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疟疾病证精选的药方

治疟疾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疟疾病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2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疟疾是由于疟邪侵入人体,伏于少阳,出入营卫,正邪交争所致的疾病.临床以寒战壮热,头痛,烦渴,汗出热退,休作有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但多见于夏秋蚊虫孳生繁殖季节,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西医学中各类疟疾如间日疟、恶性疟疾、脑型疟疾、慢性疟疾以及由疟疾所致的肝脾肿大.

(一)正疟 呵欠乏力、皮肤粟起、寒栗鼓颔; 壮热、头痛、口渴引饮; 遍身汗出、热退身凉; 苔白薄或黄厚、脉弦紧或弦数;但兼见脉象随发作的不同阶段而异,阴盛时弦紧,阳盛时弦数。方药:

1.柴胡截疟饮

柴胡24克 黄芩9克 人参9克 半夏12克 炙甘草9克 生姜片9克 大枣12枚  常山9克 槟榔9克、乌梅9克 

加减:

1. 口渴甚者(津液损伤),加葛根、石斛生津止渴。

2. 胸脘痞闷,苔白腻(湿浊中阻),去参、枣之满中碍湿,加苍术、厚朴、青皮理气化湿。

3. 烦渴、苔黄、脉弦数(热盛津伤),去参,姜,枣之辛温补中,加石膏、花粉清热生津。

具有祛邪截疟作用的方剂甚多,其中尤以常山为主组成者最多。因常山有致吐的作用,古代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常配槟榔、乌梅、草果及其他和胃理气降逆的药物,以增强对机体的调理,并减轻常山的副作用。另外,也有少数以青蒿为截疟主药的方剂。下面着重介绍四个有代表性的方剂,其中以常山为主的三个方剂,虽有和解表里的作用,但不及柴胡截疟饮,而理气降逆,运脾除湿之力则较其为强,可根据兼证的不同选用。截疟七宝饮;祛邪截疟,理气运脾,可用于正疟。常山,祛邪截疟,槟榔,陈皮,甘草,理气降逆,草果、厚朴、青皮,燥湿运脾。

  止疟丹。祛邪截疟,理气运脾,可用于正疟。常山,祛邪截疟,香附、半夏曲,理气降逆,草果、青皮,燥湿运脾

 常山饮:祛邪截疟,理气运脾,可用于正疟之稍偏热者。常山,祛邪截疟;槟榔,乌梅、草果,生姜,理气和胃运脾,减轻常山致吐副作用,知母、贝母,清热散结。  截疟青蒿丸;祛邪截疟,可用于正疟。青蒿,马鞭草.祛邪截疟,冬瓜叶,清热,肉桂,温里。热偏盛者可去肉桂。 .

  正疟 证候 先寒战,继高热,后汗出,热退身凉,休作有时,舌苔薄白,脉弦数。常用方

2.小柴胡汤合截疟七宝饮加减。

柴胡24克、黄芩9克、常山9克、草果9克、清半夏12克、槟榔9克 

加减 :

1. 恶寒甚,舌苔白者,去黄芩,加羌活、桂枝辛温解表;

2. 胸闷腹胀,舌苔浊腻,痰湿偏重者,加厚朴、苍术、青皮、陈皮燥湿化痰和中;

3. 热甚,烦渴口干,舌质红者,去草果,加生石膏、知母、天花粉清热生津,青蒿、马鞭草截疟。

临证参考 本证虽属典型疟疾,尚有偏寒、偏热、夹痰、夹湿的差别,故应从寒热之轻重,舌苔之颜色进行辨证用药。方中常山为截疟要药,但易致呕吐,应注意炮制,先用酒浸炒透,并与半夏、陈皮同用,药宜温服,忌热服,即可避免副作用。此外,截疟的方剂较多,多以常山为主药,也有少数以青蒿为主药的方剂,如:柴胡截疟饮(柴胡、黄芩、人参、甘草、半夏、生姜、大枣、草果、厚朴、青皮、甘草),具有祛邪截疟,理气运脾之效;止疟丹(常山、槟榔、青皮、草果、香附、半夏曲),具有祛邪截疟,理气运脾之功效;常山饮(常山,槟榔、乌梅、草果、生姜、知母、贝母),具有祛邪截疟,理气运脾,兼有清热散结之功效;截疟青蒿丸(青蒿、马鞭草、冬瓜叶、肉桂),具有祛邪截疟之功。以上诸方均可用于正疟的治疗,可根据兼证的不同而选用。

