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种衍洋/乡愁是村头的那口老井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平台所刊发作品,同步在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今日头条四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种衍洋

村里的老井始终坚守在村头的那个角落里,像弥勒佛一样,乐呵呵地,张着岁月的大口,默默地滋养着全村人的生命。

老井的历史,只知道年代很久远,何年何人凿建己无从查考。老井紧靠路边,井的周围被大石条簇拥着,石头被岁月打磨得光滑透亮,井壁四周斑驳的石头缝里长满了青苔。村庄的早晨是从这口老井开始的。

从我记事起,担水就成了我母亲第一要务。每天清晨,我们还在睡梦中时,她就出门担水了。一对铁皮水桶垂挂在钩担的两端。去担水时,因桶内没有水,水桶的摇摆吱吱呀呀唱着。回来时,装满水的铁水桶压在母亲肩上,水的沉重使它们找不到了音符,唯一能听到声音就是母亲的喘息声和沉重的脚步。

老井的水质特好,老家人都叫它“甜水井”,舀上一瓢清凉的井水,一饮而尽,上下通透,那叫个凉爽。附近豆腐坊做豆腐,都到这里打水。用这口井的水做出的豆腐,质嫩有型、洁白如雪、味道鲜美、富有弹性、久煮不老而且绵柔可口。

这老井还有个特点,就是冬暖夏凉,三伏天酷热难耐,井水清凉;寒天数九,井水温暖宜人。在我们村里的人眼里,它就如同百般呵护的老母亲,滋养着我们,恩泽着我们,陪着我们走过花开花落,春夏秋冬。

记得上学时,学过一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江西瑞金有个村子没有水吃,毛主席在那里闹革命,老百姓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毛主席知道后带领战士挖了一口井,解放后,乡亲们在井旁立块石碑,上面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一口井赢得了民心,换取了信任。可见井的魅力所在。

千百年来,老井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重要依赖,它不仅可以供人畜饮水,供田地灌溉,还是一处纳凉嬉戏的好去处。每到傍晚,人们都聚在老井的旁边,有的端着碗在井台的旁边喝汤(晚饭,叫喝汤),有的抽着旱烟,闲聊着家长里短,小孩顽皮地在人堆里穿梭嬉戏打闹,另有三五成群围坐一起在戏匣子旁专注地收听刘兰芳的《岳飞传》。那时生活虽然不富裕,但依然洋溢着生活的幸福感。

一口水井成了故乡的符号,他乡的一瓢井水常常让他产生了离愁别绪,思念之情就上心头。由此看来,李白也有背井离乡的乡愁。

每到收麦季节,家庭闹矛盾特别多。那时麦子全靠镰刀,熟了的麦子不等人,俗话说“蚕老一时,麦老一晌午。”有的家庭吃饭的多,干活的少,麦收时节雨水多,收割得越快损失就越少。当地人叫“龙口夺粮”。心情如晌午似火的骄阳,一遇见火星子情绪就迅速点燃,由于心里烦躁,小两口几句话说不好就会杠上,一时想不开就跳井自尽,这属于故意为之。

我们这里历史上有过几次旱灾,沟里河里都干涸,河床干裂如龟背。唯有这口老井依然甘泉如涌,方圆好几里其他村民,都跑到我们村里来担水,让我们一次一次地躲过了旱灾。

老人讲,这口老井很有灵性,都是井龙王的保佑,村里才没有悲剧发生。人们相信老井里有龙王,人们想象着深而悠暗的井下,神圣和神秘,有一个水下宫殿,里面通向江河湖海,井龙王因神通广大,保佑着全村人的平安,所以村里的人们对老井都有敬畏之情。

每到年关,家里都要准备年货,在备好面粉,肉蛋的同时,也要把家里的水缸挑满水。临近除夕母亲早早起床,把自己家两个大水缸担满,只有这样她心里才会踏实,这年才会过得安稳。

大年初一,母亲和其他人一样,除了给灶王爷、财神和堂屋里的先人上香外,还要给我们村口的那口井上香祭拜。摆上几碟简单的供品,虔诚地磕头祈福,嘴里还念叨着一些祈祷的话语。人们用这种仪式来祈求井龙王,风调雨顺,这也是老百姓赋予老井的美好愿望。

