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宜忌大全』75足跟痛
足跟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多在50岁以后发病,妇女较男子为多见。症见足跟或脚底部酸胀作痛,或针刺样痛,牵连小腿酸痛,步履困难,发作时间不定。
有的病人因久病卧床,动则无力,行走不稳,足跟不敢着地,.有空虚感。有的病人因年迈,不能久立久行,足跟绵绵作痛,全身骨质有疏松现象。有的病人有外伤史或跑跳史,痛点以跟腱抵止点的跟骨结节附近为著,呈牵扯样或针刺样疼痛,跛行,行走时缺乏弹性,局部有肿胀、压痛。有的病人经X线检查足跟部有骨刺形成(骨质增生)。
中医治疗宜忌
中医认为足跟痛的病因系肾虚。多由先天不足、情志失调,房劳过度所致。足跟为肾经所过之处,此处作痛,乃肾脉亏损,肝失所养。其治疗,宜补益肝肾,活血行气。
处方举例:山药30克,杜仲15克,苁蓉30克,补骨脂15克,骨碎补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香附15克,黄精30克,苡仁30克,续断30克。水煎服。
中医治疗足跟痛,在一般情况下,忌用犀角、羚羊角等寒凉药。
预防、摄生、饮食宜忌
一、宜采取自我捶击治疗自我捶击治疗的方法是:先在足跟部按压,找到压痛点,用小铁锤,对准压痛点轻轻敲打,用力要适当,敲打3~5下,再在压痛点的周围轻轻敲打,并反复揉搓足跟及小腿肚,每周治疗2次,再配合用热水烫脚,疗效更佳。
二、宜自我按揉合谷合谷是手部穴位,即虎口上0.33厘米处,自我按揉合谷穴,对治疗足跟痛有一定效果,这是中医“下病上取”的独特理论指导下的简易疗法,双手互相按揉,每次按揉半小时,每天1次,按揉应用力,局部可有酸胀感,有的患者自我按揉合谷穴时(用力比较重),足跟有发热感,医学上称为即刻效应,这类患者疗效明显。
三、宜重视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的原则是滋补肝肾,充养骨髓。可采用以下食疗方:
(1)鲜桑椹子60克,用冷开水反复冲洗干净后嚼服。每天1次(60克)。
(2)羊胫骨100克,山药60克,共炖烂熟,喝汤吃山药,每天 l剂。
(3)苡仁60克,狗肾或羊肾1具,大米100克,大米和苡仁共煮成粥,粥煮熟烂后将切碎的狗肾或羊肾放入粥内,煮开,放盐,即可食用。每天1剂。
四、足跟痛患者三忌
(1)忌足跟过度持重操劳。
(2)忌足跟浸泡冷水。可用热醋浸洗局部。
(3)忌居住潮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