(二)温疟  寒少热多、头痛; 口渴引饮,便结尿赤; 汗出不畅,骨节酸疼; 舌红、苔黄、脉弦数。方药:

3.白虎加桂枝汤。

知母18克 石膏48克 炙甘草6克 粳米12克 桂枝9克  黄芩9克、北柴胡24克、青蒿9克、常山9克 

加减:方中无截疟之药,应加青蒿以祛邪截疟,兼收清解里热之敢。并可加柴胡和解祛邪。  

变证

1.若温疟表现气短,胸中烦闷不舒,泮多,且无骨节酸痛者,为不兼表寒,热势较甚而津气两伤,可改用清热生津益气之白虎加人参汤为基础方,加青蒿截疟及清热。口渴引饮显著者,为津伤较甚,可加生地麦冬、石斛、玉竹养阴生津

2。症见暮热早凉,口渴引饮,舌红,苔少者,为邪留阴伤,可改用青蒿鳖甲汤养阴清热,祛邪截疟。方中以青蒿清邪热并截疟邪,鳖甲、知母、花粉育阴清热,生津止渴,丹皮、桑叶凉血清热,用以为佐。

加减:

1 如表邪解里热盛者,去桂枝辛温发散;

2. 高热势剧,口渴引饮,大汗出,热耗津气者,去桂枝,加太子参、麦冬、天花粉、石斛益气生津,

3. 胸闷泛恶痰多.舌苔黄腻,痰热内结者,加瓜蒌、枳实、黄连、竹茹、法半夏清热化痰;

4. 热郁于少阳,胆汁外泄,肌肤黄疸,便秘尿赤者,加茵陈、大黄、栀子、黄柏清热化瘀,利胆退黄;

6. 湿热壅阻肠道,痢下赤白者,加白头翁、黄连、秦皮以清热燥湿,解毒治痢.

临证参考 本证多因阳盛之体感受暑热所致,故其邪热之势甚于正疟,迅速出现里热炽盛证候,且每多波及其它脏腑,病情较重,故用药量要大,服药次数宜增多。如能早期控制,即可防止累及其它脏腑的病变出现,一经热退,诸症随之缓解。  .

温疟 证候 发作时恶寒轻而时间短,发热重而持续时间长或但热不寒,汗出不畅,头痛,关节疼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苔黄舌红,脉弦数或滑数。常用方 白虎加桂枝汤加减。

(三)寒疟 寒多热少,口不渴; 神疲体倦,胸闷脘痞; 苔白腻,脉弦。方药。

4.柴胡桂姜汤。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干姜6克 栝蒌根12克 黄芩9克 牡蛎9克 炙甘草6克  

 ( 或 北柴胡24克、黄芩9克、桂枝9克、干姜6克、草果9克、青皮6克、陈皮6克、炒常山9克)

加减:加蜀漆或常山祛邪截疟,

1. 脘腹痞闷,苔白腻甚者(寒湿内盛),加草果、厚朴、陈皮理气化湿,温运脾胃。

变证。 

1.寒疟而表现头身疼痛,汗出不畅者,为兼感风寒,亦可改用草果饮,温中理气,辛散表寒。方中以草果、良姜、青皮、陈皮、甘草温中理气;川芎、苏叶、白芷辛温解表。可加蜀漆或常山截疟。

2.寒疟而表现胸腹满闷,不思饮食、口淡无味,苔白腻者,为寒湿内困脾胃。可改用万安散温燥寒湿,祛邪截疟。方中以常山祛邪截疟,苍术、厚朴、陈皮、槟榔、甘草温燥寒湿,运脾畅中,槟榔并有减少常山副作用之义。

  3.寒疟而表现振寒少热,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者,为中虚寒盛,可改用果附汤(方由草果、附子组成)温中逐寒,并加蜀漆或常山截疟。

4.症见腹胀不渴,呕吐清水者,为脾寒不运,胃寒水逆,可改用温脾汤温运脾胃,祛邪截疟。方中以草果,厚朴、桂枝温运脾胃,燥湿消胀,茯苓、生姜养胃降逆,蜀漆祛邪截疟。

加减:

1. 苔白,口不渴者,去黄芩之苦寒;

2. 但寒不热,神困嗜卧,胸闷泛恶,苔白厚腻,夹痰夹积者,加厚朴、槟榔、制半夏化痰消积;

