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帝陵汉明帝显节陵

     汉明帝刘庄(公元28年-公元75年),初名刘阳,东汉第二位皇帝,光武帝刘秀第四子,母光烈皇后阴丽华。建武中元二月(公元57年)刘秀在南宫前殿驾崩,太子刘庄即皇帝位。汉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以吸取前汉之教训,同时汉明帝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命窦固征伐北匈奴,随后又以班超出使西域,由是西域诸国皆遣子入侍。次年,复置西域都护,对东汉的稳定和国土的安全意义重大。此外,随着对外交往的正常发展,佛教已在西汉末年开始传入中国,汉明帝将佛教引进中国从此佛教开始在中国流行。
     汉明帝在位期间,吏治清明,社会安定,加以多次下诏招抚流民,以郡国公田赐贫人、贷种食,并兴修水利,因此史书记载当时民安其业,户口滋殖,至明帝末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激增至3400多万。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病世,时年四十八岁,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
     其实就目前为止东汉帝陵也都是在近10年探测的基础上推测而来得结果,其主要数据就是来源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近十年的探测结果,基本搞清楚了那些是帝陵,那些是陪葬墓。经过考古挖掘也搞清楚了东汉帝陵都是圆丘形封土,直径多在130米以上,墓葬为长斜坡墓道“甲”字形明券墓,墓道为南向,长50米、宽9米以上,内收多级台阶。最重要的是东汉帝陵开始实行的'帝后合葬’制度,夫妻合葬的殡葬习俗延续至今依然被使用。当然陵墓的位置也和西汉有着天差地别的改变,由西汉的坐东朝西改为坐北朝南,这一重大改变也一只延续到今天。
     我写的是游记,总感觉我都快写成了分析考古的笔记了,所以还是要抓住重点,以游记记述为准,那么我对东汉帝陵就不在多做分析。经过近几年的河南实地游览和考察,可以负责任的说众多东汉帝陵中,只有刘秀的原陵可能性比较大外,其它帝陵的确定都是一种推测和可能,我对东汉帝陵有的去过五次,有的只去过两次,更没有能力对地面遗存进行对比和分析,所有数据都是来源于书籍,网上一些考古大神的笔记进行对比,结合实际走陵总结,按洛阳考古院洛阳汉墓编号进行书写的,至于对不对根本没有办法验证,也只能等待以后官方的考古报告进行论证了。
     孝明帝显节陵现编号是M1038号。该墓确定位置主要是根据;《帝王世纪》和《古今注》等有一些记载,但是这些记载却相当简单,随着时间的流失,其误差和错误肯定在所难免,根据《帝王世纪》记载,明帝显节陵在“故富寿亭也,西北去洛阳三十七里”。故此推测目前的显节陵就在军屯村南一公里处,早期这里一直被定性为孝和帝刘肇的慎陵,在百度地图上这个位置也标注的是汉慎陵,这样就很难区分谁是谁非,但是从近期考古发现M1038号大墓更接近是显节陵。
     孝明帝显节陵是孝明帝刘庄和明德马皇后的陵寝,目前封土保存高大,东南西三方都围有铁栏杆保护,尤其是在北面更留有很大一片空地,17年来时还种的是庄家,现在就已经改种野草了。说明对古墓的保护还算到位,也是众多东汉陵墓中唯一加装铁栏杆的陵墓,陵丘之上长满酸枣树,登顶实属不易,所幸早期为了植树在陵丘上挖有梯田,顺着梯田迂回总算登顶,代价就是手上扎了好几枚枣刺和腿上拉出了几条血印子,也说明这里封土平时少有人来,当地村民也多不上陵丘纳凉,到是无意中保护了封土的完整。
     邙山之上陵墓众多,放眼四周都是大大小小的墓冢。自东周起,至北魏亡,大多都在邙山修建有陵墓和家族墓群。时至今日能留下的陵墓十之一二,这样就更难确定墓主身份,虽然我国陵墓最早在汉就有用砖刻的记事砖,但是这一时期并没有埋葬墓志铭的制度,对后人考古确定墓主无疑就增加了难度,何况在河南盗墓的家乡能有不被盗还能保存下来的汉墓吗?这些都是摆在河南考古部门的一道道难题。
(0)

