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青年陆定一:过目即成诵 抛名利挥笔展才华
解密青年陆定一:过目即成诵 抛名利挥笔展才华
陆定一在中国共产党内,素有“秀才”之称,连毛泽东都经常用“秀才”来称呼他,在某些场合,“秀才”甚至成了他的代号。所谓秀才,用在陆定一身上,大概指的是他聪明、博学、善记、才华横溢,能写一手好文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是也。“秀才”陆定一在党内长期从事宣传理论工作,曾经担任中宣部部长22年,是名副其实的党内一支笔,这些世人皆知,不用多说。鲜为人知的是他少年时代就过目不忘,聪明好学;青年时代一走上革命舞台,就显示出了一个江南才子的璀璨光芒。
过目即成诵
1906年6月9日,陆定一出生在无锡西漳镇陈家桥老陆巷的一座颇有气派的砖瓦大宅里,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富豪之家。
陆氏家族是无锡的名门望族。陆定一为陆氏的第八十世孙。陆定一生在西漳乡下,出生后却生活在无锡城里。陆定一小时候就聪明过人,与姐姐、哥哥一起被送到蒙馆读书,老师一教就懂,课文一背就熟。由于学得轻松,就有闲暇做小动作,玩恶作剧,趁教书先生打瞌睡时,他悄悄地跑到先生身后,把先生的辫子绑在椅背上。先生的头一磕,被辫子拉醒了,醒来却不知道辫子是谁绑的,于是就惩罚大家,加重大家背书的分量。这样 ,陆定一背得轻松,却苦了其他学生。
1914年,陆定一的父亲转任浙江高等审判厅推事,一家人随之迁到杭州,在杭州的三四年里,陆定一一直没有再上学,也没有请家庭教师。这时候,街头的书摊吸引了他。他由哥哥陆坤一带领着,经常用零花钱租书看。租来一本书,就近一蹲,便入迷地看起来。书摊上所有的书都看遍了,仍不过瘾,他就用过年磕头得来的压岁钱买书来看,买来的书积了两大箱,都是历史小说、演义之类。广读博览,使他获得了很多历史知识,也使他养成了读书的嗜好。
1917年,陆定一考进了江阴县南菁中学的附小。南菁中学是江苏的一所著名中学,陆定一读的是高小一年级。他入学后的第一篇作文就得到老师的赏识,评语是:“心思殊灵敏,笔下亦简净,努力前途,小子勉之!”在南菁附小读书不到半年,陆定一得了伤寒病,再度辍学。病好后,三姨妈为他请了一位姓范的先生在家教。范先生惊讶地发现,少年陆定一具有非凡的记忆力,通常读过三遍的文章,他就能背下来。由于少年时打下了扎实的功底,直到晚年,这些东西他还能随口背出。一次,他到某地视察,看到墙上刻着长长的一篇碑文,边看边顺口背下去,并一下指出碑刻上漏了一字。经过核对,果然如此,邓小平曾特意“考”他,以验证他的记忆力究竟如何,随意点了《古文观止》中的几篇,要他来背,陆定一全都一字不差地背诵了出来。邓小平感叹道:“《古文观止》,到你这里观止了。”
1918年,谎报了一岁年龄的陆定一,考取了上海南洋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附中。1922年秋季,陆定一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大学,学的是电机工程专业。他觉得学工科能实现自己的“科学救国”志向。在南洋大学,他数学成绩突出,在校刊上发表了数篇论文,他的英语学得更好,不仅会读、会听、会笔译,而且口语十分流利。这在他后来的职业革命生涯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除了翻译了大量的外文,还在一些重要的场合直接用外语交流担任翻译。1946年8月6日,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那一场关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谈话,就是由陆定一翻译的。
毅然抛名利 挥笔展才华
1925年的秋天,陆定一在同学张永和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年底,陆定一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初,党组织安排陆定一担任南洋大学共青团支部书记。这是陆定一面临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即将毕业的陆定一将作出怎样的人生抉择呢?
