗心。她视诗歌为生命,胜过一切世俗和功名利禄。“我是一片流浪的云,/轻轻飘过你的天空”(《流云》),这里“你的天空”可以解读为诗歌艺术世界。她的诗率性、灵动而质朴,温润而饱满,去掉灰暗和虚泛,充满鲜活气息和光亮明丽色彩。她的诗歌伦理学和美学建构,是对生命的热爱,对过往人事的宽容、理解和尊重,超凡脱俗,显示深切的人文关怀。
情因诗而高贵,诗因情而流传。人类不仅具有爱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因此,抒写情爱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构成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本体问题。维柯便把人类原初状态时所具有的思维方式称为“诗性智慧”,从这个意义上看,每个人都是诗人。但抒情诗关键要有情,情满则象丰,自由诗作为艺术样式有其内在的要求和规范,不能随意走笔,任性而写。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原文刊载羊城晚报2017年6月25号
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写作
——陈映霞其人其诗
文/古远清
在南海图书馆作完《“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观察》演讲后,在饭局上经巫小黎教授介绍有幸结识一位女性同乡。这是一位才情奔放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这位与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只差一字的陈映霞,她有过怎样的缤纷的人生,又如何像一阵风在教育界,在企业界,在梅州,在佛山轻轻地飘过?这位被中山大学陈希教授称之为“梅州才女”陈映霞的传奇人生,引起我的好奇。
她本人的履历,在由团结出版社出版的《缤纷的风》,只写着“大学英语专业毕业。早年耕耘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十个春秋,后下海经商至今”,这真是惜墨如金。陈映霞还年轻,只出过一本诗集,她显然不指望更不奢望诗评家为她写评传,也就不必和盘托出她曲折而又丰富的人生经历。陈映霞是清高了,却对讲究“知人论世”的诗评家来说,却带来了诸多不便。
说陈映霞是一位为爱情而生的人,是一位多情种子,是一位描写爱情的高手,这显然不全面。陈映霞还有富于同情心的《探望身患绝症的友人》,还有歌颂母爱的《母亲之歌》。她还写哈尔滨的雪,写秋天的雨,写时光的故事。不管怎么说,陈映霞的诗有缤纷的意象,有缤纷的人和事,有缤纷的色彩,当然也有缤纷的清词丽句。她的诗明快,节奏感强,在一定程度上受过汪国真和舒婷的影响。
对读者来说,尤其是想借鉴陈映霞为人和经商成功经验的粉丝来说,弄清她在人生道路上付出过多少辛劳和汗水,弄清她为什么如此执着于爱情,执着于事业;不认为诗歌的唯一价值是娱乐大众,为受众提供消遣而始终坚持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无疑有启示作用。
笔者认为,陈映霞的成功诀窍在于:她深知财富再多,家产再多,若缺乏灵魂、缺乏内心、缺乏精神的力量,则不过是行尸走肉。正因为她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所以陈映霞人到中年后依然发表作品不断,她自己的小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现实生活中的陈映霞是成功的,镌刻在文学、文化心灵上的陈映霞,又何尝不成功?试读她极富哲理意味的《生与死》:
生是偶然中的必然
死是必然中的偶然
生是自我折磨的白话剧
死是折磨他人的哑巴戏
生是踏实的殘缺
死是空洞的圆满
生是纠错的历程
死是校验的终结
生是无尽的责难
死是永恒的宽恕
如果不是经过“踏实的殘缺”、“无尽的责难”和“纠错的历程”,是无法写出这样引人深思的警句的。在这里,作者不是看破红尘,而是告诫人们正确对待生与死问题。人生在世不要怕责难,要勇敢地纠错,生活才能达到圆满的境界。另一首《错误的旅程》,则告诫人们不要把追求财富作为人生的终极霞说的是感情、剖析目标。“天堂银行/不储存人民币”,写得生动,也写得深刻,从而达到思想与艺术的统一。比起陈映的是人性的爱情诗来,我更喜欢她的哲理诗。这哲理诗,跳跃着她生命的激情,对偶句中透露的哲理光芒映照着她纯粹的艺术之魂。
