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习经常遇到的“囧” | 教学随笔

原创 王东斌 北京厚朴中医

自从厚朴去年开了筑基课,学员的中医基础普遍有了很大的提升,之前来的学员也是厚朴的粉丝,但大家对中医的框架并不熟悉,在筑基课较系统地进入了中医的学习后,很多同学按照音频、视频及课件、辅导老师的解答,纷纷在家将各种小功法、写字、艾灸、刮痧等操练起来,不过即使练习一段时间后许多人还是对自己的取穴、灸感及刮痧手法没有把握,希望得到老师当面的点评。

从知识结构上讲,大部分的同学对人体还是比较陌生,因为应试教育的大纲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大家支离破碎的知道胸大肌、八块腹直肌、胸椎、腰椎、肋骨等名词,但不要说解剖,就连生理卫生课上也没摸过,于是看似简单的骨骼和肌肉,到了真人身上就完全懵了,特别是遇到胖一些的人,哪哪摸下去都是脂肪,很难摸出骨感。

就我平时经常参与的中医基础课《经络入门》来讲,寻找骨头肌肉的任务还是比较多的,这也是线下课要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反倒是“穴位能治什么”这样偏理论性的知识点不用太多涉及,线上课就能很好地传递给大家,也方便同学们重复收听记好笔记。

参加线下课最重要的就是将知识转化成“疗效的力量”,否则的话——拿经络做比喻就是穴位主治懂得再多,在人身上找不好也是白搭。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在经络入门的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囧”

先提大家熟知的膻中穴。经常有学员将胸剑联合的地方误当成膻中穴,其实这地方有个穴位叫中庭穴,它和膻中穴是楼上楼下的邻居。有些人身上这两个穴位确实挨的很近,甚至快重合了,但它俩毕竟是不同的穴位。主治差别很大:中庭主要缓解一些胸闷、气短、失眠的症状,而膻中则是全身气机的总开关,主导着情绪。

从取穴的方式来讲,大家经常采用的是两乳之间取膻中,其实这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方式,但成年肥胖的男士和哺乳过的女性容易出现乳房下垂,往往这样点穴的位置就不够精准,甚至出现了将膻中穴点到了腹部,搞得点穴和被点穴的人都很尴尬。

穴位取的不准会导致你的判断力和执行力下降:比如生气后本该在此处点按疼痛的穴位,因为取穴方式的偏差导致了你觉得不怎么疼痛,于是问题持续堆积甚至往里走,造成长期郁闷在胸中。当然,如果你采用的是大猩猩捶胸顿足方式,那就无所谓,只是在办公室容易引来大家目光的聚焦。

相对靠谱的取穴方式是“横平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上”,正中线是任脉循行,没难度,关键点在摸到第四肋间隙。但即使上课时在一位学员身上示范,随后2-3人分组实操中,我还是被同学们“老师,你帮我看看摸的对不对”的举手告急拎着满屋转。取穴不能刻舟求剑,在这里只是探讨一下方法可能带来的不足。

再拿胸廓的宽窄和蔽骨举例。看似两者并未有直接的关联,但往往会让人一下子掉进两个陷阱。胸廓的大小也就是夹角,我们首先要找的是顶点。设想一下,如果将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往下移,那顶角一定会变大。关键点来了,小剑突或者小蔽骨,很多人在摸的时候因为胸腹部的皮肉阻碍,摸着摸着往往将蔽骨下缘当成了胸剑联合的点,于是一下子犯了两个错:

首先,“吃”掉了蔽骨。有一次实操一个学员就是将蔽骨的下端当成胸剑联合点,然后还一本正经的劝被摸的同学:“徐老师说了你要保护心神的话最好买块和田玉”戴上,结果我去核对之后,躺在床上的同学高兴地和我说:“谢谢老师,帮我省了万把块钱”;第二,将胸骨下角的顶点下移后,角度变大,将廓窄的人误判断成廓中或廓宽的人,原来只能走一辆车的小路被你误认为可以双向通行,把一个心很细、很有专研精神的人误判成大众性格。

其次,如果胸剑联合没找对,更要命的是将任脉在中庭到神阙的几个穴位擅自挪了地,很有可能你把他的“心”点到了“肚子里”(胃里)。

再有,胸部绝大部分的穴位靠的是肋骨或肋间隙的定位,比如著名的治疗胸胁胀痛、月经不规律、肝病的期门穴,标准定位是: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主治黄疸、呕吐、呃逆、吞酸、口苦的日月穴: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八脉交会穴中非常重要的臓会——章门穴,它能对腹胀、泄泻、痞块、小儿疳积、肝硬化、腹水有很好的疗效,国标的定位是: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大家看到这三个穴,横竖都离不开肋骨,那么面对活生生的一个人,你如何在不当周扒皮的情况下数对肋骨,也是我们线下的经络课必须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在示范的时候并不鼓励学员用手机录像,不是怕上课内容泄密,而是手机没有X光,即使模特夏天光着膀子,也不可能将模特肌肤下的肋骨拍出来。相反实操课我经常提醒大家手感是靠练出来的,要互相多掐,还顺便推荐了一下美食:晚上去吃猪排或羊排,如果有羊蝎子一块吃当然是最好的,墙裂推荐用手抓着吃,非常有利于增强取穴的手感。