3. 脾阳虚者,用附子理中汤加蜀漆、草果、厚朴温运脾阳,燥湿祛痰截疟。

(3)临证参考 本证虽为寒疟,但非纯寒无热,不过是寒多热少而已,但亦有别于正疟之偏寒者。邪留少阳者,乃阳虚之体复感寒湿,是以寒盛证候较著,其病势较正疟为重。若热象一旦消除,即可撤减黄芩之苦寒而主以温阳健脾,燥湿截疟药予以调治。

  寒疟 证候 发作时恶寒重而持续时间长,发热轻而持续时间短。或但寒不热,胸闷脘痞,恶心欲吐,口不渴,神疲体倦,舌质淡,苔白腻,脉弦迟。常用方 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

(四)瘴疟

  1. 热瘴 微热甚,或壮热不寒; 头痛,肢体疼痛,面红目赤; 胸闷呕吐; 烦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热赤; 神昏谵语,或失音不语; 舌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药;

5.青蒿素合清瘴汤。

青蒿、常山、黄连、黄芩、知母、柴胡、半夏、茯苓、陈皮、竹茹、枳实、滑石、甘草,辰砂 

加减:壮热不寒(阳热亢盛L加石膏清热泻火,口渴心烦,舌红少津(热盛津伤),加生地、玄参、石斛、玉竹清热养阴生津,神昏谵语(热毒蒙蔽心神),急加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清心开窍。

热瘴 证候 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如裂,肢体烦疼,面红目赤,烦渴饮冷,大便秘结或利下不爽,小便热赤,甚则声哑不能言,或神昏谵语,狂躁不宁,痉厥,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常用方

6.清瘴汤加减。

柴胡、青蒿、炒常山、黄芩、黄连、知母、金银花、碧玉散、竹茹、制半夏、陈皮 

加减:

1. 高热甚者,去半夏,加生石膏清热泻火;

2. 口渴心烦,舌质深绛,热盛伤津者,加生地黄、玄参、石斛、玉竹养阴生津;

3. 舌苔垢黑,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元明粉通腑泄热;

4. 高热不退,声哑或神昏谵语者,用至宝丹、紫雪丹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5. 抽搐,角弓反张者,加服羚羊角粉清肝风镇痉。

临证参考 本证病情凶险,病重而多变。瘴毒热邪尤甚于温疟,治疗之重点应迅速控制高热、痉厥。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加强截疟治疗,可控制病情恶化而缓解。中药用量要重,其中生石膏可用至60—100g,每日2剂,分4次服。

2。冷瘴; 寒甚热微,或但寒不热,阴阳相移,阴寒内盛,呕吐腹泻,寒湿内困,升降失司。神昏谵语,瘴毒湿浊蒙蔽心窍,神明失司,苔白腻、脉弦,寒湿内阻。方药:

7.青蒿素合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藿香10克 厚朴10克 苍术10克 陈皮10克 半夏10克 甘草10克  

1.若兼有头痛者,加川芎、白芷,祛风止痛;

2.冷泻不止者,加木香、诃子、肉豆蔻以暖脾温中,涩肠止泻;

3.腹痛甚者,加干姜、官桂,温中散寒止痛;

4.呕逆,加丁香、砂仁,温胃散寒,降逆止呕。

加减;神昏谵语(神明失司),合用苏合香丸芳香开窍。但寒不热,四肢厥冷,脉弱无力(阳虚气脱)一一加人参、附子、干姜益气温阳固脱。

冷瘴 证候 寒甚热微,或恶寒战栗,但寒不热,呕吐腹泻,神志昏蒙,嗜睡不语,苔厚白如积粉,脉弦迟。常用方

8.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藿香梗10克、厚朴10克、佩兰10克、石菖蒲10克、荷叶10克、草果10克、苍术10克、清半夏10克、陈皮10克、甘草10 

加减:

1.恶心呕吐,秽浊中阻者,吞服玉枢丹以辟秽止呕;

2. 嗜睡昏蒙,神识不清者,加服苏合香丸以芳香开窍醒神。

临证参考 本证瘴毒寒湿秽浊之气严重,其寒冷颤栗之状尤甚于寒疟,且易出现神识改变,故治疗重点在于除瘴辟秽,防止邪蒙心神之变 

(五)劳疟 倦怠乏力,短气懒言; 食少、面色萎黄,形体消瘦; 过劳之后,寒热时作; 舌质淡、脉细或弱。方药。

9.何人饮。

何首乌9—30克 当归9克 人参9—30克 陈皮6克 煨姜3片  

加减:

1. 寒热时作(疟邪未除),加青蒿或常山祛邪截疟;

2. 食少面黄,消瘦乏力(脾失健运、气血亏虚),加黄芪、白术、枸杞增强益气健脾养血之功.

