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堂】我们为什么用责备的方式表达关爱?

1

学校运动会选拔运动员。

一个学生晕倒了。

因为他这几天一直在拉肚子,早晨又没吃早饭,就来跑400米。

我有些着急,问清了情况,就开始说他。

我说被你打败了,自己的身体都不知道照顾啊。

他说:范范,你这样说,我很难过。

晚上,跟之前的学生一起吃饭。

席间,趁他和别人聊天。

打开朋友圈,一个朋友在抱怨,说生病的时候,为什么妈妈还要用责备的语气来说她。

我回复她:责备代表关心,因为她不会或者不习惯用语言来表达关心,只能用这种方式来表达爱。

她接着回复:可是一点都不好。

开车回家的路上,暖暖在我怀里躺着。

她说:妈妈,你抱着我,我觉得好舒服。

我的心立刻软下来,一丝微笑不自主地浮上嘴角。

忽然想起这一天发生的这两件事情来。

2

为什么我们喜欢用责备的语气表达关爱呢?
我对待那个身体差的学生,妈妈对待生病的孩子。
表达关心的方式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责备。
虽然心里很紧张,但表现出来却是,你怎么会如此不小心,你怎么不会照顾自己的身体。
被责备的人心里很不舒服,生病的时候,本来就是一个人最脆弱的时候,当需要别人关心的时候,却被人当头一棒,心情的郁闷便可想而知。
所以学生会说我好难过,孩子会说,我一点也不开心。
然而,这种沟通方式却在大多数中国家庭存在着,并且影响着无数的孩子。
当他们成长起来以后,他们一样会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关爱。

因为,除此之外,他们并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方式可以表达。

3
一个学生跟我说:我很爱我的妈妈,可是我永远说不出来。
我知道,她的妈妈一定对她要求严格并且经常责备她。
所以导致孩子无法去表达她的情感。
我为她难过,却发现自己也是这样的人。
我不喜欢被责备,却会在某一个时刻不由自主地使用责备,即便是在表达关心的时候。
中国一直有句俗话:打是亲,骂是爱。
可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被骂的人为什么会如此难过?
4
我又接着跟朋友沟通,她说,她很容易愤怒。
如果说经常被责备的人最容易产生的情绪,我想一定是愤怒。
愤怒也是最容易遗传的情绪。

指责的人一定是很愤怒才会指责,被指责的人如果太弱小就无法向强大的一方表达愤怒,于是只好压抑自己的愤怒,把愤怒转向自己的内心。
天长日久,等被指责的人大了,有力量了,他也会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压抑的愤怒太久了,攻击自己的内心,慢慢地变成由愤怒导致的抑郁;
而另一种则是,转向外界,当我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我便不允许指责,于是,我自己便变成了指责的人。当有人再来指责我,我就会指责回去。
这也是很多家长感到奇怪的事情:为什么孩子小时候这么乖,大了,脾气却这么坏呢?
大部分父母脾气暴躁爱指责别人的人,孩子八成也是如此。
5
怎么办呢?
首先,接受自己的愤怒。
每一种情绪的产生都是对自我的一种本能保护,愤怒也是如此。愤怒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所以当愤怒来临的时候,只要告诉自己,是的,我很愤怒。
其次,分析自己的情绪。
愤怒意味着愿望得不到满足或者行动受到了挫折。那么是什么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呢?
像上面的两件事情,便是被关爱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当这一个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觉得愤怒与委屈。
最后,表达自己的情绪。
我的那个学生非常聪明,或者说他一直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家庭,所以他可以很快表达他的情绪:“范范,你这样说,我觉得很难过。”我便立刻意识到这个问题,改变了沟通方式。
但是那个朋友则不然,她或许并没有跟妈妈来表达委屈,所以才导致妈妈经常用这种方式。但是,她也做了很好的一件事,那就是发在朋友圈,纾解了愤怒的情绪,这也是一种选择。
但是,如果她可以更好地和妈妈沟通,告诉母亲,当我生病了,心里本就脆弱,需要人安慰,但是当妈妈用责备的语气说,你怎么这么不会照顾自己。我虽然知道妈妈是关心我,但是却觉得委屈与难过,因为我需要的不是责备,而是关心。或许,妈妈便会暂时改变沟通方式,更有可能的是,妈妈在以后的沟通中也有有意识的注意。
所以,最关键的便是,表达情绪与感受。而这一点恰恰是中国人最难做到的事情,比如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