相关推荐

  • 越聪明的学霸,越容易自己把自己作死

    越聪明的学霸,越容易自己把自己作死

  • 白马驮经:佛教入中原的传说

    佛教在传入我国中原内陆之前,已经在西域地区广泛流传.自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凿空"(司马迁语)西域后,西域诸国与中原的汉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频繁,从而为佛教传入中原准备了 ...

  • 公元58年,病重的东海王刘彊派人到洛阳向...

    公元58年,病重的东海王刘彊派人到洛阳向弟弟汉明帝谢恩并请求说:"臣时日无多却还劳烦陛下挂念,实在不该.现在臣就要死了,那就厚着脸再求陛下一件事,我的儿子刘政品行不端,希望陛下不要因为臣的缘 ...

  • 东汉帝陵光武帝原陵景区(刘秀坟)

           洛阳北去孟津白鹤镇不过20多公里,驱车也就一个来小时就到,一路市镇比陕西显得要繁华一些,必定河南人口众多也是实际情况.当然洛阳也不愧为中国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洛阳作为古都,文物古迹就更 ...

  • 东汉帝陵光武帝原陵

           西汉末年,社会动荡,王莽乘机揽取朝政大权,公元前8年王莽逼迫孺子婴禅让自己称帝,即新始祖,改国号为"新",建立新朝,登上了最高权位.王莽登基后开始改革,结果是欲速而不 ...

  • 东汉帝陵汉章帝敬陵

            汉章帝刘炟(dá)(57年-88年),汉明帝刘庄第五子,母贾贵人,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在东汉还算是一个明君,即位后注重农桑,兴修水利,减轻徭役,衣食朴素,外交上派班超出使西域,使 ...

  • 东汉帝陵汉殇帝康陵

           汉和帝刘肇执政期间就不能很好的处理外戚和大臣之间的矛盾,当然也和刘秀有着直接关系,刘秀建国就没有诛杀大臣,导致东汉大臣势力根深蒂固,以至于刘肇只能信用宦官,立国之后也能及时收回王权,彰显 ...

  • 东汉帝陵汉安帝恭陵

           延平元年(106年),汉殇帝不幸早夭,被邓皇后一手扶植起来的殇帝刘隆撒手人寰,朝廷立即成为政治是非之地,邓太后与她的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并决定迎立清河孝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帝,邓骘随立即 ...

  • 东汉帝陵汉前少帝北乡侯刘懿墓

           东汉前少帝刘懿史书记载不多,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去世,阎太后为把持朝政,以达自己的政治目的,在其兄阎显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刘懿是济北惠王刘寿的儿子,汉章帝之孙,汉和帝之侄,东汉 ...

  • 东汉帝陵汉顺帝宪陵

           汉顺帝刘保,安帝之子,其母为宫人李氏,永宁元年(120年)被立为太子.其母被阎皇后鸩杀,由于怕其继位后追究杀母之仇,阎皇后向安帝进谗言,刘保被废黜太子地位.东汉安帝延光叫年(125年), ...

  • 东汉帝陵汉冲帝怀陵

             汉顺帝刘保是东汉末期最有希望的一个皇帝,虽然能力有限,但是多少给东汉带来一丝希望,在刘保即位期间,顺帝一直在寻找一位名臣帮助自己带领国家走出困境,结果却发现最合适的人选竟是自己的老丈 ...

  • 东汉帝陵汉质帝静陵

           永嘉元年(145年)正月,年仅三岁的汉冲帝因病去世.外戚权臣梁冀立即拥立年仅八岁的汉章帝玄孙刘缵为帝,承汉顺帝嗣.刘缵(138年-146年),又名刘续,汉章帝刘炟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