变证 .

1.劳疟而主要表现中气不足甚至气虚下陷的症状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益气升阳。寒热时作者加用截疟药。 .

2.主要表现为气血亏虚,脾胃虚弱者,可改用参归养荣丸。本方为《万病回春》用于治疗疟疾的方剂,方中以人参、茯苓、白术、山药、莲肉益气扶正,健脾养胃,当归、熟地黄,芍药补益精血;砂仁、厚朴、陈皮、甘草温运脾胃、理气和中。本方补益气血及健运脾胃之力均较何人饮为强,用于气血亏虚较甚者。寒热时作者,加用截疟药。

3.劳疟久不愈,气血亏虚,气损及阳,症见形寒嗜卧,舌淡脉弱,发时不渴者,可改用扶阳汤益气温阳,祛邪截疟。方中以人参、鹿茸、附子、.桂枝益气温阳,人参、当归益气养血;蜀漆祛邪截疟。 .

4.主要表现阴虚内热,口渴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者,可改用祛劳散养阴清热,祛邪截疟。方中以常山、青蒿祛邪截疟,鳖甲、知母、青蒿、柴胡养阴清热,枳壳、木香、甘草理气和中。

劳疟 证候 疟疾久发不愈,面色萎黄,倦怠无力,懒言气短,纳食减少,自汗,遇劳易发,舌质淡,脉细。常用方

10.何人饮加减。

党参9-30克、制何首乌9-30克、炒白术9克、当归、生白芍9克、陈皮6克、炒常山9克、大枣3枚、生姜3片   

加减:

1.倦怠自汗,气虚较甚者,加黄芪、浮小麦、煅牡蛎益气固表止汗;

2. 血虚甚者,加熟地补血;

3. 午后低热,舌红阴虚者,加生地黄、鳖甲、青蒿、白薇、乌梅养阴清热;

4. 胸闷脘痞,大便不实,舌苔白而浊腻者,去何首乌,加姜半夏、煨草果燥湿化痰,行气消痞;

5. 脾阳虚者,加制附片温补脾肾。

临证参考 本证以正虚为主,但需辨明气血阴阳,一般以气血亏虚多见,而尤以血虚为多;若以温疟、热瘴所致者,则以阴血亏耗为多;因寒疟、冷瘴所致者,多为阳气虚弱,也有阴阳气血之虚同时并见者,用药宜兼顾。疟邪未清者,还宜配用截疟药。

(六)疟母 疟疾病久,胁下结块。《医学入门。卷五.疟》谓。。凡疟经年不瘥,谓之老疟,必有痰水瘀血,结成痞块,藏于腹胁、作胀且痛,乃疟母也。方药:

11.鳖甲煎丸。

炙鳖甲36克 射干9克 黄芩9克 北柴胡18克 鼠妇9克 干姜9克 大黄9克 白芍15克 桂枝9克 葶苈子3克(熬) 石苇9克 厚朴9克 牡丹皮15克 瞿麦6克 紫葳9克 半夏3克 人参3克 土鳖虫15克 炙阿胶6克 炙蜂房12克 赤硝36克 蜣螂18克 桃仁6克  

1.若久病体弱者,可与补益之剂结合使用,如配入黄芪、白术、熟地、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

2.疼痛较甚,加三七、玄胡、川芎以活血止痛;

3.胀满甚,加三棱、莪术、香附、大腹皮以行气消胀;

4.饮食不香,纳食难消,加山楂、神曲、鸡内金等以和胃消食。 

疟母 证候 久疟寒热不止者,左胁下有痞块,按之疼痛,舌质紫黯,脉细涩。常用方

12.鳖甲煎丸加减。

党参9克、生白芍15克、阿胶6克、北柴胡18克、桂枝9克、厚朴9克、生大黄9克、鳖甲36克、土鳖虫15克、蜣螂虫18克

加减:

1. 气血两虚者,加黄芪、当归、炒白术、熟地黄益气养血,

2. 伴有阳气不足者,加肉桂,或加服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营丸,加强扶正祛邪消痞之力。

