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 | 有智慧的母亲都拥有这3个优秀品质!

父母的养育对于孩子的成长都很重要,但如果一定要分个高低轻重,母爱往往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远。尤其在生命的早期,母亲担当了更多照顾、关爱婴幼儿的重任,是孩子生命里最重要的角色。

所以很多人对母亲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这两天虽然还没到母亲节,但朋友圈、社交媒体上已经预热起来了,网友纷纷向母亲“花式示爱”。这可是父亲节比不上的节日待遇。

(顺便说一句, 去年父亲节,我结合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临床经验也分享了自己对父亲角色的理解和期待。欢迎热爱母亲的读者们也给“老父亲们”一些关注:父亲当没当好,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幸福指数和人生的高度

我们也陆续收到了部分患者送给催眠治疗师Lucy的节日鲜花。在某个程度上,在这些患者的某个人生阶段,她承担了他们心目中部分的理想母亲角色。

患者为Lucy送上的鲜花与卡片

其实我跟大部分人也一样。我2岁的时候生父去世,我对他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虽然说长兄为父,后来我的大哥承担了部分的父亲角色;但我对母亲的感情和怀念仍更加强烈。

而且,由于我特殊的成长经历,迄今为止我的内心世界共有3位“母亲”,她们对我的3个人生阶段影响重大。我从她们的身上看到了优秀母亲必备的3个品质:

对孩子给予充分心灵滋养的意识和能力;

人格、心理、经济的独立;

处理家庭关系时的智慧。

我认为任何一名真正伟大、卓越的母亲,一定也具备这3个品质。

父爱如山,母爱如水,这句话对父母角色的总结真的非常好,尤其是后半句。水是生命之源,水润物细无声,特别在孩子的婴幼儿、儿童时期,母爱应像水一样滋润着他们的心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除了给予孩子生理上的照顾喂养、物质上的满足之外,母爱更应该是一种心灵滋养。可惜这个理应是常识的道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心理学家和大众忽视,甚至排斥。

在20世纪中期,西方心理学界主要受到行为主义的影响,并衍生出过度训练婴儿行为、不鼓励母婴进行情感接触的育儿主张。很多心理学家把母婴依恋的现象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是婴儿渴望吃奶、吮吸的生理欲望得到满足。

直到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做了著名的“恒河猴”实验,才逐渐扭转了这一偏颇认知。

在实验中,哈洛将刚出生的猴子与其母亲分开,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其中一个是“铁丝母猴”,可通过特别装置向小猴子提供乳汁;另一个是裹着绒布而温暖的“绒布母猴”。

最后的实验结果令人惊讶,小猴子只在饥饿的时候到“铁丝母猴”处吃奶,更多时候则选择与“绒布母猴”待在一起。在受到外界惊吓、威胁时,小猴子本能般地抱着绒布母猴寻求安全感。

而且,即使有“绒布母猴”,这些小猴子长大后回到群居生活时,其出现明显的孤僻、自闭,甚至有自残和攻击性,拒绝进行交配。后来哈洛用特殊的方法令其中的母猴怀孕并生下婴猴,但其大部分都缺乏母性行为,对婴猴表现得冷漠,甚至有暴力对待。

无疑,实验中的恒河猴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其具体的实验手段违背了动物实验伦理,一直备受争议和批评。

但许多心理学家认为,该实验结果对人类婴幼儿的养育仍有很大启发意义。它动摇了当时以行为主义为主的育儿观,启发了后续更多心理、教育学者积极探究母亲满足婴幼儿的心理依恋、建立积极的触、视、听觉链接,给予情感回应的重要性。

从那时开始,大量心理实验指出在孩子生命早期,母亲的养育方式对其精神心理、情绪认知有重大影响。有良好母婴情感关系的孩子智力发育更快,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更强,具有更低的孤独感、焦虑感和攻击性。

有国外实验发现,如果孩子在0到3岁没有形成对母亲或主要养育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今后产生人格问题的风险更高。

所以,在孩子的婴幼儿、儿童时期,母亲不能停留在只满足其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需求,还要注重对孩子心理、情感需求给予温暖的回应和关注,给予孩子充分的心理滋养。

这份心理滋养如何实现?我们长期从事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临床心理干预,对此的感受特别深刻。

