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篇丨教育学:我该如何存在
用知识改变阶层
写在前面
教育学所图,并非一时之功,这是一项延续千年的事业,一直以来,它都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治病救人。
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曾这样表述: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学系学生,教育学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如此来看,教育学似是站在了学科链的最底端。不得不承认,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其一在于,如教育学类第一讲所述(详见:专业篇丨教育学类:但开风气不为师),为我们广泛知晓的教育学专业竟然跟教师没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师职位的竞争中也并不占优势,更难以在其他领域安身立命。其二在于,教育学本科学习的内容具有极强的通识性,它既学教育学,又学哲学;既学社会学、又学心理学,等等。似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对它评头论足: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有多么让人愤慨,中国的应试教育现状有多么令人绝望......
所以,教育学处境尴尬。教育学学子的现状是,很大一部分人既来之则安之,依然为了自己最初的教师梦想继续努力。即使如此,一个单一的教育学本科学历在如今的教师竞争中仍不免显得有些薄弱。因为教育学专业本就没有一个专门学科的背景,加上缺乏实践训练,这便都要求学生自己去进行补充学习。
所以,如果想通过教育学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考取一门学科教育的研究生或者辅修一门具体学科的双学位就显得至关重要,这能够使自己的能力更加全面。其次,还要充分利用大学或者研究生的时间,去为自己积累实践经验。比如去做家教、去培训机构做兼职等等,努力使自己去感悟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从教育学入口走向教师,苦吗?当然苦。这条路走下来需要我们具备极强的自律意识和极佳的时间管理能力。但只要坚持下来了,这些品性足以让你在各个领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当然,学了教育学也不一定就非要去做教师,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进行学术研究;也可以选择进入教育系统、宣传出版等单位做一名公务员......人各有志,实无必要亦步亦趋。
但是,回到本文开头的话题,在这里,我们想为教育学正名。
教育学的确不精、不专,似游离于社会之上。一个学习教育学的人,没有办法为你解答该如何公平分配教育资源,该如何改变应试教育现状,该如何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他连运用教育学的知识,去让一个正在撒泼的孩子停止哭啼都做不到。这是教育学的无奈。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教育学真正的目的不在于管理“孩童”,而在于启发正在为社会建设出谋划策的“大人”。教育学所图,并非一时之功,这是一项延续千年的事业,从苏格拉底到卢梭,从孔子到鲁迅,一代又一代人一直在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努力。一个学习教育学的人,会更加明白知识的作用,也会更加懂得知识形成过程的艰辛。因此,他们才会更加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教育学自有教育学的作用,只是它的作用可能不符合很多人的现实需求而已。教育学从来都不是一份急功近利的事业,一直以来,它都在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治病救人。别人眼中的不如意,其实都来自于期望与现实的偏差,而并不在于教育学本身。
这就要求有志于教育学的同学,既要拥有桃李春风一杯酒的热情,也要能忍受江湖夜雨十年灯的落寞。很难想象没有梅贻琦的清华、没有胡适的北大,或没有张伯苓的南开。这些先哲虽非教育学出身,但都称得上是近代中国最杰出的教育家。他们的教育遗产不仅影响了一时一校,还影响了身后无数的后学,乃至整个社会。而作为选择了教育学专业的同学,即使终身很难有先哲的际遇和高度,但也同样应该明白:所有直指人心的事业都是不容易的,而教育,或许是其中最值得作为终身志业的选择之一。
要点总结:
下期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