  临证参考 鳖甲煎丸由23种药物组成,攻补兼施,寒热并用,有活血化瘀,软坚消痞的作用。本证亦可用鳖甲煎丸之成药调治,同时配以补养气血之煎剂治疗。

疟疾其他治法

  (一)单验方

  1.常山。能祛邪截疟,可用于除瘴疟外的各类疟疾,6--9克,水煎,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如《世医得效方》露星饮,即单以常山一味,水酒各半,煎服治疟。

  2。胜金丸(《局方》),由常山,槟榔组成。各6--9克,水煎,于疟发前2小时服。

  3。常山6—9克,苍术、白芷各9-12克,草果3—6克,水煎,于疟发前2小时服。

  4。苍术、柴胡,蜀漆各9克,草果3—6克,水煎,于疟发前2小时服。

  5.青蒿;能祛邪截疟,在《肘后方》即单用青蒿治疟,可用于各类疟疾。鲜青蒿60--120克(干品30一60克),煎服。

  6.马鞭草。能祛邪截疟,在《千金要方》即单用以治疟疾寒热。30--60克,煎服。

  7.白芷、防风、雄黄、常山各等分,研末、塞鼻。

  8。疟母丸(《脉因证治》).由鳖甲、三棱、莪术、香附、阿魏组成,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作用。用于治疗疟母。

  9。鳖甲丸(《明医指掌》)。由鳖甲,穿山甲、莪术、青皮组成,作用及适应证同上方。

  (二)针灸 .

  自《内经》即有论述针灸治疟的专篇(《素问。刺疟篇》),针刺对一般的疟疾确有良好疗效,伹对瘴疟的效果较差

  主要穴位。大椎、陶道、内关、间使、后溪、足临泣。

  方法:每曰一次,或发作前2—3小时针刺,以泻法为主,不留针,或留针15~30分钟,每隔5一10分钟反复提插捻转一次。连续治疗3—6天。恶寒甚者可加灸法。

  1.中成药

  (1)鳖甲煎丸(铁船牌,浙江绍兴中药厂);大蜜丸每次2丸,小蜜丸每次6g,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疟母,胁下症块。临床亦多用于肝脾肿大,腹部肿块等。

  (2)大黄廑虫丸(上药牌,上海中药一厂):大蜜丸每次1—2丸,小蜜丸每次3—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瘀血内停,腹部肿块,肌肤甲错,目眶黯黑,潮热赢瘦,经闭不行。

  (3)化症回生丹(晋临牌,山西临汾中药厂):每次1丸,每日工一2次,饮前温开水送服.用于肝脾肿大、子宫肌瘤等

  2.单验方

  (1)香草方 制香附30g,制草乌15g,水煎服.主治寒疟.血分有热及孕妇忌用。

  (2)苍芷芎桂散 苍术lOg,白芷lOg,川芎lOg,桂枝lOg,研成细末,筛过,贮入玻璃瓶内密封,防其泄气,用时取出lg放四层普通纱布上,卷成约2cm的长条,在疟发前2"---3小时或半小时塞入鼻孔。主治疟疾,并可抗疟疾复发.

  (3)青蒿15~30g,水煎分2—3次服,连服3天.

  (4)草果lOg,倒枳草30g,水煎,分2次服,连服3天.

  (5)鲜马鞭草60~120g,水煎分2次服,于发作前2小时、4小时各服工次,疟止后连服3天.

  (6)常山lOg,草果lOg,知母lOg,贝母lOg,水煎,在发作前1小时服。愈后再服工剂。

  (7)徐长卿全草5—7株(或干品lOg),洗净,加水300m1.煎服至150~200ml,在疟发前2--4小时之间服完.

  (8)何首乌20~25g,甘草2g,浓煎2小时,分3次食前服用。

  (9)常山6—9g,水煎,于疟疾发作前2小时服。用于除瘴疟外的各类疟疾。

  (10)胜金丸 常山、槟榔各6--9g,水煎,于疟发前2小时服。

  (11)白芷、防风、雄黄、常山各等分,研末,塞鼻。

  3.外敷法

  (1)截疟膏 草果、山奈、胡椒、百草霜,4味等分。共研细末,贮瓶备用。于疟发前4—6小时将上药置于两块清凉膏(也可用胶布)上,分别贴大椎、神厥各1块。对截止疟疾发作及抗复发有一定效果。 、

