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读《瓦尔登湖》:一片冰心在玉壶
作者:梅荷
(一)它令你在纷乱的思绪中得到内心的安静
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雪国》,美在景物,在作家细腻唯美的情感表达中,读来心驰神往,如同随主人公经历了一场令人动容的纯美爱情。而《瓦尔登湖》,则是一种大自然的静美,它令你在纷乱的思绪中得到内心的安静。
我所谓的读,是朗读,有声有情地读。
《瓦尔登湖》是我在听了专业朗读者读了无数遍后开始自己朗读的一本书,最初是读书人平静的声音吸引了我。
我在早晨听,在路上听,在晚上听,在每时每刻的空闲里听。有时候,他说的内容我一个字没记住,但他的语调却能让我静下来,读书人的声音魅力来自于书里的故事,我把早晨瑜伽的伴奏乐改成《瓦尔登湖》的播音,神奇的是,它并没有波动我的心跳,我依然内心平和地练习着,这是否就是身心合一了呢?
一个月后,我在听了无数遍的《瓦尔登湖》后,决定把它收入囊中。
(二)从简单的生活中写出了极富含义的人生哲理,遵循了“大道极简”的道理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在1859年出版的书,是他用第一人称写下的自己在瓦尔登湖亲身经历的两年生活。
译者徐迟先生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你能把你的心平静下来吗?你最好把你的心平静下来再读,不然你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很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莫知所云。”
的确,如果你从来没有向往过大自然,留恋世间万物,那么这本书给不了你什么。如果你总是行色匆匆,为生计忙碌,从未停下脚步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倾听自己的心声,那么这本书不适合你。
这本书是作者在1845年只身拿着一柄斧头,跑进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独居到1847年后写下来的一本书。译者徐迟先生说,作者的一生如此简单馥郁,如此孤独芬芳,他的一生不简单,而且是精美绝伦。
我认为,徐迟先生这句“简单而馥郁,孤独而芬芳”恰如其分,用它来概括作者在瓦尔登湖的生活和心境再合适不过了。我在听了多遍《瓦尔登湖》后悟出,作者从简单的生活中写出了极富含义的人生哲理,遵循了“大道极简”的道理。
亦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历代田园派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他们都是在追寻一片心灵的净土来安放自己的志向,他们避世而不厌世,安静且从容,他们心系天下,乃当世的仁人志士,给纷乱世界中的人们以惊醒,给后人以借鉴。
我最喜欢读《瓦尔登湖》里关于《湖》的那一节,散文式的书写把一片湖写的唯美至美大美,一种连呼吸也静止的美。在作者的心中,瓦尔登湖的美和那个身外的世界截然不同,它自然,高贵,纯粹,甚至连湖里的污垢也是纯洁的,连湖里的鱼也是美丽的,在作者的意识里,它们是不愿意沾染红尘才来到湖里生存的。
作者用了极细致的观察来描述湖里的鱼,湖里的水,以及洒在湖面上光和由此形成的水色。他说:“它们太纯洁了!不能有市场价格,它们没被污染,它们比起我们的生命来,不知美了多少,比起我们的性格来,不知透明了多少。”
梭罗热爱大自然的程度无人可比,他针对污染大自然的那些人和物的语言是犀利的,如鲁迅语。他说:“大自然极其寂寞地繁茂着,远离着他们居住的乡镇。说甚天堂!你侮辱大地。”
梭罗的散文里充满哲理,他不仅仅是描写景物,述说事件,他还结合当前的环境评说当下的时势。他在瓦尔登湖的生活是简单的,但他说:“如果所有的人都生活得跟我一样简单,偷窃和抢劫便不会发生了。”
可见,他的生活是简单的,但他的思想却不简单。就如他在《豆子》这一章节里写到的“我不要花那么大的劳力来种豆子和玉米了,我将种这样一些种子,像诚实,真理,纯朴,信心,天真等。”
他诗意的语言里透着智慧,幽默风趣的语言里充满哲思。梭罗的生活是安静的,但他的内心却是充满激情的。他热爱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物。
他是有选择的在生活,他选择简朴,放弃繁琐。
他选择归隐,放弃名利。
他选择自给自足,放弃依赖别人。
他选择素食,拒绝杀生。
他选择自由,拒绝束缚。
他选择善良,拒绝残忍。
梭罗的心是柔弱的,他笔下的草充满灵性,他笔下的鱼千姿百态,他笔下的湖就是一片圣洁之地,是不容玷污的,是他心灵的归宿地。他爱这片湖,同时爱上一种生活方式;他爱这片湖,也是他内心的一种表达;他爱这片湖,如同他的生命。
(三)读其文,涩中有辣,辣中有甜,如一壶老酒,饮之,辣在喉咙,畅在肝肺,甜在心间
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如同人与人的关系,亦如同人与世界的关系,虽变幻莫测,也有章可循。在《瓦尔登湖》里,梭罗把他与大自然的关系,密切到了他与炭火的关系,他与面包的关系,他与生命的关系。
他讲人与人的故事(访客),讲动物与大自然的故事(禽兽为邻),还讲了人与动物的故事(冬天的禽兽),以及人与植物(种豆)的故事和人与自然的故事(其他章节)。
他的故事又不仅仅是故事,而是一种哲学观,他透过事物的表面看本质,通过表述事件表明他对人和大自然的关系,和人应该怎样在大自然中生存的观点,我个人认为他这种写法类似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以点带面,通过微观看宏观的自然哲学书。
我们作为人类,万千生物中的一类,有时候真的很迷茫,甚至会觉得自己不如大自然里的一根草,一片叶子,甚至一个小动物。而梭罗的《瓦尔登湖》正好给我们一湖清澈见底的泉水,读其文,涩中有辣,辣中有甜,如一壶老酒,饮之,辣在喉咙,畅在肝肺,甜在心间。
《瓦尔登湖》中的语言极其绕弯子,我看到原著的译文中解释,说是他的句子复合式比较多,这也许和作者的思维习惯有关系。
但在这连环式的语言中我发现了梭罗的智慧所在,他在每经历一件事的时候,总是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总结,正是如此,他才能只身一人深入森林深处,独自生活两年之久,写下22万字的长篇纪实性哲理散文。
一如他所说:“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
热爱真理的梭罗一生都在追求真理,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但又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生活和生命,他追求一种“简单、独立、大度、信任”的朴素生活,但在思想上要求自己处在时代的前列。
因此,他在和大自然日夜相处之后,成为了其中的一部分,以奇艺的姿态自由行走,成为“我愿我行我素,不愿涂脂抹粉”的自然哲学家。
梭罗的哲理散文,美在理性,美在自然,美在心灵深处的共鸣。他的文字是单纯的,也是勇敢的,从而不会使读者产生庸俗的伤感。他的一声呐喊,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美:“森林已被砍伐,怎能指望鸣禽歌唱?”
(四)“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
“一切知,俱于黎明中醒”。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作者崇尚原始的野性,一切有毁于大自然的行为他都视为可耻,甚至深恶痛绝,称之“我之爱野性,不下于我之爱善良。”
望着眼前的湛蓝天空,我合上了断断续续朗读了两个月之久的《瓦尔登湖》,书中最后一句“太阳不过是一颗晓星”还在我耳边回荡。
晓星,是早晨的星星吧?能够在早晨看到星星的天空,一定是干净的。能够在早晨看到如星星一样的太阳,一定是幸福的人,也是幸运的人。
(《瓦尔登湖》作者梭罗)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