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当今有两个协会该骂:一个是足球协会,一个是作家协会。如果你读了虽然不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甚至也不是广东作家协会会员,而只是佛山作家协会会员陈映霞的作品,就会感到尽管她不以“国民精神灯火”、“人类灵魂工程师”自恋,不以“时代书记官”、“民众代言人”自居,但她在繁忙的商务之余还迷恋诗,迷恋文学而不愿做稗草灰烬,而追求做真金钻石。如果没有一颗平静、诚实、强大的心,在孤独的写作道路上,她就不可能走得这么远,她的人生就不可能这样缤纷多采、从容靓丽。像这样既是小女子又是战士的作者,我们不但不能“骂”,而且还要向她有深度有温度有情怀的写作行注目礼。
………………………………
古远清,1941年生。广东梅县人,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现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岭南文化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新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所长。
蕴藉与飞扬
——读陈映霞诗集《缤纷的风》
文/ 刘荒田
陈映霞刚刚出版的诗集《缤纷的风》,我读了开头数首,即不敢放浪形骸,坐得端端正正的,读完,如浮一大白。篇幅较长的《母亲之歌》,使我的老泪三番四次在眼眶打转,其中有这样一节:“母亲/您在女儿的匆忙和疏忽里/踏踏实实地老了/坚韧如斯的母亲呵/怎么可以老去//母亲,请您向我索取吧/快告诉我/您要什么//母亲回答/只要女儿健康平安”。
对着它,我恍然回到40多年前的知青岁月,油灯下读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嘶吼的北风在窗外,辘辘饥肠在桌前,青春热泪在打开的诗页。不管陈映霞有没有从艾青早期的经典作品吸取养分,但凡直击人心深处的好诗,都有这样的魅力。
陈映霞的短诗,笼统言之,都是“情诗”,但并非单单咏叹男女之爱,而是囊括天地间一切至情的吟唱。闺思,友情,对亲人的爱,对自然的爱,对梦的爱,对人间的爱,都在里头,我名之为“泛情诗”,一如哲学中的泛神主义。《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说女子是水做的。陈映霞的诗,情就是浸润所有诗行的“水”。
陈映霞对情的抒发,有两种路数:曰蕴藉,曰飞扬。前内敛,后外露,粗看难以兼容,但陈映霞举重若轻,有的篇什侧重一面,更多的则是融合为一。且看集中标准的情诗《七夕之约》:
“亲爱的,请略等我一会儿/我要安顿狗儿小白/聪明过人的狗儿,嗅出主人要撂下它/汪汪汪,嫉妒得不听话:/邻居的小黑,怎么还不发出相约的消息//亲爱的,请略等我一会儿/正在发情的小花猫,要多费点口舌/安抚它暴跳如雷的心:/主人的情爱有了着落/燃烧着的猫儿,空等了如此青春//亲爱的,请略等我一会儿/庭院里绯红的花朵/我要浇灌它们一瓢清泉/待清风吹起,阳光洒满地/蜜蜂儿将热热闹闹前来幽会//亲爱的,请略等我一会儿/我要在露天的石阶上/撒下稻谷,放上一把青菜苗儿/让成双成对的麻雀儿/收获满怀的欢乐//亲爱的,再耐着性子等我一会儿/落叶上挂着虫子遗留的梦痕/我要打扫安睡了一宿的庭院/让恰好飘过的白云/驻足在这片天堂般的地方//好了,亲爱的,知道你等急了/我安顿好了该安顿的,和不该安顿的/急匆匆,忘了穿上香云纱/又忘了搽抹香油,遮掩我的粗糙/就这样疲惫地,赴你的约会/在这新秋明媚的七夕//”
情诗竟写成这般,我惊为天人!一个行将和情郎缱绻的灵秀女子,不是急吼吼地直奔主题,而是匪夷所思地磨蹭,吊足了对方和读者的瘾。然而,这是简单的矜持吗?且看诗人所借用的意象,从企盼约会的小狗,发情的小花猫,等候蜜蜂的绯红花朵,到期待云影停驻的庭院,哪一个不像梁祝十八相送的对唱,一一暗示炽烈的爱恋?原来,蕴藉是“里子”,而飞扬是“面子”。羞怯少女的热烈憧憬获得酣畅、到位的表现,堪称罕见的出色情诗。
这本诗集的语言朴素,准确,貌似信手拈来,却出其不意地教你吃惊,在《探望身患绝症的友人》一诗,有一句“你蜷缩在竖线条纹的病号服里”,“竖线条纹”不就是“铁窗”的象征吗吗?疾病,医院,病人的心理,情与景都凝缩于这一句。
蕴藉也好,飞扬也好,别误会为单纯的技巧;真诚是诗的灵魂,有了它,才有“怎样写”的讲究。这一本诗集,未必没有失手之作,但都是老实人的真心话,无矫情,无浮夸,直白中有委婉,坦率里有余韵。集内这一短章,堪称代表:
你的眼睛老了
把我沧桑的脸
看成世上最美的花
巴掌大的地方
你浏览了一世
——《爱》
让生活插上诗歌的翅膀
在最好的时光 读喜欢的诗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