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字——冒
每日一字——冒
【小心感冒】吸溜了两天鼻子之后,少年确认自己要感冒了。吃过晚饭,她建议说,今天就写感冒的冒吧。
最早的时候,冒就是帽。加个巾变成帽,是因为冒被借去表示覆盖等义,任务太重。(借了不还,老调重弹。)
古代有些字很好玩,一个字可以表示两层完全相反的意思。比如“乖”,本义是背逆(如乖舛),后来又表示顺从。冒也是如此。金文的冒,象头(歪)戴帽子之形,本义即是帽子,引申为覆盖。《诗经·邶风》:“日居月诸,下土是冒。”(日月之光,覆盖着大地。)
盖,是从上往下的动作。但后来,从下往上顶也称为冒,比如“冒出来”,以及“冒着枪林弹雨”。头上顶着假名,就是“假冒”、“冒充”;冲撞人了,叫“冒犯”。
字书上没讲这个冒的动作是向上还是向下。网上查,有一个故事版本大家互相抄,这里再抄就实在无聊。大概的情况,“感冒”一词,与中医有关(感,是中医的核心概念之一吧),据说最早见于北宋时期的《仁斋直指方·诸风》,该书所载药方“参苏饮”,可治“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嗽声重,涕唾稠粘” 。医学术语流行起来,据传与官员写的告假条有关。一种说法,所谓“感冒”,大意是说:“我感了风邪,病症快冒出来了,所以去休养几天哈。”(果如此,则是向上的冒。)
又查到, 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一书曾略记感冒由来:“按今制官员请假,辄以感冒为辞,当即宋时 '感风簿’之遗意。”看来,对感冒一词,大家已经疑惑几百年了。
必须再提一下“冒”字的写法。冒,从巾(头巾),从目(眼睛代表头部)。上面的部份“冃”(读mào,帽的本字),不是“日”,也不是“曰”。区别在于,写的时候,“冃”字中间两横与两边的竖都不相连!又一个错写三十年的字。好在,连不连看不出来,写出来也都认识……
妈妈帮少年总结了这回感冒的主要原因:整天关在屋里,吹空调!爸爸心想,天热了,关在屋里对她又是刚需,不开空调则会憋死。所以,冒着感冒的危险也还是要关在屋里开空调。就是要冒,怎么破?
补记:
流沙河:据《说文》,“冒”是一个动词,如冒犯、冒险、冒风雨。“冒”字的上半部,才是帽的像形,“小儿蛮夷头衣也”。“古代中原人士头上戴的名冠,名冕,名巾,都有严格规范,能讲出一番道理来。小孩子戴的,以及少数民族戴的,不合中原规范,且说不出一个名堂,只能名之曰帽。文野之分,于兹见矣。野人戴着这种帽子,帽檐压低,遮住眼睛(冒字下半部的目),必然冒犯尊长,此即冒也。”(《书鱼识小》P192)
本诗来自戏曲《钟馗》,作者未知。全文如下:
一树梅花一树诗,顶风冒雪傲奇枝; 留下暗香闻广陌,不以颜色媚于斯。
(视频:感冒发烧,不能吃鸡蛋。这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