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碧
每日一字——碧
查个字,去年的今天,竟然也在骂百度……每日一字,滴水穿石。
【银河碧波】周四晚上,例行的古筝课。少年和老师在那边叮叮咚咚地弹,妈妈在厨房做马兰头馅儿的包子。这么多年下来,古筝课也有背景音乐的感觉了。
一小时课的尾声,爸爸隐约听到老师的点评,大意是说,指法旋律都跟上了,就是感觉没出来。少年说:“嗯,我需要找找。”上完课,爸爸问:“没有理解乐曲表达的情绪?不知道曲子讲的什么?”答说:“情绪总是在那里的,讲什么老师没说过。”
网上查一下看看。 今天学的古筝曲,叫《银河碧波》,八级曲目。往搜索框里输“银河碧波”四个字的时候,爸爸突然觉得,这个曲目名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劲:银、碧,怎么会有两种颜色?银的河,碧的波……好难和谐啊!
这个疑问一提出来,便遭到那两位的奚落:“银河就是银色的么?碧波就是绿色的么?挺好的一个标题,你想多了!”
当然不服气。请看《现代汉语字典》: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河,叫做银河。(P1553)
【碧波】碧绿色的水波。(P73)
爸爸读完字典,她们继续反对:“但是人家这里不是按字典上的意思来用的!”好吧,不争了。今天来说说“碧”字。
《说文》:“碧,石之青美者。从玉、石,白声。”段玉裁注:“从玉、石者,似玉之石也。碧色青白,故从白。”
“碧”是个形声字,玉石为形,白为声符(一说从石,珀声),本义指青玉。又引申为青绿色。“接天莲叶无穷碧”,碧就是夏天满湖荷叶的颜色吧。
比较好玩的是,“碧”从“玉”,但左上却写做“王”。上学时老师讲过,王字旁的字多与玉相关,比如理、珍、玲、瑕。但既然是玉,为什么“玉”那一点不见了?
据说,是这样的:玉,甲骨文、金文字形,大致是三片玉(三为多也)用绳子穿成一串(中间一竖),写作“王”。那么帝王的王呢,甲金文字象一把大斧头之形(权威的象征),大体也是三横一竖。
两个字的差别本来是很明显的,但到了金文变隶书的时候,笔画粗细均匀,就很容易混淆了。于是,“王”继续作王,作玉的字单独出现时加上一点以示区别。做偏旁的不大容易混,就继续写成王吧。那个表示两串玉并在一起的“玨”字也好办:改一个留一个,变成“珏”(读jué)。
字儿说完了,回头看看百度的结果。度娘百科“银河碧波”条,解释的就是这首古筝“名曲”。作者范上娥,1942年生,后移民加国……对曲目的介绍,一会儿七夕之夜,一会儿湖南民歌,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名曲多年,那么多人弹,那么多人听,那么多人夸,银河上的碧波,就没有人觉得不妥吗? 还是如少年所言,人家学音乐的不讲究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