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批评“张力说”

张力本来是一种物理学概念,它是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所产生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相部分触面上的互相牵引力。新批评派把张力说引入文学批评,成为新批评派的作品内在构成的最高总结而名声斐然。

美国现代诗人、批评、退特将形式逻辑中的内涵与外延的概念进行语义学的阐释,把张力说引入文学批评,构成重要的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批评范畴。在其1938年发表的《论诗的张力》中他指出,诗歌语言中有两个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外延与内涵。他将英文intension(内涵)和extension(外延)两词的前级消去,余下tension,这正是自然科学中“张力”一词。“凡是我们公认的许多好诗——还有我们忽视的一些好诗——具有某种共同的特点,我们可以为这种单一性质造一个名字,以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些诗。这种性质,我们称之为“张力”①。他所说的诗的意义就是指它的张力,即“我们在诗中所能发现的全部外展和内包的有机整体”。

艾布拉姆斯对词条tension所作的解说:“其它批评家用张力描述诗歌中严肃的与反讽的平衡、或者是诗歌自身紧张的模式、或者是诗歌本身敌对趋势的一致、或者是新批评所构想的优秀诗歌自身处于稳定——对立关系的各种模式。”‚“张力”一词英文tension常作为紧张、紧张气氛、不安的释义。“张力”恰好说明了其在艺术中所要达到的内部与外部的协调关系,也就是明晰的概念意义与丰富的联想意义两者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彼此相互的紧张关系的冲突与融合。而无论是艾布拉姆斯还是退特,他们都将诗歌看作张力的重要阐释对象。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对于诗歌的理解都有其深刻的意义,诗歌的创作离不开对张力的的要求。唐代白居易在《金针诗格》中提出云:“诗有内外意。一曰内意,欲尽其理。理,谓义理之理,美、刺、箴、诲之类是也。二曰外意,欲尽其象。象谓物象之象,日月、山河、虫鱼、草木之类是也。内外含蓄,方入诗格”。这里的内外意其就是内在与外在的关系。诗歌应该具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留”的外在表现,也应该有“江月年年只相似,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内在之理韵。元曲作家马致远所作《天净沙·秋思》就是内外意的很好表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寥寥数字,将枯藤、老树、昏鸦等九物与枯、老、瘦一切凄清之情内外进行结合,深刻表现了游人的孤苦无依,这便是内外意之张力的体现。“言有尽而意无穷乃是中国诗歌所追求的更高层面,而李商隐《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后世有认为是对情人思念的缠绵悱恻,也有人认为是包含着诗人的政治思想抱负,而当今常用来形容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这种变化正是诗歌中“ 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现,正是这种艺术的张力让此诗句成为隽永千古的诗句。

西方诗歌派别纷呈,但都对于形式于内容有着不同的要求。浪漫派作家叶芝在《诗歌的象征主义》中提出:“全部声音,全部颜色,全部形式,或者是因为它们的固有的力量,或者是由于源远流长的联想,会唤起一些难以用语言说明,然而却又是很精确的感情。”ƒ象征主义从形式入手研究内容,内容应该“化”在美的形式之中,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张力的表现。叶芝的诗歌《当你老了》以深沉的笔伐诉说着对爱情的眷念与深情,诗歌以独创的想象形式来表现还未来到的垂暮之年,诗人仍旧向挚爱诉说“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这种情与爱的张力,诉诸于形式的时候,碰撞出的是无比深情的火花。此外,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中,由诗人精心安排为六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序地展开诗人的精神探索。表现西方精神病态和社会病态的诗歌艺术作品。然而病态未必不是一种美。波德莱尔的天才,恰恰表现在他能在恶的世界中发现美,也能在美的体验中感受到恶的存在,并通过诗歌化腐朽为神奇。  同样将恶之灵魂与艺术魅力用独特的形式展现出来,具有一种善恶的艺术张力。

诗画本一体,同样的,画对于张力的要求也表现于艺术作品中。中国国画在于山水的意境之美,所以更多的要求是写意。石涛的“一画论”便在于,用有限的笔触去形容无限的生命意蕴。故好的画,如齐白石的牧牛图,我们可以观赏到大片的留白,黄公望作品《富春山居图》我们能够感受到其独特的山水意境的魅力。这便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对于意境与意象的追求,也展现出对于有限世界的无限张力。同样的,在西方的绘画作品中,我们同样能够看到对于张力的运用。梵高的作品《农夫的鞋》中,作品虽然没有如中国国画那样追求写意与留白,但是,一双破旧的沾满泥土的鞋,包含的韵味却是观赏者所能品味出的无限意蕴,这便是艺术作品的张力。同样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其迷人的微笑,充满永恒神秘的意味,让观赏者无法把握于逃离,这便是创作者笔力的展现,这种张力,才会让作品富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总而言之,新批评派的“张力说”一直被作为其作品内在构成的最高总结,其深厚的哲学基础将这种张力论比格式塔派所提倡的张力轮在文艺学中影响更为深远。

参考文献:

①朱立元,李钧.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②艾布拉姆斯. A Glossary ofLiterary Terms[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ƒ《文艺美学方法论》:胡经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