  (2)二甘散 甘草lOOg,甘遂lOOg,研细末混和,收贮藏瓶中备用,治时取药末0。5—1g,以消毒棉花包裹,使其呈球状,放置脐窝中,外敷4cm的胶布,四周固定粘紧,勿使泄气,每次贴药1—2天,在发疟前3小时贴药,对症状较轻者,可酌情再用药1一2次。主治间日疟,恶性疟。

  (3)穴位发泡 用鲜毛茛或野薄荷,或独头大蒜适量,捣烂,将约黄豆大小的药泥捏成饼状,敷于双侧内关或间使穴,使之发泡。待水泡胀满后,局部常规消毒,在水泡下方用注射器针头刺破,使液体流出,取消毒纱布覆盖,胶布固定,防止感染,可控制其发作。

  (4)胡椒粉外敷法 用针刺大椎穴,并少量放血,取白胡椒粉0.3g,撒在半寸见方胶布上贴于大椎穴,在疟疾发作前2—3小时使用,连用2—3日。

  4.针灸

  取穴:大椎、间使、后溪、陶道、合谷、足临泣。每日工次,或发作前2"--3小时针刺。以泻法为主,不留针,或留针20~30分钟,3—6天为1个疗程。

  5.青蒿素片 每次5.4g口服,每日3次;或青蒿素注射剂、青蒿素油混悬注射剂,每次0.2—0.3g,每日1次,肌内注射。其杀灭疟原虫的速度优于氯喹,具有高效、速效、无明显毒性及副作用的优点,不足之处是治疗后疟疾复发率较高

疟疾现代研究

  50年代以来,全国应用中医中药防治疟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应用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获得优良效果的这一重大研究成果,更是令世界瞩目.

  一、对青蒿抗疟的研究

  青蒿治疗疟疾早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1971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从中药青蒿(黄花蒿)中找到了抗疟有效成分。其后,各单位先后分离出抗疟有效单体青蒿素(黄花蒿素)。1974年临床运用青蒿素救治恶性疟疾和脑型疟疾患者获得成功。近20多年来,对青蒿治疗疟疾的研究成果显著,从临床观察、剂型改革及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成都中医学院用青蒿醇浸膏片(含浸膏3—3.6g)治疗间日疟54例,全部治愈。平均28小时疟原虫转阴,平均退热时间为30小时.但有13%的病例1个月内复发(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8,V7):27)。江苏高邮用青蒿叶首次lOOg,以后每次65g,作成煎剂(煮沸3分钟即可),每日3次,连服3天,治疗疟疾患者58例,有效率87.9%,平均退热时间为15.6小时,平均疟原虫转阴时间为54.35小时。少数病例有复燃现象,再用青蒿煎剂,仍然有效(中草药通讯,1975,V5>:43)。四川省中药研究所用青蒿叶加工制成的青蒿片,1978年5月已有四川省卫生局鉴定。在四川省17个县2工个验证点治疗间日疟485例,恶性疟105例,共计590例,治愈率达100%。其中仅3.4%病例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且不加治疗能很快消失.与氯喹比较,疗效相似,控制症状和疟原虫转阴较快,副作用小。在云南、广东、海南岛抗氯喹区,青蒿片治愈率高于氯喹,显示了青蒿片与氯奎无交叉抗药性。但对间日疟原虫的近期复燃率为20%一30%,高于氯喹。若配伍伯喹,近期复燃率可降至10%左右(中医年鉴,1983,130)。在对青蒿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并发现了青蒿素优异的抗疟作用。在1972—1979的7年间,全国有lO个省、市、自治区用青蒿制剂和青蒿素制剂在恶性疟、间日疟流行地区进行了6000余例的临床验证,结果表明在速效、低毒方面优于氯喹和现有其它抗疟药物,特别是在救治脑型疟和抗氯喹的恶性疟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如广州中医学院用青蒿素治疗凶险型恶性疟48例,其中脑型疟40例(除3例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外,其余37例昏迷),除4例脑型疟极重型死亡外,44例均治愈,治愈率为91。7%,死亡率为8。3%,青蒿素对凶险型恶性疟疗效迅速,且未见到副作用(新医药学杂志,1979,V工>:10)。昆明医学院在云南省某高疟地区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病人207例,并在当地同时用氯喹80例以作对照。治疗结果,青蒿素各剂型治疗207例(恶性疟60例,间日疟147例),均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而氯喹组治疗恶性疟80例,治愈76例,治愈率为95%。原虫阴转的速度明显快于氯喹,青蒿素片剂、油剂、油泥悬剂对恶性疟原虫的阴转时间平均分别为37小时、31.1小时、29。7小时,而氯喹为65。7小时。青蒿素抗疟具有高效、速效的优点,其不足之处是复燃率较高(新医药学杂志,1979,(5):49)。王同寅报道用青蒿素制剂治疗疟疾2138例,将其中恶性疟527例、间日疟738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恶性疟疾临床治愈523例,(99.27%),有效4例(0。76%),间日疟738例,全部治愈,由片剂改为注射剂后复燃率虽显著下降,但仍在lo%左右,治疗中无明显毒副作用(中医年鉴,1983,130)。蔡贤铮报道,用青蒿素、周效磺胺、乙胺嘧啶、伯氨喹啉四药伍用一次疗法治疗抗氯喹恶性疟60例,全部有效,治愈率达lOO%.52例随访2月,未见复燃,与同期应用氯喹标准剂、单用青蒿素和周、乙、伯三药伍用三方案治疗81例比较,显著为优(中医年鉴,1983,130)。广东省东方县医院用青蒿素治疗脑型疟疾36例,治愈34例(占94。4%),死亡2例(占5.6%),治愈病人的意识障碍恢复正常时间平均28.5士24.7小时,所有病例未见明显副作用,疗效可靠、安全(新医药学杂志,1979,(1>:20).符林春等用青蒿素治疗17例妊娠16—18周的疟疾病人,全部治愈,平均退热时间为25.7士22.9小时,平均原虫阴转时间为46.2士16.1小时,其中4例脑型疟的平均清醒时间为37。3土15.9小时,未发现早产、难产和死胎。并对出生的儿童进行了3个月一10年不等的追访,生长、智力均正常,未发现先天畸形或其它先天性疾患(中医杂志,1988,29(7>:512)。

