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大师扎根北京胡同20年:中国元素使我独树一帜

20年前,德国设计师凯瑟琳来到北京,

专门寻访中国一种

被称为“软黄金”的神秘面料:香云纱。

她曾经在多家巴黎高级时装屋工作过,

见过无数材质特殊、上乘的面料,

却唯独对走起路来沙沙作响的香云纱心动。

多年来,她和中国丈夫张向云

每年都会去顺德两次,

亲自参与香云纱的14种工艺、36道工序。

每次使用香云纱,

凯瑟琳都会格外珍惜,

她模仿宋代人量体裁衣的方式,

用最简单的方式进行裁剪。

英国舞蹈家Amy Grubb 穿凯瑟琳设计的衣服演出

龚琳娜的演出服几乎都出自凯瑟琳之手

她做的衣服得到了一众名流、明星的钟爱,

其中就包括歌手龚琳娜,

演出时会反复穿上凯瑟琳做的衣服,

以此获得力量和自信。

在去年举办的第四届中国纺织非遗大会上,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凯瑟琳

“传播中国纺织非遗友谊大使称号”。

凯瑟琳说:“我无法想象有一天会离开中国,

这是一种让我感受到大地、泥土的材料,

至今我仍在探索它的奥秘。”

撰文 陈稻稻 责编 邓凯蕾

为了香云纱来中国

遇到了未来的丈夫

德国人凯瑟琳·冯·瑞星博第一次见到中国香云纱,是在法国巴黎。

1995年,她正在巴黎高级时装公会设计学校念书,遇见了一位来自中国台湾的女设计师。她每天都会把这种面料穿在身上,这是一种飘逸、柔软、又带有金属光泽的黑色,这让凯瑟琳很心动,她想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面料。

直到有一天,这位设计师朋友邀请凯瑟琳到家里做客,让凯瑟琳有机会触碰到这种面料,她才知道,原来它叫“香云纱”,是丝绸的一种。

“面料本身像纸片一样薄,柔软又带有一定的硬度,我真的完全被它迷住了。”

学校期末考试一结束,凯瑟琳就马上飞往中国,与那位设计师一起工作。2000年,凯瑟琳来到北京,希望能找到制作香云纱最传统的工艺,也是在这座城市,她遇到了自己的丈夫张向云。

凯瑟琳和丈夫张向云

当时,张向云从湖北来到北京学法语,碰到凯瑟琳:“当时的法语老师给我介绍了凯瑟琳,让我去跟她学法语。”

得知凯瑟琳来中国是为了找寻香云纱,但却不会说中文,张向云就主动帮她多方打听,最后在北京一家售卖传统丝绸面料的商店里知道,香云纱是从顺德来的,于是便带着着凯瑟琳去了顺德。

凯瑟琳在顺德

沙沙作响的 “软黄金”:

雪藏3年,才能用于制衣

在顺德,凯瑟琳对香云纱有了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香云纱亦称“莨绸”,是岭南地区的一种古老手工织造的植物染色面料,也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

从诞生至今已经有600年的历史,在古时候,是贵族专享的一种面料。穿着走路的时候,会“沙沙”作响,因此最初称作“响云纱”,后人又以谐音叫作“香云纱”。

香云纱的制作工艺非常繁琐,成品很大程度上依赖适当的时令和天气,制作完成还需要窖藏一到三年的时间,才能用于制衣。

每年的产量非常有限,因此总被称为“软黄金”,曾一度濒临失传,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凯瑟琳每年去顺德两次

凯瑟琳每年都会去顺德两次,亲自参与到挖薯莨、染色、洗晒等过程,即使有时候气温达到40度,她仍然坚持。

“这真的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有时候太阳非常强烈,但我们又不得不把浸泡好的布料放到草地上去晾晒,然后把竹子放在布料上面,不断地去抖动它,否则就会留下痕迹。布料非常沉重,整个过程真的非常艰辛。”

薯莨

薯莨汁液

薯莨汁液压榨过程

香云纱的制作主要分为两大步骤:首先要选用桑蚕丝作为坯底,用中草药薯莨的汁液进行浸染,浸染好的桑蚕丝需要拿到大草坪中去晾晒,晒干之后,拿到室内再次进行浸染、晾晒,不断重复这个步骤,直到面料出现褐红色。

凯瑟琳亲自参与制作香云纱

河水冲洗

之后,在面料的其中一面上铺上富含铁元素的泥河,这时候,面料开始慢慢变黑,冲洗之后,就可以看到一面是带着光泽的黑色,另外一面则是亚光的赤褐色,两种不同的颜色、材质会同时出现在一块布料里。

凯瑟琳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步骤:“你都不敢相信,像泥浆这种看起来脏兮兮的东西,居然有这么神奇的效果,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

向中国人学习:

尊重传统、尊崇自然

凯瑟琳在来中国之前,曾在巴黎生活过8年,在多家高级时装屋工作过,其中不乏Dior、Christian Lacroix这些大牌,掌握了一套熟练的服装高定技法——自然、简洁、线条流畅。

来到中国之后,她开始着迷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天人合一,觉得这是对人、事物的一种尊敬。

