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之殇

当2021年高考分数出炉,各省市文理科本科批次录取线公布,国人不禁惊呼:“这样的分差,文科生还怎么活呀!”诚然,把理科分数与文科分数放在一起比较,分值的差距真的让人汗颜。同样是坐的板凳十年冷,同样是无数个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煎熬,同样是参加国家考试,为什么命运有如此的天壤之别?

不论如何的仰天长叹,不论是怎样的慨叹命运不济,但残酷的现实无法改变。而仔细梳理近几年各省市文理科本科批次的录取分数线,分值巨大的反差不是黑天鹅事件,而是灰犀牛事件。面对此情此景,不由得不让人思考造成这种怪异现象的原因。当然,也少不了对文科及其学习的理性思考。

从历史的角度审视,几千年的中国发展史,真正有作为的朝代基本上都是重武轻文。尽管为国者深谙文治武功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直击现实时,更多还是热衷于征战和挞伐。北宋一朝杯酒释兵权开重文抑武风气之先,但给自己带来的是短命与屈辱。历史的遗风在浩荡时间洪流的冲洗下,尽管大部分会化作历史的记忆,但是或多或少会残留些许的渣滓对方方面面造成或深或浅的影响。从教育的角度看,重理轻文的社会之风当是一个佐证。

自“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始,文科的境遇似乎就没有好转过。时至今日,虽然多元化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但是这种文轻理尊的社会痼疾仍然没有被革除。兴许是积重难返之故,不论是大的趋势,还是局部现实,文科的尴尬时时存在。从招生考试的层面看,每一年各省市在进行文理科指标投放时,大理小文是普遍的现象,数量比例一般在3:1、4:1,甚或更大。而就在校学习的文理科学生比例看,基本上维持在2:1,甚至1:1.学习人数。学习人数与招生比例的严重不匹配,最终造成就是文科生受难日的年年上演。

在社会大的环境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对广大在校学习的学生和家长来说,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如何选择专业的问题。尽管现在逐步取消大文大理的学科分类模式,但是在分配学科时,文理的界限不可能完全取消,诸如大三科不变的情况下,余下的1+2该怎么选,其中的“1”是选物理,还是选历史,也同样会影响三年后招生录取,甚或影响学生的前途命运。以现有的中国教育的体式和教学模式而言,由于高考是相对公平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所以被公众投注更多的心理期许。正是这份期许的驱动,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为了孩子的教育,家长会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对他们来说,拼高考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拼孩子未来的发展前景。家长的良苦用心固然可圈可点,但是高中的学习并非幼儿园、小学和初中,除了需要智力保障,还离不开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当然,与一个人的思维品质不无关系。从古至今,思维品质影响人的发展的事例举不胜举。0分上清华的吴晗、郑振铎,12分上清华的钱钟书......他们能够奇袭,源于特殊时代特殊的选拔人才的机制。很显然,这种事情在当下是不可能发生的。

对家长和学生来说,在选择学科方向时,客观理性地认识自己,不盲目地跟风非常关键。就高中的学习而言,学习文科与学习理科由于面对的学习科目的属性不同,运用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思维就不一样,而对学科投注的时间和精力也不一样。普遍性的观点认为,学习文科只需要记记背背即可,不需要像理科那样埋头于题海之中。也许正是受到这种认知的影响或蛊惑,一部分怕苦怕累的学生在选科时放弃理科而扎堆于文科的学习。对这部分学生来说,由于怕吃苦,想生活的开心、学习的轻松,又想未来能够上好的大学。殊不知,现实的残酷不可能让“投机者”遂愿的。虽然他们“涉世不深”但是起码听说过老祖宗留下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遗训。对于这样一部分怀着“投机取巧”心理选科的学生,高考时遭受“重创”应该在情理之中。值得同情,除此而外没有其他的感情给予。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快节奏发展的时代,“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更多的人在负重前行而已”。

对于有能力为之,却不愿意为文科落榜者,因为前有因,收获那样的结果不足为怪。而对于那些先天思维就对理科产生屏蔽的学生来说,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能选择走文科的路子。在筑梦的路上,他们也像理科学生那样寒暑易节,孤灯长伴。可是由于蛋糕有限,而分蛋糕的人多,幸运的能够分得多一点,不幸的可能分得极少的份额,甚或一点也没有分到。面对残酷的现实,无数次的叩问苍天不公,除了多少能够消解内心的郁闷,其他的别无他法。

