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最忌4件事,件件都伤身!多做5个“一”,秋冬少生病!
常言道,“秋天补得好,冬天病不找。”
转眼就进入11月,秋意浓厚,天气多变,各种流行疾病如感冒、鼻炎、咽炎、哮喘等最为高发。此时,是该好好养生了,尤其适当进补不能少。
但要注意,进补有学问,千万别盲目,否则补再多都是白搭,身体还可能越补越伤~
01深秋千万别做4件事,特伤身
1、肥甘厚胃贴秋膘
最近气温下降,不少人每天变着法儿给自己大补特补,美名其曰贴秋膘。
如果只是纯粹“以肉贴膘”,顿顿摄入过多脂肪,不仅无益身体,还可能加重胰腺和肠胃的消化负担,招来肥胖、急性胰腺炎、肠胃疾病等。
建议:
- 体重偏低、免疫力差、面色苍白、怕冷、乏力的人比较适合贴秋膘,而多数体重正常的人并不需要。
- 贴秋膘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的食物,如莲藕、山药、芋头、海带、鱼肉、大豆及豆制品、蛋类等。
2、不分温凉祛秋燥
秋燥有温燥和凉燥之分。
一般来说,初秋多为温燥,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痰黄、舌苔薄黄、舌尖红、少津等症。
而深秋则以凉燥为主,容易出现头痛恶寒、鼻干咽干、痰少色白、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等情况。
若是没有分清自身属于哪种秋燥,盲目祛燥降火,有可能会因过于寒凉而损耗体内阳气,导致免疫力下降。
建议:
- 温燥侧重甘凉濡润,宜多吃银耳、百合、葡萄、梨、猕猴桃、荸荠等食物;而凉燥侧重温润益肺,适合吃金橘、石榴、苹果、胡萝卜、核桃等。
- 防燥,饮食上还要注意减辛增酸,尽量少吃辣椒、花椒、胡椒、葱、姜等辛辣食物。
3、过分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适当冻一冻,有助于提高人体对寒冷的耐受力,激活免疫系统活跃性,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不过,深秋冷热交替频繁,如果稍微冻过头,有可能造成寒邪、风邪、湿邪入体,轻则引发感冒发烧,重则诱发鼻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等。
建议:
一般来说,日照温度在20℃以上时,可适当进行秋冻,若气温降到15℃以下,就应及时增添衣物;颈部、腹部、手脚部位不宜秋冻。
4、晚睡晚起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有写,“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说的是秋天应顺应时令,避免晚睡晚起,以养育秋收之气,调节精气神。
建议:
最好在晚上10点左右睡觉,可帮助收敛阳气,养护阴气。
多做6个“一”,秋冬少生病
秋冬换季之交,昼夜天凉,天干物燥,这时养阴可谓“重头戏”。日常不妨多做以下6个“一”:
1、一个补肾果
那就是栗子!
中医认为,栗子性温味甘,入脾、胃、肾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反胃、腹泻,以及肾虚导致的腰膝无力等。
另外,秋冬吃栗子,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高血压和动脉硬化,老年人常食,有助防老抗衰、延年益寿。
2、一杯润肺茶
秋季萧瑟,缺少水分,吸进肺里的空气也很干。这里,悟太医给大家推荐一杯润肺茶。
【杏仁麦冬饮】
材料:杏仁6克、麦冬10克
做法:
杏仁去尖,拣去杂质,放进沸水中略煮,待皮微皱时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
麦冬洗净、去杂质,和杏仁一起放锅中,加水适量,武火烧沸,再转文火煮15分钟,取汁饮用即可。
3、一碗止咳粥
秋冬时节,人容易咽干咳嗽,还可能上火,出现肺热咳嗽。
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喝点百合粥。百合味甘、性微寒,能够润肺止咳、清心安神。
【百合粥】
材料:百合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干百合用温水浸泡一小时,将水烧开,百合和糯米放锅中,再次烧沸后转文火,煮至米烂粥稠,加适量盐调味便可。
4、一个好午觉
秋乏来袭,人一整天都易感到昏昏沉沉。
建议每天中午稍睡片刻,可帮助阴阳气机的顺利交接,既能补充上午耗散的阳气,消除疲劳,还能养护心气,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但有一点要注意,午睡时间以20~30分钟为宜,最好别超过1小时。
5、一个热水脚
秋天夜间气温低,晚上可做些放松身心的养生活动,比如泡脚,能够刺激血液循环,温补肾阳。
泡脚时,水量最好没过脚踝,到小腿中下三分之一处为佳;水温控制在40℃左右;泡脚时长在15~20分钟,人微微出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