于是在制作衣服的时候,她也转变了方式,用最好的原材料、最简单的方式、最复杂的工艺,做出最简洁的衣服。

丈夫张向云说:“很多人觉得凯瑟琳的衣服特别有东方的味道。其实在宋朝,现在我们所说的汉服,每一批面料的手织布都是80、90公分长宽,裁缝为了节约面料,就尽量利用面料的幅宽来做衣服,不裁剪,现在凯瑟琳也用这种方法。

在服装设计的风格上,来到中国以后的凯瑟琳也和在巴黎时不同。

“以前,我总喜欢做一些很复杂的设计,展示给别人看,我拥有超高的技法。但现在,我的设计完全是由面料本身来决定的。

英国舞蹈家Amy Grubb 穿凯瑟琳设计的衣服演出

像香云纱,如果你了解整个制作过程的艰辛,其中的自然法则,就不想造成任何的浪费。

在西方,我们总是凌驾于大自然之上,肆意地去破坏。但我在中国生活的这些年,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对自然是相当尊重的,你必须学会与自然相处,尊崇自然。”

红云纱雕塑作品《泥·重生》

红云纱服饰

除了香云纱,凯瑟琳还会使用红云纱。

红云纱的制作与香云纱类似,虽然不用经过“过泥”这一道工序,但需要更多次的浸染、晾晒,比香云纱要多出1-2年的储存时间,才能得到醇厚的红褐色。

凯瑟琳也创新了一种用铁锈处理红云纱的新方法,使红云纱的肌理呈现更独特的形态。

“红云纱对我来说,比香云纱更加难得、珍贵,整个染织的过程要更加小心,否则很容易留下污渍。”

石榴皮

大约在几年前,凯瑟琳开始自学用天然的材料进行织物染色,她喜欢用一些看似无用的东西进行染色,例如:石榴皮。

“吃完石榴之后,石榴皮都会当做垃圾扔掉,我把它捡回来,尝试在一些面料上进行染色,想不到能染出如此好看的亮黄色,真的非常神奇。

这可能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吧,小时候我非常喜欢收集糖果纸,然后做一些手作拼贴。我喜欢把大家认为没有用的东西,变成有用、好看的东西。”

胡同里的隐秘小院,龚琳娜是常客

在北京前门东区西兴隆街,久负盛名的东交民巷区域的北侧,有一座安稳的小院落,这便是凯瑟琳现在的工作室。

2000年,凯瑟琳来到中国没多久,就开始制作自己的服装。开始的时候是在家里工作,没有工作室。当时她觉得,在中国找裁缝去做她的衣服很简单,但慢慢发现,自己完全是按照高定的流程做衣服,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帮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开始有一对夫妻,江苏人,住得离我们家很近,他们有一家裁缝店,我会经常去找他们帮忙做衣服,慢慢地大家熟络起来,之后我就邀请他们加入我的工作团队。”

现在,她的工作室共有6位裁缝,每一位都跟她一起工作超过10年,最长时间的甚至有17年。

“赵阿姨跟了我快17年了,她对我来说是重要的伙伴,比我更了解所有香云纱面料的库存情况。”

凯瑟琳和龚琳娜

龚琳娜是凯瑟琳工作室的常客。

凯瑟琳说:“我与龚琳娜是在一次德国大使馆举办的活动上认识的,当时她的丈夫知道我是服装设计师,让她看看我做的衣服,她见到了之后很喜欢,我们就一直合作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了。

她每次演出,几乎都是穿我为她做的衣服,她觉得穿我的衣服在台上,能给到她一种力量、自信。她甚至不介意反复穿同一件衣服演出,不像别的明星,每次出演都要求服装是不一样的,她没有这样的压力。

在这方面,我感觉自己与她有些相似,坚持自己要走的路,不太介意别人的看法。我也会去看她的音乐会,相互支持了许多年。”

时不时有客人过来试衣服,凯瑟琳一定会把布料熨烫好。“每次给大家试穿,面料都要看起来是全新,像没有触碰过一样。”

“我无法想象有一天会离开中国”

凯瑟琳在中国生活已经超过20年了,她从没想过自己会在中国待这么久。

“我30岁时,妈妈知道我要去中国,非常支持我的决定,因为她是一个开放、喜欢探索新鲜事物的人;相反,爸爸知道这个决定之后,不太开心,因为他觉得中国太遥远了。

我妈妈今年83岁了,我很想念她,她也需要我。尽管不能陪伴在她身边,但我一年会飞回德国4次,专门探望她。”

凯瑟琳爸爸的陶艺作品(右)

来自家族的影响是抹不去的。凯瑟琳的父亲和爷爷都是陶艺家,外公也是陶艺家,妈妈在一家残疾儿童学校当手工课老师,教孩子们在丝绸织物上染色,凯瑟琳继承了家族的审美。

凯瑟琳和张向云有三个孩子,对于孩子的教育,他们有不一样的想法。

张向云思想比较传统,希望孩子每次考试争取考90分。但凯瑟琳觉得分数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喜欢。