当年南洋大学的毕业生,一般工作一两年就可当上工程师,薪水十分丰厚。而且,陆定一的父亲要他考官费去美国留学,如果官费考不上就自费。他的哥哥陆坤一经清华预备学校毕业后正在美国求学,已取得硕士学位,现正在攻读第二个硕士学位。凭学习成绩和能力,陆定一无论是当工程师还是渡洋留学,都是十分有把握的。但最终,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感促使陆定一作出了当一个职业革命家的选择,留在上海做起了风险极大的地下工作。
陆定一毕业后先在共青团上海法南区委工作,时间不长,就被调到团中央机关,担任《中国青年》的编辑工作。
年轻的陆定一一走上革命斗争的战场,就显示出了一个青年革命家的卓越才华。他做编辑,同时也从事文字翻译工作,为团中央和《中国青年》提供译文。他翻译过列宁的《士兵与土地》、布哈宁的《资本主义的稳定与无产阶级革命》、《列宁与共产主义运动》等文章和著作,也翻译过少共国际的文件。他还亲自动笔为《中国青年》撰稿,写下了大量文章。
团的五大之后,陆定一出任《中国青年》主编,将《中国青年》更名为《列宁青年》,在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转入低潮的情况下,挑起了在理论上澄清思想的混乱、反击敌人进攻的重担。1928年10月至11月间,他奋笔写下了题为《中国革命的前途》、长达4万字的理论文章,分五期在《列宁青年》上连载。该文共四章:第一章,“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第二章,“世界革命中之中国革命”;第三章,“中国革命中之各阶级”;第四章,“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文章依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就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各阶级的状况、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道路、领导权等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并批驳了戴季陶、陈公博及第三党的“理论家”们在这些问题上的谬论,文章既是理论著作,又是批判性的檄文,同时具有政治的严谨和杂文的辛辣。锐利的笔触,将反动理论家们充当帝国主义走狗的丑恶嘴脸揭露无遗,强有力地反击了他们向无产阶级革命发动的舆论进攻,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而写作《中国革命的前途》这样的宏篇大论时,陆定一只有22岁,22岁的年轻人竟有如此大手笔,确实不愧为中共党内“大秀才”的美称。
小说塑英雄 文坛几人知
陆定一长期在党内从事宣传理论工作,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所写的卷帙浩繁的著述大都是政论文,可是,他的文学才能也是超凡出众的。他回忆长征的散文《老山界》被收入大学和中学课本,成为传世名篇,鲜为人知的是,他早年还写过小说。
翻开1926年出版的《中国青年》第138期,有一篇题为《火山》的小说,就是出自陆定一的手笔。小说借助“我”的口,抒发了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下青年当中普遍存在的压抑心情和渴望奋起斗争的强烈愿望,并用象征的手法,借助梦境的描绘,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军阀的斗争喻为不可阻止、威力无比的火山,同时预言:革命火山的爆发,必将毁灭整个旧世界。小说写道:
……在朦胧中梦见了你和北京的许多朋友。我们仿佛在一座山旁,花草都很美丽,看见许多人在那里运土。
“你们干什么的?”我问他们。
“这是火山,皇帝叫我们用土塞没它的口。”他们之一指着那座山说。
突然我觉得地有些震动,我们面面相觑!
看那班人时,他们正在抛了一切工具,狂奔高呼“火山爆发了!火山爆发了!……”
“你们快快跪下祈祷!”几个佩着十字架的牧师举起了手也在大叫。
多难志不移,豪迈写长征
青年陆定一自1925年入党后,遭受过多次磨难,历经坎坷。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国共产党5万党员,大部分被国民党屠杀,一小部分消极失望,极少数人叛变投敌。陆定一没有被捕,也没有消极,坚持下来了。1931年起,陆定一受到王明路线的多次打击,以“调合路线”的罪名,先是被解除了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员的身份,接着被撤消了团中央宣传部长的职务,再被降职,从苏区调到上海,直到被开除团籍。
1933年元宵节前,上海团中央被国民党特务机关破坏,陆定一无处投宿。身无分文一个人流落街头,随时有被捕的危险。困顿中,他突然想起了在南洋大学读书时的一位同学蒋乃立,找到蒋乃立家后,陆定一通过他与中共特科的夏采喜取得了联系,陆定一暂住在蒋乃立家,一边等夏采喜,一边读一本英文版的《资本论》,并试着翻译成中文,半个多月后的一天晚上,夏采喜终于来了,并约定第二天派人领他到党的机关去。
但第二天并没有人来联系,只好又等。一等又是半个月,夏采喜才来,而且一副慌慌张张、惊魂未定的样子。原来,夏采喜上次分开后去了南京,不慎被捕,又被押回上海,他是刚刚逃出来的。他说明天再派人来接陆定一。
第二天果然来人带陆定一乘火车到杭州,再转汽车到安徽屯溪,又由屯溪走夜路前往江西葛溪的中共赣东北省委所在地。在省委机关,省委领导黄知真见到陆定一后惊讶地说:“奇怪呀,不是说你已经逃跑了吗,怎么又回来了?”陆定一听后莫名其妙,等他看了1933年3月26日的《青年实话》杂志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期的《青年实话》上,以“党团中央”的名义刊登了一则“开除团籍”的决定。“决定”说,据上海来电,陆定一在这次大破坏中,未经组织允许,自动逃回家,“党和团中央决定开除他的团籍、党籍”。
陆定一读完这项决定后,要求组织上送他到中央苏区进行申诉。到瑞金后,经过了解,原决定所依据的情况是何凯丰报告的,其实党中央根本没有作出过开除陆定一党籍的决定。在董必武的主持下,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做了认真的调查,恢复了陆定一的团籍。
冤案平反后,陆定一要求组织分配工作。李维汉安排他去扩红,博古把他叫住了,说“你来当刻字匠吧”。于是,陆定一开始了为党刊《斗争》刻钢板的工作,直到长征。
长征开始了,陆定一肩扛一根梭镖上了路。他被编在红章纵队干部连,任务是写标语。长征中的陆定一,虽然没有什么职务,身处受排挤的逆境,而且路途艰难、困难重重,但是一点也不消沉悲观,沿途写标语,喊口号,作演说,深入群众之中,积极宣传红军的宗旨,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用手中的笔,为后人描述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长征的动人景象:
满天是星火,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到天上与星光连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的火光还是星光。这真是我平生未见的奇观!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凛冽,砭人肌骨,浑身打着冷战。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曲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光,好像黑色幕上缀的宝石,它与我们是这样的接近啊!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在四周,把这个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面和下面,有几堆火没熄,冻醒了的同志们正在围着火堆幽幽地谈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寂静得使我们的耳朵里有嘈杂的、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容大的又是极细切的、不可捉摸的声音,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马在平原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是金子总会发光。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路线的统治,几年来一直遭到压制打击的陆定一被重新起用,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并接替邓小平担任了《红星报》主编。从此,年轻的陆定一,一笔在手,重任在肩,一步步走向更加广阔、宏伟的中国革命舞台,走向风云变幻的的历史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