好了,絮叨了这么久,耗费大家不少的眼神,更多的梗以后再分享。总之中医的学习需要现场的指导,气场的交换互动,单凭书音频或视频就能悟出来的那都是二般以上人,一般的同学还是来吧,至少会遇到几个小伙伴和你一块互掐,互相感受中医之美。

-END-

文/

编/

审/

王东斌

小郭

徐燕

(0)

相关推荐

  • 【穴位】彧中

    <针灸穴名解>: 彧,繁华茂盛也.本穴平任脉之华盖,且居"神藏"之上.神明内藏,彧乎其中矣,因名"彧中".所治多为痰喘满闷之症,即如病气彧于中也. ...

  • 【穴位】步廊

    步廊 <针灸穴名解>: 步,度量也,廊,侧屋也.本穴在膈上,与任脉之中庭平.本经左右两线夹任脉,沿胸骨两侧,各肋骨歧间,均有穴位,犹中庭两侧房廊相对也.胸骨两测,本经各穴,排列匀整,如有尺 ...

  • 艾灸屋翳穴,止咳平喘,理气安神

    艾灸,也可称之为灸疗,是将晾干的艾叶打成绒状并卷制成艾条或艾柱,点燃后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效果的一种治疗方法.艾灸具有温经 ...

  • 【穴位】神封

    神封 <针灸穴名解>: 封,阜也,又闭而藏之也,又界也.国界曰封疆,地界曰封堆.本穴与任脉之膻中平.膻中为心主之官城:横膈以上为胸腔,胸腔最喜空旷,神之居也,神无形质,故喜居清虚境界,故名 ...

  • 【穴位】神藏

    神藏 <针灸穴名解>: 本穴与紫宫平,胸腔为清虚之府,故有玉堂.紫宫诸名,譬如人居清静之地.则神识为之清朗.本穴在紫宫之侧,灵墟之上,犹神灵内守,得其安居也,故名"神藏" ...

  • (原创)教学随笔: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

    刚才在博友的博客里看到最新发表的一篇博文--"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文中谈到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是:实验.用电脑.读课外书.其中对于"实验"的学习 ...

  • (原创)教学随笔:孩子们开始学习画“思维导图”了

    今天上课的时候,我又开始引导孩子们学习手绘"思维导图"了.其实对于"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 ...

  • (原创)教学随笔:进行“深度学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 目前很多孩子其实是不会"学习"的,究其原因就在于很多时候习惯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讲,学生记,习题练,考完忘.这样的情形大家似乎都不陌生,其实这样的学习方式属于"浅 ...

  • 吴光威 | “研培”我真的很忙(教学随笔)

    "研培"我真的很忙  文 /  吴光威 (安徽黄山) 真的,我很忙!忙得就像不停运转的陀螺......        生活上较有条理的我,不管是对自己温馨的小家,是卧室.厨房集聚一 ...

  • 【篆刻】学习篆刻 最全篆刻教学指南(上)

    第一章 篆刻石料和工具 在中国,印章石历史很是久远,从古至今,印章石一直为文人术心灵和思绪的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 ...

  • 反思技能一:教师怎样写教学随笔

    一.什么是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或者叫教育叙事.教育故事等等)就是一种旨在还原教师教育科研的本来面目,倡导教师立足实践.及时整理和记录自身的实践感悟的教育叙事研究方式.这其中既体现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实践过 ...

  • 汪海琴 ▏笑着笑着就幸福了(教学随笔)

    笑着笑着就幸福了 文  /  汪海琴 (安徽黄山) 2021.05.13 今天在二中参加了<观课议课专业能力提升>主题培训,一天时间的培训,专业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但思考是无限的. 近距离 ...

  • 建构主义学习的六大理念及其教学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有六大基本的主张或理念,它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1)建构主义的学习是建构知识,而不是接受知识. 启示:教学不应该是灌输式的.而应该是启发式.发现式(探究式)的,要 ...

  • 【教学随笔】【375】久违了,日记

    写在前面:初三一个学期,为了迎接考试,为了减轻负担,我们把自由随笔和专题微写作合二为一.初三最后的这一个学期,压力山大,多想在学习的重重包围中留下一点点自由的空间,让孩子们畅所欲言,插上想象的翅膀,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