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哪些人性的弱点?
人性是有弱点的。
比如,我一直很清楚自己人性中最大的弱点,就是“懒”,其次才是“天真纯洁”中的一点点骚气。
所以,前不久,当我开始读《人性的弱点》这本书时,我畅想的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汲取鸡汤的营养,戒掉身上的“懒癌”。
但当我看到封面上的英文标题时,我知道我错了,因为它的英文标题是“How to Win Friends & Influence People", 即“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大众”。
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帮助读者在社会、社交生活中游刃有余,才是该书的精要所在。
有人不屑读这类书。比如,当我在微博上说自己在读该书时,有网友指出:“看书还得看专业书籍,学业有专攻,不要读一些所谓的成功学,无用的鸡汤,浪费时间。”
这样的评论,我并不觉得没有道理。但某本书对自己是否有用,总得先去读,读了才知道合不合自己的“胃口”。
更可怕的是,生活中,有的人在从未读完某本书的情况下,只是随手翻了几页后,就说:“一般般!”
我想,这可能就是很多人从未完整读完一本经典的原因。读经典读不下去,可能不是因为书写的不好,而是“笨”,理解能力有限,抑或是定力不足而已。
有时,读书和谈恋爱确有相似之处:一时兴起后翻看两页便束之高阁,和一见钟情后甜蜜几日便爱答不理,都是“渣”。
1.
我的社交圈子不大,但交往的挚友和“损友”中,有几位是非常受欢迎的人。
因为日常接触的多了,所有的交往看起来都是“习以为常”。然而,直到读这本书时,我才突然意识到:每个万里挑一的有趣灵魂后面,都有着一套自己的处事哲学,而且是Great minds think alike.
作者戴尔·卡耐基在书中谈到,人性中最深层的动力是“对重视的渴求”。
我之前的领导就深谙此道。记得2015年我刚试水线上讲课时,虽然每次公开课讲的也不咋地,但领导还是很真心实意的感谢我的辛劳付出,还夸赞我点燃了听课学生买课学习的热情。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洞悉这一点,比如,半年前,一个同事当面跟我说,“别看石雷鹏你现在看起来有点火,实际上也是很low逼的。”
听完,我无语地笑了笑,心里默默说了句:“你个傻X!” 之后,工作的热情荡然无存。
是呀,再好的朋友也经不起你过分的直白,因为每个人的人性的根源深处,都强烈渴望着他人的欣赏。
相信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可很多人就是因为觉得自己什么都懂,反而从来不去想自己是否真的在实践中使用。更有甚者,一副高傲的嘴脸,说什么,“我长这么好看,凭什么去夸别人?”
所以,亲爱的你,在与舍友、朋友、同学、同事、恋人或家人相处时,是否去发现并真诚赞美过他们身上的优点呢?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极少有那种十恶不赦,让你根本无法发现优点的人。
2.
“赢得争论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避免争论。”卡耐基如是说。
很多年前,我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当时年幼的我,喜欢随意评价、指责甚至训斥别人;现在想来,真是觉得自己真是无知、可笑。
记得刚上大学时,同住的几个舍友晚上喜欢卧谈,谈论一些男女情爱话题和场景,令我倍感烦恼。
有一次,他们谈论到凌晨1:30,仍然意犹未尽。怒火中烧的我,大声斥责他们怎么能如此的污秽不堪。
结果呢?他们根本就无视我的存在,反而变本加厉,对我进行讽刺和打击。当然,对于他们的讽刺和打击,我也没当回事。后来,我也就习惯了,偶尔还参与一下讨论。
争论中,或许你能驳倒了别人,但很多时候,对方并不会因此而改变自己的想法。
事实上,争论和分歧是好事,因为它可能帮助你避免犯错。就像一句话说的那样,“如果两个合作伙伴总是意见一致,那么其中一个就没有存在意义。”
因此,我们要先学会聆听,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再从对方的表述中去思考你认可的部分,告诉他你的认可,但请求对方给与时间去思考并找出争论的症结所在。
写到这里,我倒是想给恋爱中的情侣提个建议:开始恋爱时,记得定个规矩——如果你们吵架,一个人发火时,另个人必须听着。如果两个人都在叫嚷,就不是沟通,是噪音。无论对彼此多么不满,都应该首先遵守这个约定。
这样的商定,其实也适用于其他人际交往的场景。
3.
最后,谈谈这本书的几个“不足之处”,可能会影响阅读体验(包括我)。
首先,该书写成于1936年,那个时候,我们还是漂浮在天空之中的一缕青烟。因此,书中所引用的多数案例,会让出生于21世纪的我们深感陌生和遥远。
久远的年代感,使得该书读起来不是那么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但这不是“局限性”,更不是“缺点”。
此外,该书的语言风格,并非走“幽默风趣”路线,而且有时连续引用多个故事来佐证同一个道理,虽然是旁证博引,目的是让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受益,但读起来略显堆砌之感。
寥寥数语,远未能道尽书中所言。我边读边记,写了点杂感与大家分享,一是提醒自己学以致用,二是记录生活的点滴,等我110岁时再翻看今天的文字,或许能追寻到自己当年青春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