社会多元化发展,需要的全能复合型的人才。按照常理,每一个人才的成长都应该经过从通识性到“又红又专”性的发展过程。在学科大融合的背景下,各个学科间不是界域分明的,而是有很多交叉互通的地方。文理互益,拆除文科与理科之间的藩篱,才会培养出更多通识性的人才。而有了庞大的通识性人才队伍做地盘,才有可能造就更多的大师。像民国的大先生们,很多都是文理兼修,而且是一专多博的。很显然,要真正实现这样的胜景,掌握主导权的当是高层的决策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看似简单,但是大道至简,其间蕴涵者深刻的道理。培养复合型的人才,不是急于求成的揠苗助长,而需要慢慢积淀和涵养。除了时间的保障,立体型的学科学习模式的搭建也是不可或缺的。国家的振兴在教育,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教育的实施应该戒除急功近利的短视。如果以功利性的思维经营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多数是“残疾人”。

从国家发展的高度看,自然科学固然重要,但是人文科学也不能轻视。国家和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技术的高质量、快速度的发展,但是从民族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审视,艺术的沉淀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意义更大。只有技术与艺术协调发展,文科教育与理科教育找准平衡点,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才会日趋和谐。

(0)

相关推荐

  • 专科(高职)院校专业不分文理,考生志愿填报的参考坐标在哪里

    [平湖一柱 第1237期] [核心提示]通览整个专科(高职)院校计划和志愿填报要求,95%以上专业对选考学科都没有要求,只有极少数的学科对物化生有要求.这也就是说, 专科(高职)志愿填报无法再区分文理 ...

  • 误尽天下苍生是文科

    误尽天下苍生是文科 文/蔡朝阳 央行高论一出,舆论哗然,群雄尽墨.意思是,天下英雄,均堕入彀中,围绕着这个伪问题,吵来吵去. 为什么是伪问题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其实,中国人的文科理科的意识,基本上是 ...

  • 这一届文科生为什么会感到集体幻灭? | 席地而坐

    ©<自然之图>亚历山大·冯·洪堡  席地而坐新的一期,我们从热议的"文科无用论"出发,来思考在今天,嘲讽文科为什么成了一种潮流?在对这种文科的轻慢背后,我们又需要怎样的 ...

  • 理科受推崇,文科遭矮化?文理之争是个伪命题

      半月谈评论员 李晓玲   一提起文科理科,现实与网络中就自动分化出观点截然不同.争执不下的两类人.事实上,文理之争本就是个伪命题.当下,尤其需要文理兼修的人才,不仅有知识的理性,还有人文的自觉,具 ...

  • 2018自主招生:专利、论文、文科竞赛之殇

    嘿,今年的自主招生报名条件是高了还是低了.自己能不能报的上? 今年的自主招生名额是多了是少了.自己会不会成为炮灰? 综合已经发布简章的六十多所院校,通过分析.比较各高校近几年的招生简章我们发现,文科类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七)--中国青铜器之殇

    青铜是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其本色为金色,古代又称'吉金'.青铜合金在漫长的岁月和不同的环境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呈现出青绿色.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收藏了一件特殊的青铜器--呰鼎,其保存良好 ...

  • 贾家继承人之殇:从贾敬中举到贾赦失去荣国府,混乱原因耐人寻味

    宁荣二公共有八个儿子,形成京城的直系八房.可得了富贵的只是嫡长子. 宁国公死后,嫡长子贾代化袭爵,为世袭一等爵. 荣国公死后,嫡长子贾代善袭爵,平袭荣国公. 二代爵位继承,证明荣国公虽是弟弟,爵位却比 ...

  • 档案《酒驾之殇》

    档案《酒驾之殇》

  • 郭春方 |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的思考

    郭春方,吉林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艺术设计分委会专家 2020年11月3日,在教育部高等 ...

  • 花开花落,被荏苒的岁月,我独自成殇。

    壹 一个人的旅途,年年岁岁反复.早年贪恋于旅行的风景,如今却已蜷缩在自己的国度,狭小的温暖,细细的阳光,轻易的在每个清晨装满了房间. 不喝茶,不饮酒,不听歌,不看书.眼耳鼻口,清醒的欣喜着周围的世界, ...

  •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诗联之殇

    文/李祖同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能不能载入书法史不知道,恰逢书协易主,从公示到开幕不声不响拿掉一个金奖引发业内热议,闹哄哄博足了眼球.原以为随着展览在绍兴开幕后会复归平静,未曾想近日 ...

  • 文科状元的写作经

    我的写作经 曾经看到一个典故:诗鬼李贺虽然只活到27岁,但他随身携带锦囊,一有灵感便记在纸上,放入囊中,晚上再将纸片拿出来整理,由此积累了许多创作素材,留下了许多优秀诗篇. 因此我坚信:只有每天积累一 ...

  • 为时已晚?墨西哥之殇:正在沉没的墨西哥城,恐再遭遇致命一击

    全球海拔最高.人口最多的首都在哪里?学过世界地理的朋友来说就会随口而出告诉你是墨西哥城!位于墨西哥中部的高原地区中央,海拔超过2,240米,居住着1850万人口,仅次于东京! 墨西哥城尽管尽管海拔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