  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通过药理研究证实,青蒿素主要作用于疟原虫红内期,而对疟原虫红前期及组织期均无效。青蒿素在体内吸收快,分布广,排泄快。青蒿素作用于疟原虫滋养体的膜系结构,干扰表膜一线粒体功能,从而起到杀灭疟原虫的作用(新医蓟。

  青蒿和青蒿素制剂的研究成功是抗疟药研究史上继喹啉类药物之后又一次突破。青蒿素是与已知的抗疟药完全不同的新型化合物,从而为进一步寻找抗疟药开辟了新途径。作为治疗药物它和目前抗疟药比有速效、低毒的优点,特别是在救治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的恶性疟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是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二、对常山抗疟的研究

  常山根水浸膏对疟疾有显著疗效,常山叶(蜀漆)抗疟效价为根的5倍,但不能防止复发。常山全碱的抗疟效价约为喹宁的26倍(中药大辞典,。据重庆市第一中医院临床观察,常山与等量的半夏配伍,可减轻常山致吐的副作用(中医杂志

(0)

相关推荐

  • 【《时病论》卷之五】7

    夏伤于暑秋必疟大意 经云∶夏伤于暑,秋必 疟.谓夏令伤于暑邪.甚者即患暑病,微者则舍于营,复感秋气凉风,与卫并居,则暑与风凉合邪,遂成 疟矣.景岳云∶ 者皆也,总疟之称也:疟者虐也,凌虐之义也.疟之为 ...

  • 【经方习读】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金匮要略> [原文]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治疟疾以发渴者,亦治劳疟(金匮疟疾)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四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 ...

  • 疟疾诊治精粹

    疟疾为感受外邪.邪正交争所致,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本病以夏秋季节多见.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流行,以海南省.云南省.广东省.广西省等南方地区多见. 公元前1200年,殷虚甲 ...

  • 治耳鸣、耳聋病证精选的药方

    治耳鸣.耳聋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耳鸣耳聋证 ...

  • 治腰痛证精选的药方

    治腰痛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腰痛证病的症状,根 ...

  • 治萎黄证精选的药方

    治萎黄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萎黄病的症状,根据 ...

  • 治癃闭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癃闭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8个药 ...

  • 治淋证精选的药方

    治淋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淋证病的症状,根据症 ...

  • 治内伤发热病证精选的药方

    治内伤发热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内伤发热证病 ...

  • 治尿浊证精选的药方

    治尿浊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尿浊证病的症状,根 ...

  • 治痉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痉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8个药 ...

  • 治积聚证精选的药方

    治积聚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积聚病的症状,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