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可以读的小学书|内大北京校友会分享
2010年或之前,精明的上海人发现开明书店的国语课本很好,其时正是国学虚热阶段,凡“国”字头学文一律趋之若鹜,于是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影印了《开明国语课本》,上市销售一空,再印,我买到了再印版,大约十几套送有适龄孩子的朋友们。后来世界书局、商务印书馆的也被陆续翻印出版,也买来送人。
为了向朋友说明我是好心好意的初衷,我得找一些证据,于是我自己看,结果我发现,我真不应该上大学,应该上小学,因为小学课本更适合我的智商。于是-结果把它读完,很喜欢。
我们从第一课开始

早晨起来先干啥?刷牙洗脸吃饭出门,从右向左,是不是自己刷牙、自己洗脸、自己吃饭?没用家长喂饭……私以为有潜移默化教育之功,模拟之态。
下面看第二课

那学校的环境爱不爱?有河有树有草有花。
再看看第三课,开始有字了。

记得我小学课本一开始是学“大小方圆多少来去”,除了反义关系外真没看出啥,即便是后来爱上了朦胧诗,用朦胧的心思去揣摩,也没有看出这八个字还有别的意义。开明课本第三课学了7个字,严格说是6个字,除了汉字而外,还出现了意义:遇到老师问好,鞠躬,老师也要还礼,而且站姿要正经等等,买一送一的礼品还有疯子恺的活灵活现的画和大约是丰子恺的毛笔字,一个字:真爽!
再选几张图吧






如果家里有小孩子,推荐与他(她)共同学习,一定相当有趣,但是民国毕竟已经距离现在很远了,要结合着现实与孩子探讨学习。
老规矩,再加一本书,先看它三十八年前的样子。

那时候在农村,大永久、大飞鸽刚刚成为奢侈品进入富裕家庭的生活,我记得结婚的三大件是“上海表大三针毛衣毛裤毛背心”外加自行车。就在这个时候,这本书摆在土炕上,那是相当震撼的,成为我的科普读物(目录附后)
主编是李四光,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当时中国的科学家,桥梁是茅以升,他描述的拼积木搭桥模式现在已经成为常识。可是在当时,他是现在的《星际穿越》,简直就是科幻。
他描述的未来生活,包括智能屋已经成为现实。
之所以今天想到他,一个原因是感觉自己太习惯于遗忘,而三十八年前的科幻如今已经大部分成为现实,不由得担心现在的科幻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现实。科技就是这样霸道,要是和资本勾搭上就不得了,他改变着一切,我们欣喜若狂之后对他无比依赖,偶尔因为他伤害了我们的某些小情感随意骂他几句。
欧耶!
看看这本正在穿过长江大桥的书,一半在船头,一半在船尾,感觉别致,原来是水在流淌,船借了他的势能而已。
这本书也可以给孩子当传帮带的介质看,傍晚,先告诉孩子,我们当时你看多么多么傻,就这都是科幻,你看你们多么多么……暂停,在我们面前依然存在着科幻,告诉孩子吧:幻想是汽油,科技是尾气。
这书不知被那个编辑又发掘出来,写今天的介绍时本以为大家只能上孔夫子溜达了,没想到当当居然还有,新印的,感觉不严肃,封面如下:内容没变,最多错字比以前多而已。

目录:
题辞
看看我们的地球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周年的时候
桥梁远景图
下海、入地、上天
戈壁滩上的家乡
音乐世界
让自然界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我们将吃些什么、能活到几岁
医生的好助手——能干的细菌
化学纤维的灿烂远景
地球上将没有寒带
叫天听话
无线电的新世界
原子能事业的壮丽前景
半导体的将来
电子科学技术将给我们带来些什么
明天的电影
海上旅行
未来的飞机
旅行在明天
新时代材料的“霸主
合成材料时代
人类衣着的美好前景
在新兴的城市里
未来的房屋
吴振平老师千叮咛万嘱咐:
忙碌工作的校友们,生活不仅有事业和金钱,更有诗和远方。