凯瑟琳说:“我希望孩子可以跟我一样受到家庭良好的影响,跟着爷爷和爸爸捏泥巴,所以我才喜欢跟泥土、大地有关的材料,香云纱是我的创作语言。

我们应该给予传统手工艺人更多的尊重,并且告诉孩子,坚持做手工艺也可以是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人生不一定需要一张好文凭和一份薪水高的工作。”

在中国的20年,凯瑟琳几乎只往返于北京、顺德两地,很少出去旅游,几乎都在工作。最近两年,她才跟着丈夫一起去全国各地走一走,爬爬山、看看中国古代的寺庙和遗迹。

“其实我到现在还在学习,香云纱对于我来说还有很多神秘的地方。我无法想象有一天会离开中国,现在我做的事情,只适合在这里完成。”

部分图片由Rechenberg工作室提供

(0)

相关推荐

  • 揭秘香云纱,一件被低估的永恒珍宝,终于知道它为什么那么昂贵

    香云纱,它神秘,惊艳,永恒,是一块时光珍藏的布料,因极其珍贵,它曾是体面和身份的象征,被名门望族们争相追捧,它曾是宫廷专供品,上海的名媛富豪们更是将香云纱视为炫耀的珍品.连张爱玲和宋庆龄对它也钟爱有加 ...

  • 植物染料薯莨染罗帕

    提到薯莨,很多人不知道.先科普一下: 薯莨(学名:Dioscorea cirrhosa Lour.)是薯蓣科,薯蓣属藤本植物.块藤本植物,粗壮,长可达20米左右.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土层,为卵形.球形.长 ...

  • 做人,当如香云纱

    虽说百善孝为先,可我,还是被老爸老妈给气着啦. 天,下着大雨,在西餐厅吃饭,老公一边用吹风机给他女儿吹着淋湿了的衣服,一边说:"气什么,退不了就留着呗! "留着?!你知道多贵?!& ...

  • 植物染薯莨绸(布)实验中

    香云纱是莨纱与莨绸的合称,北京称为靠纱.是广东省的一种传统的汉族手工织造和染整制作的植物染色面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它制作工艺独特,数量稀少,制作时间长,要求的技艺精湛,具有穿着滑爽.凉快.除菌 ...

  • 植物染面料新品:莨纱罗

    一种提花丝织物,上面涂有薯莨的液汁.穿着轻快凉爽,适宜作夏季服装,表面乌黑光滑.类似涂漆且有透孔小花的丝织物,又称香云纱. 莨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丝织品,仅产于广东佛山地区的几个县.它以桑蚕吐丝织 ...

  • 马库斯-吕佩尔茨 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在北京开展

    西方绘画的回归:吕佩尔茨 德国新表现主义大师展 展览时间:2015年4月25日-5月24日 展览地点:北京时代美术馆(北京中环世贸中心D座35-37层) 2015年4月25日下午,"西方绘画 ...

  • 她辞去总监,在北京胡同开了20㎡花店,杨澜等众明星都专程拜访

    5年前的天天 是4A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 在北京,和大多数上班族一样 每天挤地铁,顶着黑眼圈熬夜 成天坐在空调房里 夏天短袖,冬天衬衫 衣柜里没有一件毛衣 好像失去了对季节的感知能力 久而久之,对生活也 ...

  • 北京胡同留不住新式茶饮?

    ​        "南方打工人每天都要纠结一波到底喝哪家奶茶."在北京上大学.工作后现居深圳的周小静(化名)直言,"但是在北京的生活似乎不存在奶茶选择困难,因为一共就那几 ...

  • 北京胡同里出来的14位明星,全是故事啊!

    从咱北京胡同里走出来的14位明星, 您知道都是谁吗? 快来瞅瞅有没有老街坊吧! 1.李连杰,麻花电台大院中出生的功夫皇帝 北京德胜门大街的一些胡同,至今还留有元朝的遗韵,功夫皇帝李连杰就在这片落满历史 ...

  • 精选国画大师黄宾虹山水作品20幅

    笔墨丹青新视角2019-07-06 04:33:00

  • 留住历史 留住文化 留住乡愁 拍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思考

    住久了胡同四合院是麻木的,忽然有一天我们住的胡同也写满了"拆"字,于是,我本能地拿起相机给这些曾经是我的"邻居们"作最后的留影,未曾想这一脚竟踏进了历史文化的宝 ...

  • 北京男子20年前3万卖的房子,现在竟想3...

    北京男子20年前3万卖的房子,现在竟想3万买回去,法院判决让人拍大腿 昨天我们说了在绍兴有两个男子因为20年前买了农村的一套房子而闹到了法院,最终法院以合同无效,让卖房给买家支付一定的费用而终结.这个 ...

  • 德国大师丢勒作品集(89幅)

    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德国最伟大的画家,德国文艺复兴的巨匠,是油画家.版画家.水彩画家及艺术理论家.他出生在德国纽伦堡,13岁时画了一幅自画像,形象逼 ...

  • 青山周平又一力作,藏在北京胡同里的秘密

    我说一句"搞建筑和室内设计的没人不知道青山周平",这没人反对吧! ▲ 青山周平 因改造"世上最小学区房"而走入大众视线,被称为"建筑界小栗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