后来我也背井离乡,离开了生我养我的村庄,离开了这口滋养我多年的老井,去城市工作。由于工作的原因,加之父母都搬到城里,所以就很少回老家。

如今村里,家家户户都通了自来水,足不出户,水龙头一拧,清澈的水就哗哗地往下流,有经济条件的家庭,还安上了净水机,老井也慢慢淡出了历史舞台,无人问津。

这次回老家我又看到老井,它孤独地躺在路旁。对于天命之年的我来说,老井已深深植入我的内心,也沉淀成我舌尖上的故乡。老井石台上长满了杂草,站在井台上久久地看着它,心里五味杂陈。这时一声鸣笛,青蛙惊慌跳入井中,水花揉碎了井里的画面,只可惜再也找不回最初的倒影。

作者简介

 种衍洋,字归堂 供职于微山县税务局 ,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会员,微山县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微山湖》文学杂志副主编。作品先后在《山东文学》《黄河之声》《当代》《青海湖》《济宁晚报》《济宁日报》等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发表。出版有散文集《窗外》。

一份带有浓郁地标色彩的纯文学刊物

一份不厚名家、力推新人的亲民杂志

具体订阅方法如下:

订阅一份2020年《河南文学》(6期含快递费),共180元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订阅,并请在文末留言处注明通联方式。

每一份订阅,都是对纯文学期刊最好的支持!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周一至周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任学青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0)

相关推荐

  • 散文天地‖家乡的老井 文/魏怀平

    家乡的老井 文/魏怀平 作者简介: 魏怀平 ,孟津县作家协会会员,<家乡>杂志签约作家,河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2012年开始文学创作,在<微篇文学>,<青年作家 ...

  • 刘元兵:【故乡的那口老井】

    文/刘元兵   图/来自网络 春节快乐,恭喜发财! 故乡的那口老井 ◎刘元兵 [作者简介]:刘元兵,笔名贤者无忧.男,汉族,四川省金堂县广兴镇人.成都市邮政局助理调研员.长期从事邮电通信工作.曾在金堂 ...

  • 朱良启丨村头的那口老井(散文)

    在学习北宋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词中名篇<望海潮><雨霖铃>时,我向学生介绍柳永生平及时人对其的评价,引用了这样一句话:"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不料让我没想 ...

  • 种衍洋: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 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春游赏花的最佳时节,在解决了温饱之时,还要怀揣"诗和远方".和几个文友每年在此时都要走出去,远离城市的喧嚣,回归乡野的静谧,望云卷云舒,品自然风光. 走 ...

  • 种衍洋:茶煮人生

    茶煮人生 我们这里很早就有饮茶的习惯,茶文化历史悠远.饮茶的种类很多,西湖龙井.铁观音.白茶等等.茶有益健康,可陶冶情操,可解渴生津,也可提神醒脑,启迪心智. 早就想写一篇关于茶的文章,却惶惶不敢落笔 ...

  • 种衍洋 :半袋大豆

    新房子装修好了,屋子里堆满了安装空调的包装纸箱,还有装修材料的包装纸盒,以及一些乱七八糟零碎的东西. 正琢磨着怎样处理这一屋子的废品,就听到楼下"有旧家电旧报纸的拿来卖--".收废 ...

  • 种衍洋作品 || 运河人家

    文/种衍洋  图/种晓靖 种衍台 ???? 运河吟 韩磊 - 神秘者娱乐发行作品精选集 运河人家 文◆种衍洋 老家住在运河岸边,是一个因运河而兴起的古老村庄,也是著名的济宁段十八口之一"种口 ...

  • 种衍洋 : 有雪的冬天真好

    有雪的冬天真好 一场大雪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漫天的飞雪覆盖了冬日的疲倦,飞雪似蝶舞般翩翩片片默落在尘埃中,落入每一寸土地,滋润万物.瑞雪带来了空气的清新,带来了芬芳,更带来了隐隐约约的诗意,动情,温馨. ...

  • 种衍洋 : 岳母的“宝盒”

    岳母成长在一个红色革命家庭,她父亲.叔叔都是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革命.她大哥是国家第一批培养出来的飞行员,被誉为"空中千里眼"王牌飞行员. 受家庭的影响,岳母从小就养成了吃 ...

  • 【西南文学•散文】赵 成/内蒙古/村中的老井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 --微刊总第1369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赵 成 ...

  • 【大荔诗词】秦金平:村头那口老井​

    村头那口老井 文/秦金平 村头那口老井, 谁也记不清 它的岁长. 随着生活的变迁, 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上了年纪的人, 仍然记得它的模样, 也忘不了它, 曾经的辉煌. 使它用, 并不甘甜的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