这光靠母亲个人的感觉和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积极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了解孩子的心理成长规律。否则很容易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埋下孩子后续可能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的隐患。

为什么第二个必备品质是独立?这与我的成长经历中的3个“母亲”有关。

第一个母亲当然是我的生母。我10岁时,她因意外去世,留给我的回忆并不多。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她的能干、勇敢和有担当。

父亲在我2岁时去世后,在农村里,母亲一个人需拉扯着4个子女长大,生活非常不易。有一次在农村晒粮食的院场里,有一个男村民想强占场地。我们几个兄弟姐妹正不知所措,母亲却马上拿起扁担反击,把男村民打得抱头逃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第二个“母亲”是我的大嫂。当时我大哥长得帅,学习好,还考上了高中,后来因为发现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不得不退学。而我大哥在我们村里已经是高学历了。大嫂喜欢上我哥了,开始追他,经常拿个苹果来讨我和姐妹欢心,希望借此打动我哥。

可大嫂全家人都反对她和我大哥在一起,原因显而易见。那时我亲生父母已经去世,我哥又有风湿性心脏病,家里穷得叮当响。大嫂的母亲和兄弟们软硬兼施,甚至又打又骂,用尽各种办法阻挠他们俩在一起。

可大嫂就是认定了大哥,坚持要嫁给他。其实大嫂家人的反对无可厚非,在当时看来,也不见得是蛮横无理。但这件事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大嫂是一个非常有独立想法和意识的女性。

大嫂嫁到我们家以后,自然承担起了照顾我们姐妹几人的重任,但她对我哥并不是依附关系。相反,她很有能力和主见。她和我哥在村里开小超市,她善于经营和与人打交道,把超市做得越来越好。

而且,后来我得知大嫂曾为了我,到村里的大家族、甚至村书记的家里苦苦哀求,甚至是哭求,终于凑齐了200元给我交高中学费。村里很多人说我有个好哥哥,把我养大;可哥哥对弟弟好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我没有一个好嫂子的话,哥哥再好也没用。

所以,从那时起,我对大嫂充满了感激和敬佩。后来我大哥去世,我和爱人承担起照顾大嫂和侄子的责任,我们之间交流多了,她才向我说出更多心声。

她说,当年所有亲朋好友都不看好她和大哥的结合,都苦口婆心地告诉她“你对他们家再好,你也只是个嫂子,他们长大了不见得会感激你,报答你的”。确实,这种真实例子在农村里比比皆是。

但大嫂当时的心态很笃定,“既然选定了你大哥,我就要全力以赴去做,不管有没有回报和感恩”。而且,她说自从她过门后,就打心底地把我当成了亲生儿子来养育,对我的衣食住行、学习工作都非常牵挂。

大嫂一番话让我真的很感动。大嫂只比我大几岁,在这以前,我把她视作令人敬重的大嫂。但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是大嫂一直以来给了我母亲般的爱护,用她的能力和独立给我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她对我的影响非常深远,是我能最终成长为一个积极乐观、坚强努力的人的重要原因!

我的第三个“母亲”是我的丈母娘。丈母娘也出生于农村,不过家境较好,加上自己的努力奋斗,她成为了那个年代难得的高级知识分子,有思想、有见识、有能力。

后来,我的岳父因病去世,丈母娘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仍然为儿女的事情操劳。而丈母娘在单位里退休后还曾经自己创业,继续奋斗了近10年才真正地开始安享晚年。

她现在80多岁了,还是非常独立而有魄力。无论是上街买东西,还是看病,只要她觉得自己能完成的,从不打扰儿女。我们有时还跟她急,担心她的安危。

在某个程度上,我的丈母娘与我的亲生母亲、大嫂有着很多相似的经历和优秀品质。所以她了解了我的成长经历之后,对我非常欣赏,称赞我好学、坚强、做事踏实而有目标。在她的认可下,我才有幸与现在的爱人Lucy步入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我很快就把丈母娘当成了自己的母亲。虽然大嫂也给了我母爱,但她与我年龄相差不远,始终还是与真正的母亲感觉有所区别。

而丈母娘给我的感觉非常亲切、慈爱,就像我真正的老母亲,令我第一次心里生起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忧恐。我特别感激她的出现,特别珍惜这份得来不易的亲情。也希望自己能和爱人Lucy一起尽最大的能力孝顺她,伴她渡过幸福的时光。

所以,虽然我是个传统意义上的孤儿,但我的生母给我了生命和早期的心灵滋养;我的大嫂给了我青少年时期的庇护;而我的丈母娘在我步入中年时,让我感受到了慈祥的母爱,有了可亲可敬的母亲。

这3位伟大的女性分别承担了我生命中不同阶段的理想母亲角色,令我收获了如今幸福的人生,我是何其幸运!

而她们3人的共同特质就是自尊、自立、自强;在心理、人格、经济上非常独立。如果没有这份品质,我恐怕难以心身健康地长大成人,更无法拥有如今美满的婚姻。

而这种优秀品质对于当今的母亲来说更加重要。现在很多女性不只承担了传统意义上养育孩子的角色,还兼顾了家庭经济任务,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面临着社会态势的考验和挑战。

只有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在心理上、人格上、经济上的独立能力,不依附于男性或其他人,母亲才能拥有真正的心身健康和应对变故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成为孩子的榜样和守护者。

最后,是一名优秀母亲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要有智慧。

在某种程度上,生活在如今中国的母亲,尤其是城市里的母亲是幸运的。特别是如果这名母亲也同时是一名有独立思想和能力的女性,那么她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分量其实非常重要,丝毫不亚于、甚至超越了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

有地位、有分量,也就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当母亲们对这一点有了理性的认识,在承担具体的家庭事务和角色时才不容易有过多的怨言和委屈,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心态。这是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前提。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作为一名母亲,至少承担了3个家庭角色。她是丈夫的妻子,是孩子的母亲,还是家中老人的子女或媳妇。

如果再加上一个角色,那她往往还是一名职场女性。要协调好这个几个角色,在前期真的要付出很多。

从心理关系的角度上,最重要的其实是夫妻关系。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如果妻子懂得给予另一半充分的尊重和认可,甚至懂得强化另一半的优点和长处,那么其实很多夫妻矛盾和家庭冲突可以迎刃而解。

而作为子女的母亲,我们一直强调,一定要掌握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和良好的沟通模式。即使要“鸡娃”,也必须先培养出孩子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品质、积极的学习兴趣、方法和状态,甚至懂得引导孩子从一生的角度积极、理性地看待生活中的经历。

如果母亲能打好这个基础,那越到后期,其实对孩子的付出会越来越少。孩子会自动、自发地努力奋斗,调整好心身状态,而不是母亲天天焦虑地追在屁股后面拼命地鸡娃。

那当以上角色都处理好了,只要女性对加重老人有基本的尊重、理解,婆媳关系一般不会差。而且母亲们一定要意识到,老人家一些行为和观念源于他们的成长时代和原生家庭,用当今社会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往往是不切实际的。

如果有些问题比较严重而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要学会心理上适当的隔离,避免受到伤害,或适当降低期待,一味抱怨和指责无益于解决问题。

还有母亲在职场上的角色。如今职场上的稳定感和安全感不再依靠于某个“铁饭碗”,个人的综合能力才是重要来源。

虽然目前职场上仍主要以男性为主导,但如果女性综合素质强,尤其是有跨学科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那她被替代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从而获得充分的尊重、经济回报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这又会反过来增强母亲的人格、心理和经济上的独立性。

所以,如果能具备以上的优秀品质和能力,这可能是广大母亲、甚至广大女性最理想的状态。“一个母亲至少影响3代人”,如果能达到这个状态,这是整个家族、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的福气。

最后,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在此祝各位母亲、准母亲节日快乐!

希望母亲们在接受祝福的同时,一定要朝着这3个优秀品质不断努力,对孩子充分的心灵滋养;人格、心理、经济的独立;处理家庭关系的智慧;并谨记这个伟大角色的职责、目标、使命和意义!

也希望我们每一名男性都善待身边的女性,也要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认可。在家庭中承担起包容、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父亲、丈夫和儿子的角色!

热门文章:

世界微笑日:这2种微笑,反而可能是精神心理障碍的征兆

父母意识到曾对孩子造成了心理创伤,具体该怎么做才能积极弥补呢?

鞭打、放血、囚禁...经历过至暗时刻后,抑郁症、双相的诊疗何时能实现精准化?


热门视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